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Xié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汉书》亦收,未详其源。 汉代有邪务。 邪1.xié ❶不正, 奸佞,邪僻。賈誼《旱雲賦》:“陰陽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貪邪而狼戾。”班彪《北征賦》:“降几杖於藩國兮,折吳濞之逆邪。” ❷惡人。劉歆《遂初賦》:“何叔子之好直兮,爲群邪之所惡。” ❸通“斜”。古文中以東、南、西、北以外的方向稱作“邪”。《漢書》司馬相如《子虛賦》:“齊東陼鉅海,……邪與肅慎爲鄰。”顏師古注:“邪讀爲斜,謂東北接也。”揚雄《羽獵賦》:“外則正南極海,邪界虞淵。” ❹中醫謂四時不正之氣,能傷人致病,如風寒暑濕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有邪者。”注:“邪,謂風邪之氣。”見“邪氣”。 2.yé ❶疑問語氣助詞。張衡《應間》:“曾何貪於支離,而習其孤技邪?” ❷語氣助詞,通“也”。東方朔《答客難》:“是遇其時也,子又何怪之邪!” 邪 邪xié❶邪恶,不正当。《鲁颂·駉》四章:“思无邪,思马斯徂。”郑《笺》:“徂,犹行也。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牧马使可走行。”王先谦《集疏》:“思无邪者,思之真正,无有邪曲。徂,往也。往,归往,于彼叩头以指远也。斯徂,即言能致远。” ❷xú,通“徐”。参见 [虚邪] 条。 ☚ 扬 邪幅 ☛ 邪读音·ie(ˊ),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以遮切,平,麻韵。 ❶[莫邪]即“镆铘”,宝剑名。 ❷助词,表疑问。《庄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上一条: 捓 下一条: 铘
邪读音x·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似鱼切,平,鱼韵。 ❶缓慢,慢慢地,通“徐”。《集韵》:“俆,……缓也,或作邪,通作徐。” 上一条: 鉏 下一条: 许
邪读音·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以诸切,平,鱼韵。 ❶通“馀”。韦昭曰:“邪,馀分也。”清朱骏声注:“邪,假借为馀。” 上一条: 鸆 下一条: 舁
邪读音·ia(ˊ),为ia韵目,属a—ia—ua韵部。以遮切,平,麻韵。通“玡”。 上一条: 芽 下一条: 琊
邪读音x·ie(ˊ),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似嗟切,平,麻韵。 ❶不正当行为;邪门歪道。 ❷引申为奇怪,不正当。 ❸妖异怪诞之事。 上一条: 𢥘 下一条: 衺 邪xié❶往歪处想、做:整哪儿去了?俺俩就是朋友关系,想的咋那么~呢!(温福林《心路》) ❷赖,诬陷:你说咱俩一趟船活计这么多年,几乎每天我都上你家来,我竟然没让你~上一口,我真算是挺幸运的。(何庆魁 王永奇《圣水湖畔》) 邪xié古怪,神秘。〔例〕这可是邪的!难道那小子有这么大神煞不成?但是他又那儿去了呢?(儿94)∣老李刚走到院中,屋里已放了声哭起来。 哭的虽然是“我的娘呀!”可是骂的都是老李。他看出事儿来得邪。(文二302)∣抹了几天, 脸就不那么干巴了,挺舒坦的。打那起,我天天抹“大宝”。习惯成自然,不抹还有点别扭呢。您说邪不邪?两个月过去了,礼拜天的早上大丫头来了,就跟不认识我似的,端详了老半天。(聊142) 邪衺{}二1841①形离奇;出奇;反常。⑴北京官话。北京〖 〗。这天热得~‖真是~事儿。⑵冀鲁官话。李庆藩《拖拉机开进高家村》:「人家冀县农场里净女的,开得更~!」⑶中原官话。河南洛阳〖 〗。这孩子真~,不叫他干啥他偏干啥!江苏徐州〖 〗。这事儿越传越~了‖我的书转眼不见了,可~了。②形歪;斜;不正。⑴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你把我的话~到阿嗒哪里去啦。⑵江淮官话。湖北广济〖 〗。刘赜《广济方言》:「方位不正曰~。」江苏镇江〖 〗。发~火‖~神。⑶吴语。上海宝山。清光绪八年《宝山县志》:「~,俗呼为歪。」茅盾《第一个半天的工作》:「黄女士战战兢兢的办交下来的公事,眼角也没敢~一~。」③形差。客话。江西瑞金〖 〗。④形夸大得失真。北京官话。北京〖 〗。这话可让您说~了。⑤动走了神儿。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你的心~啦。⑥动逃。吴语。江苏常熟。⑦动蛮不讲理。吴语。江苏丹阳童家桥。⑧副极;很;非常。吴语。上海〖 〗。~大‖~好。独脚戏《太阳伞拔牙齿》:「喔唷哇,哪能痛来~拉?」《沪剧小戏考》:「今年格龙船~好看。」上海松江:~恘极坏‖好来~非常好。   邪〈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旧货业指数目三。参“秋、来、邪、凤、土、天、西、道、合”。 邪*衺xié❶不正当;不正派 △ ~道|奸~∣改~归正。 ❷迷信的人指妖魔鬼怪给予的灾祸 △ 驱~(驱除妖魔)|中(zhòng)~。 ❸不正常 △ ~门儿|这事真~了。 【注意】参见本页“斜”的提示。 另见927页yé。
