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郝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郝经1223—1275宋元之际学者,元世祖时文臣。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字伯常。幼时遭金末兵乱,金亡后移居河北顺天。家贫,居元将张柔家,得读其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王府,甚受信任。从攻鄂州(今湖北武昌),闻宪宗死,力劝忽必烈与宋约和,北还争蒙古汗位。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即宋理宗景定元年,以翰林侍读学士身份赴宋交涉,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至元十二年(1275年)才得到释放,北还后病死。谥文忠。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著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陵川集》、《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等书。 郝经/志箴/立箴 ☚ 邛竹杖铭 郝经 ☛ 郝经 郝经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幼年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往河北,居元将张柔家,得读其藏书。后入忽必烈王府,甚受信任。宪宗死,力劝忽必烈北还争位。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使宋,为贾似道扣留十余年。至元十二年(1275)得释,北还后病死。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 郝经 志箴 ☛ 郝经 郝经1223—1275字伯常。陵川(今属山西)人。金亡后,迁居顺天(今北京)。其祖天挺为元好问师,郝经又师事好问。入元,得忽必烈赏识。元世祖即位,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曾充任国情使使宋,被留十六年而不改其志。精通经史。长于诗,间有描写时事之作。有《陵川集》。 ☚ 白朴 王恽 ☛ 郝经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家贫苦读,博览群书。理学家赵复的弟子。其祖郝天挺为元好问之师;郝经曾从元好问学诗文。蒙古宪宗二年(1252),得忽必烈赏识,用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受命南征宋。后因宪宗逝世而班师。忽必烈即位后,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议和。南宋丞相贾似道恐虚报战功的阴谋败露,将经囚禁于仪真达十五年之久。经始终不屈,直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丞相伯颜奉命伐宋,才被放归。次年,病卒,年五十三,谥文忠。其论文主文道合一,于文章作法则认为“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答友人论文法书》)。其论诗批评李贺之奇、卢仝之怪、杜牧之惊和元稹之艳。其在征行途中所作诗反映战乱之中“居人尽室去”的荒凉景象,并有“欲复太平代”(《随州》)的愿望;在囚禁中所作则有凄苦之情,如《秋思》“星麾重霜露”一首、《甲子秋怀》、《后听角行》等。从《题汶阳王太师彦章庙》、《宿州夜雨》、《满城道中》等诗则可看出其诗风之奇崛、挺拔,而《静香亭二首》、《宿黄陂县南》、《同阚彦举南湖晚步》等诗又表现出其深秀的一面。五言长古则较干涩枯燥。著有《陵川集》。《元史》卷一五七有传。 ☚ 耶律铸 胡祗遹 ☛ 郝经 郝经1222—1275元代诗文家、辞赋家。《元史》有传。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人。他是金元之际文坛巨擘,元好问的学生。金亡时年仅13岁,家贫,白日为人负薪米,夜间读书不辍。五年如一日。守帅张柔、贾辅知之,延为上客。蒙哥(宪宗)时,忽必烈召见,问经国安民之道,为陈数十事,大悦,遂留王府。忽必烈(元世祖)即位,以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至南宋,告即位且定和议。被南宋羁留于真州达15年,而竟不屈。伯颜南伐,宋惧,始以礼送郝经返。途中患病,次年卒,谥文忠。史称“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他的赋如《铜雀台赋》、《虎文龙马赋》等,虽以忠烈自期,但较多封建奴性的流露;而《怒雨》、《泰山》、《秋风》等赋则颇富雄壮之气。《怒雨》着重写独立不惧、视险如夷的精神,刚劲简练,可与苏过的《飓风赋》相比美。郝经著有《陵川集》、《续后汉书》等数百卷。 ☚ 胡薇元 赵时春 ☛ 郝经 郝经1222—1275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于是昼则负薪米为养,夜则刻苦读书。其事迹为宋帅张柔、贾辅所知,遂延为上客。世祖在潜邸时,召问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世祖大悦,遂留王府,以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忽必烈即位,以他为翰林侍读学士。不久,佩金虎符,充国使至宋,告即位且定和议。以平章王文统忌之,故意遣将李璮侵宋败和议,而宋贾似道方虚报却敌以为己功,恐其至谋泄,遂馆之于真州十六年。被留期间,立场坚定,忠诚不屈,志向不改,终于放归。次年去世,赐谥文忠。 ☚ 耶律铸 刘因 ☛ 郝经1223—1275元初学者。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家世业儒,勤奋读书,后为蒙古守师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两家藏书皆万卷,他博览诸子、程朱诸书,深受名儒赵复的影响。宪宗二年,忽必烈召见他,咨以治国安民之道,他条陈说:“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元史·郝经传》)遂留王府。随忽必烈征宋,进《东师议》,详述灭宋方略。“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同上书)卒,谥文忠。著有《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等。 郝经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晋城)人。金亡后迁河北,在元将张柔家,得读其藏书。后入忽必烈王府,甚受信任。忽必烈继位世祖,郝经以翰林学士充国信使使宋议和,为贾似道所沮,留宋16年,至元十二年(1275)得释北还,不久病逝。其学术思想和文学见解都受有理学的影响。为文崇实黜华,强调内心修养而轻视社会阅历。主张文无定法,“文自新而法无穷”(《答友人论文法书》),反对蹈袭前人。其论文之作亦写得畅达明析。著有《郝文忠公集》。 ☚ 耶律楚材 胡祇遹 ☛ 郝经1223~1275Hao Jingman of letters of the Yuan Dynasty who came from Lingchuan.Works: A Collection of Lingchuan,etc. 郝经1223—1275元初谋士。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幼时遭金末兵乱,家贫好学。金亡后迁河北,居元将张柔家,得读其藏书。蒙哥汗时,入忽必烈王府,甚受信任。从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得蒙哥死讯,力劝忽必烈与宋和约、北还争位。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赴宋,为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证)。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得释,北还后病死。著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元陵川(今属山西)人,金亡后避乱顺天(今北京)。家贫,昼负薪米,暮则读书。被守帅张柔、贾辅延为上宾,博览二家藏书。忽必烈召入藩邸,条上数十事,详述灭南宋方略。闻蒙哥死讯,力劝忽必烈与宋约和,迎蒙哥灵舆,收皇帝玺, 北返争汗位。 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为贾似道扣留。十三年得释,北还后病死。著有《续后汉书》、《陵川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