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孝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郭孝恪?—648

唐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有志节。隋末,率乡里数百人投瓦岗军李密。密大悦,令与李勣守黎阳。后李密归唐。李勣令其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宋州刺史。窦建德率众援王世充,乃进策于太宗:“固守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便,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及破建德,平世充,历迁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所在有能名。入为太府少卿,转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拜凉州都督,改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马耆王叛归欲谷可汗,朝廷令其伺机击之,遂以为安西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以伐马耆。夜袭其城,虏其王龙突骑支。太宗大悦,玺书褒美。二十二年,为昆丘道副大总管,进讨龟兹。破其都城,乃自留守,遣余军分道进攻。龟兹相那利率众遁逃。他以余部未平,出营于外。龟兹人谓其曰:“那利为相,颇得人心。今亡在外,势必为变。城中之人,亦有异志,愿公备之。”他未听劝告,不加防备。那利率众万余与城内互为表里,鼓噪入城。乃率部下千余人与之激战,与其子皆中流矢死。太宗闻之,责其不加设备,谓其咎由自取,夺其官。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高宗即位,追其官爵。

郭孝恪?—648

唐代名将。早期的安西都护,河南人。贞观十六年(642)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十八年(644),奉命讨伐焉耆,生擒其王。二十一年(647),龟兹王叛唐。唐军西征,他以安西都护从行,大破之,生擒其王。并与其子留守龟兹都城,后战死于此。

郭孝恪

郭孝恪?—647

唐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隋乱,率少年数百附李密。密败,李勣遣孝恪送款于唐,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以功迁上柱国,历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所至有能名,改左骁骑将军,累加金紫光禄大夫。贞观十六年(642),拜凉州都督,改安西都护、西州刺史。继而又拜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夜袭焉耆王,虏之。二十一年,拜昆丘道副大总管,进讨龟兹,破其国城,自留守,为龟兹相那利夜袭,中流矢而卒。

☚ 姜确   程知节 ☛

郭孝恪?~648

唐代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历任左骁卫将军、凉州都督、西州刺史,战死。

郭孝恪

郭孝恪?—公元648年

唐朝名将,早期的安西都护,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隋末跟从李密,参加起义;后来投归唐朝,被封为阳翟郡公。献策平定王世充,升为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继乔师望之后,被委任为第二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安抚高昌居民,治理很有政绩。焉耆王龙突骑支投归西突厥,阻断北道交通,与唐朝为敌。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以他为西州道行军总管,讨伐焉耆,生擒龙突骑支,以其弟栗婆准为王。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与西突厥联兵,侵扰唐朝西方边境。唐太宗以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西征,他以安西都护从行,大破龟兹,生擒其王,他与长子郭待诏留守龟兹都城。龟兹国相那利潜引西突厥兵偷袭龟兹都城,他与郭待诏战死。

☚ 乔师望   柴哲威 ☛

郭孝恪

许州阳翟(河南禹县)人。隋末事李密,后附李渊,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从李世民灭窦建德。历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改左骁卫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贞观十六年(642),拜凉州都督,改西域都护、西州刺史,经营西域,讨龟兹时中流矢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