邪yé〈文〉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是~,非~? 另见874页 xié。 邪❶不正当;不正派:~心︱~念︱~说︱~路︱~行(xing)︱~气︱~恶︱~财︱~道︱奸~︱改~归正︱异端~说︱歪门~道︱歪风~气。 ❷旧称妖魔、怪异为邪:~魔︱中(zhong)~︱辟(bi)~︱驱~。 ❸中医指引起疾病的因素:风~︱寒~︱温~。 邪xié❶ 不正当,不正派:邪念︱天真无邪︱歪门邪道。 ❷ 不正常:邪门儿︱这事儿邪了。 ❸ 中医指致病的因素:寒邪︱扶正祛邪。 ❹ 迷信的人指妖魔鬼怪及其造成的灾祸:中邪︱辟邪。 另见605页yé。
邪yé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相当于“吗”或“呢”:是邪,非邪? 另见566页xié。 邪(1次) 邪恶。终不以~枉而害方《哀》
邪见〔莫邪〕 另见 xie 邪xié谗邪之人。《九思·守志》:“举天罼兮掩邪。”王逸注:“罼,宿名也。毕有囚奸名,故欲以掩取邪佞之人也。” 邪xié❶古怪,蹊跷,一般说“邪行”。如:那人贼头贼脑,我看来得~。/这天热得~。/真是~事儿。 ❷夸大得失真。如:这话可让您说~了。 邪xie邪财 邪道 邪恶(e) 邪乎 邪教 邪路 邪门儿 邪魔 邪念 邪僻 邪气 邪术 邪说 邪祟1 邪心 邪行2(xing) 邪行3(xing) 辟邪 奸邪 驱邪 中(zhong)邪 邪不压正 邪门歪道 天真无邪 邪(一)xié (二)yé【辨形】 右是阝,不是卩。6画。形声。 【辨义】邪(一) xié ❶不正当,不正常:邪财|邪道|邪恶|邪乎|邪忽|邪虎|邪活|邪火|邪教|邪路|邪门|邪魔|邪念|邪僻|邪气|邪曲|邪术|邪说|邪祟|邪心|邪行|邪不压正|邪门歪道|邪魔外道|压邪|除邪去害|改邪归正|闲邪存诚|放辟邪侈|旁门邪道|歪风邪气|歪毛邪气|歪门邪道|异端邪说|纯真无邪|扶正压邪。 ❷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风邪|寒邪|温邪。 ❸ 迷信的人指鬼神导致的灾祸:辟邪|驱邪|中邪。 (二)yé ❶ 〔莫邪〕同“镆铘”。古代宝剑名。 ❷ 同“耶(一)yé”。文言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辨析】 二音都可用于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邪(一)xié构成偏正式、并列式、支配式、附加式合成词,作名词、形容词、动词,并作形容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yé构成联绵单纯词或单用,作名词、助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邪(一)xié表示事物性质状态,并作中医和迷信用语;(二)yé用于宝剑名和表示疑问的语气。 三、词义感情色彩不同:邪(一)xié构成贬义词,含贬斥的色彩;(二)yé构成中性词。 四、字音规范程度不同:邪(一)xié是规范字音;(二)yé分别是“铘(yé),耶(一)yé”的异形字音,通常用“铘(yé),耶(一)yé”。 邪(反)正 邪xié不正当;怪异:彼残忍乖僻之邪气…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复妒正,两不相下。(二·39)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或奇或怪,千变万化。(三一·725)
邪xié邪魔:鸳鸯这么一想,~侵入骨。(一一一·1401) 邪讀如徐。《詩經·邶風·北風》: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鄭玄箋: “邪,讀如徐。” 邪←→正xié ← → zhèng邪:不正当。 正:正当。 【例】 这几个人,既在水面上安身不牢,又不肯改邪归正跟随施按院,便改了旱路营生,会合他们旱路上一班好朋友,黑金刚郝武,一篓油谢标,草上飞吕万程,叫五更董方亮四个入伙。(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邪xié〖形容词〗 不正(12)。《石碏谏宠州吁》: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我听说疼爱儿子,应该用规矩法度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贾谊治安策一》:国小则亡邪心。——国小就不会产生邪心。《尊经阁记》:崇邪说,是谓乱经。——崇尚邪说,这叫做乱经。
