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邵飘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邵飘萍1884—1926著名新闻记者。名振青,浙江金华人。十四岁中秀才。1905年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1912年在杭州办《汉民日报》。1914年《汉民日报》被袁世凯政府封禁,邵逃往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为国内报纸写通讯。1916年春回到上海,同时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此为中国人自办通讯社之始。同年10月,又在北京创办《京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邵在报上揭露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卖国罪行,《京报》遭查封,邵逃到上海,旋赴日本,担任《朝日新闻》特约记者。1920年写成《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同年下半年回到北京,复刊《京报》,并先后于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专业课,写成《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由于邵反对“讨赤”,谴责奉系军阀亲日卖国罪行,1926年4月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北京。 邵飘萍
邵飘萍
邵飘萍1886年生,卒于1926年4月26日。1911年在杭州与人合办《汉民日报》,被推举为浙江省报界公会干事长。1915年担任上海《申报》、《时事新报》、《时报》主笔。1916年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北京通信,深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创办《京报》并任社长。同时,参与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任导师,讲授新闻采访和新闻学理论。1919年《京报》被查封,出走日本。1920年回国,复刊《京报》。1924年起兼任北京平民大学、政法大学教授。1926年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罪杀害。主要著作有《新闻学总论》、《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选集》等。 邵飘萍 181 邵飘萍1884—1926民初著名记者、政论家、报刊活动家、新闻学家。初名镜清,后改振青,字飘萍,以字行,曾用阿平、素昧平生等笔名。浙江金华人。14岁中秀才。后入浙江高等学堂,萌发“新闻救国”思想,效法梁启超文体,被《申报》聘为特邀通讯员。1912年在杭州办《汉民日报》,因反袁,三次被捕。1914年逃亡日本,就读于政法学堂,并与友人创建“东京通讯社”,专向国内提供东京通讯。1915年初,是他最早驰报国内,披露了 “二十一条”秘密协定,激起了国内的反袁浪潮。1916年春回国,被聘为上海《申报》、《时报》和 《时事新报》3家著名大报的主笔,发表许多尖锐泼辣的政论文章。不久袁世凯倒台死亡,他以《申报》驻北京特派员身份赴京,连发北京特约通讯近300篇,引起强烈反响。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民国初期最具影响的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同年又创办北方著名日报《京报》,常发独家内幕新闻,大胆揭露北洋军阀丑行,并亲赴北大演讲,参与发动“五四”运动,因而报纸被封,他被追捕,再次逃亡日本,担任大阪《朝日新闻》社特邀记者,潜心研究民主政治。1920年离日返京,复办《京报》,并办多种周刊、半月刊,为支持孙中山和群众民主运动大声疾呼,使京报成为北方进步舆论的重要阵地。曾手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室内以明志,每遇时政大事,敢于据实披露,禀笔直书,笔锋犀利,分析透辟,虽遭军阀忌恨,但却毫不畏惧。在办报的同时,大力从事我国新闻学的开拓性研究。1919—1924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平民大学、政法大学执教,讲授新闻学,参与组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组织“新闻学研究会”,任导师。著有《新闻学总论》、《实际应用新闻学》。他是我国新闻学教学的最早倡导者和新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又是不可多得的新闻工作全才。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遭通缉,4月2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枪杀,年仅41岁。 ☚ 陈撷芬 黄远生 ☛ 邵飘萍1886—1926中国新闻工作者。名振清,浙江金华人。早年曾任《申报》特约通讯员,1912年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后曾在日本组织“东京通讯社”。1915年冬回国在上海同时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1916年后应聘为《申报》北京特派记者。1918年10月,创办《京报》。后任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讲师。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支持群众反帝反军阀运动。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著作有《实际应用新闻学》、《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等。 邵飘萍 邵飘萍1884—1926我国近现代著名记者、社会活动家、新闻学者。名振青,浙江金华人。14岁中秀才,18岁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一面教书,一面为上海各报撰写地方通讯。1912年和杭辛斋合作,在杭州焦棋杆创办《汉民日报》,自任主笔,与浙江贪官污吏处于对立地位,曾被捕三次,下狱九个月,以此蜚声于时,被浙江新闻界推为省报界公会的干事长。1913年8月,《汉民日报》被封,他东走日本,入东京政法学校学习,并约集同学三人组成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发稿。1916年回国,先是在《申报》、《时事新报》、《时报》等报社担任主笔,撰写时事短评,继而被《申报》聘为特派记者,长驻北京,担任新闻采访和新闻专电的拍发工作。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5日又在北京创办著名的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同时,他被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聘为讲师,教授新闻学总论,参与该会发行的《新闻周刊》工作。他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当过地方通讯员、特派记者、编辑、主笔和社长;办过报纸;办过通讯社,既熟悉报纸的编辑采访业务,又有报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才干;在新闻学的研究和新闻教育方面也作出过一定的贡献;是民初新闻界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很早就从事反袁斗争,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他所办的《京报》以“铁肩辣手”自勉,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支持以广东为基地的南方革命政府,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攻击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终于触怒了当时的反动派统治者,使他在1926年4月24日遭到奉系军阀的枪杀。邵飘萍是一个对工农革命抱有强烈同情,并积极献身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革命事业的新闻工作者。他于1924年6月所编著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他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工作的经验总结。 ☚ 邵力子 邹容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