邪yé〖语气词〗 一、用在句末,表示停顿,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出(2)。《桐叶封弟辨》: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该及时向成王说明。《桐叶封弟辨》: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居然促成这种不恰当的玩笑。 二、用在疑问句末,助是非问语气。可译为“吗”(4)。《鲁仲连义不帝秦》: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拿梁国与秦国相比,就像仆人一样吗?《桐叶封弟辨》:必从而成之邪? ——一定要接着去做成它吗?《赠黎安二生序》: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你]竟打算从形式上要我写几句话吗? 三、用在疑问句末,助选择问语气。可译为“呢”(20)。《伯夷列传》: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如果这就是所谓天道,究竟是正确呢,还是不正确呢?《伯夷列传》: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从这里看来,他们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杂说四》: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是真的没有好马呢?还是实在不识好马呢? 四、用在疑问句末,助反诘问语气。有时常同“岂”、“安”等词呼应。可译为“吗”、“呢”(21)。《管晏列传》: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难道就是所说的“见义不为,是没有勇气”的人吗?《报任安书》: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不是轻视朝廷,羞辱当代的人士吗?《捕蛇者说》:又安敢毒邪? ——又怎么敢怨恨呢? 五、用在疑问句末,助测度语气。可译为“吧”(5)。《项羽本纪赞》:羽岂其苗裔邪? ——项羽大概是他的后代吧? 《圬者王承福传》: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他也许是学习杨朱学说的人吧?《送孟东野序》: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也许是老天爷以为他们的德行丑恶不肯照顾他们吧? 邪yé语气词。❶ 用在句末,表疑问。可译为“吗”“呢”。《庄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又《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其远而无所至极~?”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凡若此者,果是~,非~?” ❷ 用在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吗”“呢”。《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周处》:“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❸ 用在句末,表揣测。可译为“吧”。《庄子·盗跖》:“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得微:得无,该不会。)韩愈《答李翊书》:“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用与舍属诸人。”(肖:像。) ❹ 用在分句末,表判断或停顿。《庄子·天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今然君子也。”《后汉书·马援传》:“言君臣~,固当谏争;语朋友~,应有切磋。” ❺ 用在句末,表感叹。可译为“啊”。《铙歌十八曲·上邪》:“上~!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另见737页xié。
邪xié❶ 斜,歪斜。后来写作“斜”。《水经注·河水》:“~行五里,逆行三里。” ❷ 不正,邪恶。《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谗~则思正身以黜恶。” 另见794页yé。 邪*△衺㈠❶D0B0 ㈠xié❶不正;不正派;~说/歪风~气/改~归正/歪门~道。 ❷妖异怪诞的:~术/~教/妖~/巫~。 ❸中医学上指一切致病因素。 ❹〈文〉斜:~行五里/目不~视。 ㈡yá[琅邪]lángyá古郡、县名。秦代后屡有废替,治所分别在今山东、江苏等地。 ㈢yé❶〈文〉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天之苍苍,其正色~(《庄子》)。2.表示判断:始也我以女(汝)为圣人~,今然君子也(《庄子》)。 ❷[邪许]yéhǔ〈文〉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 ❸[邪揄]yéyú〈文〉也作“揶揄”。嘲笑;戏弄。 ❹[邪呼]yéhù旧时风俗农历年终驱逐疫鬼的活动。 判断 判断断(断杀;断制) 折(~狱) 决定 谳决 剖判 表示判断的语气:也 矣 哉 焉 邪 判断事理:断理 有经验的人办事精明能干,观察和判断问题又快又准:老吏断狱 老吏断律 判断形势和估量自己的能力:揣时度力 判断敌情:料敌 断敌 区分判断:区判 分辨判断:辨断 推论判断:推断 论断 公平论断:平议 推究判断:推处 审察判断:察断 详断 查察判断:纠折 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必(必定;果必) 定(毕定;的定;一定) 准(准定;一准) 要须
另见:评定 判定 断定 肯定 否定 ☚ 判断 评判 ☛
推测 推测度(亿度;拟度) 算 臆 料 猜(猜想;猜测) 推想 揣想 忖测忖度 揣测 揣摸 捉摸 著摸 着摸 逆断 侧想 悬思 悬测 表示推测:抑 敢(敢则;敢情;敢莫) 或(或许;或者) 怕(怕敢;怕是;怕莫;只怕;生怕;恐怕) 别(别是) 殆(殆其;殆乎) 其(其或;其诸) 厥 莫(莫非;莫是;莫不是) 盖 殆 不成 还是 横是 大概 亡其 也许 遮几 得无 将无 无乃 意者 生恐 唯恐 必是 谅必 想必 表示推测的语气:耶 邪 吧 吗 推测起来:算来 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推情准理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以己度人 以己方人 主观地推测:臆(臆测;臆度;臆揣;胸臆;凭臆) 腹测 亿计 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隔皮断货 凭空臆测:悬料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想当然 窥探,推测:窥测 窥测时机:伺闲 判断推测:辨测 准确的推测:神算 神谋 神谟 (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
另见:断定 判断 猜想 测量 估计 揣度 猜想 ☚ 推测 预测 ☛
品行不好的人 品行不好的人品行不正的人:邪 品行不端的人:任人 佞人 邪辟 邪僻下三烂 小人,佞人:惟尘 忘恩负义的人:白眼狼 黑头虫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中山狼 不孝的子女:逆种 重利轻义的人:市道小人 作风势利的人:势利眼 凭财产地位分别待人的人:势利小人 道德衰败的人:衰德 道德败坏、行为卑鄙的人:牛马襟裾 马牛襟裾 衣冠禽兽 衣冠狗彘 沐猴冠冕 禽兽衣冠 外表像人、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衣冠土枭 集体中的堕落或变节分子:败类 忌族 人渣 军中败类:军贼 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国贼 大贼,国贼:鼎贼 暗中干坏事的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衣冠败类 渺小、丑恶之徒:小丑 愚顽恶劣的人:顽劣 顽劣的小子:顽竖 骄纵顽劣的人:骄顽 品行恶劣的人:稗子 混帐行子 粗俗鄙陋的人:草野的人 表面装正派实际卑鄙的人:伪善者
另见:品质 品行 坏人 恶人 邪恶 做坏事 ☚ 品行不好的人 品质不好的人 ☛
反常 反常邪(~门;~劲) 乖(乖舛;乖常;乖节) 矫常 失去常态:舛(舛逆) 失常 违和 错乱 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忘形 高兴过度而失去常态:得意忘形 得趣忘形 形忘意适 忘形得意 社会现象等的反常状态:畸形 世态失常,社会现象不正常:踊贵屦贱 错乱失常:错行 乖戾失常:逆乱 (跟正常情况不同:反常) ☚ 相反 G 事情、情况 ☛
陈述 陈述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 陈述 陈述事情 ☛
不正 不正邪 左 斜(斜歪) 佊 诐 旁 不正派:邪(邪派) 曲 不端 没行止 没正经 歪歪搭搭 言行不端正,不正派:不三不四 使坏,不正经:调歪 乖谬不正:邪僻 邪辟 为人不正派、不正经:鞋歪脚错 用色迷迷的眼神看人:涎眉邓眼 偏邪不正:诐邪 辟邪 邪僻,不正:迂 贼(陂贼) 邪恶不正:邪陂 辟邪 渫恶 过慝 险曲颇险 婬慝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没三没四 ☚ 不正 不光明正大 ☛
异常 异常异(超异;异乎寻常) 邪 佹常 非常 逾常 非一般 不平常 意态异常:意变 不同于一般的:齁 非不 非分 非常 许大 特殊 特异 翘异 杰异 魁奇 魁畸 崛奇 豪特 非常特异:极异 少见的:僻(冷~;怪~) 冷(~门) 稀(~见;稀罕;稀觏;罕稀) 希觏 希奇 希罕 希诧 希咤 鲜希 奇希 罕见 稀罕的:新鲜 稀少罕见,不同一般:稀奇古怪 希奇古怪 极为稀奇古怪:天奇地怪 很少听说:罕闻 从来都很少听说:旷世罕闻 稀罕异常:罕异 见所未见 事物非常稀罕:闻所未闻 闻所不闻 前所未闻 从来没有看见过:目所未睹 珍贵罕见:秘(~本;~籍;~宝;~府) 非常罕见:铁树开花 极为罕见:旷古未有 振古无有 (不同于寻常:异常) ☚ 特别 独特 ☛
反问 反问反诘 表示反问:哪(~里;~门子) 怎(~么;~不) 胡(~尝;云~) 奚(~必) 何(~必;~不;~止;~尝;~曾;~若乃尔) 岂(~其;~具;~渠;~非;~不;~止;~奈;~遽;~可;~不是;~有此理) 安(~能;~敢) 宁(~当;~渠) 盍(~不) 焉(~哉) 庸(~拒) 乌(~足道哉) 其(~奈我何) 乎(~哉;哉~)讵(~知) 敢(~是) 恶 莫(~非;敢~;将~;~不是) 得(~无;~毋) 吗 呢 也(~哉) 邪 欤 可 号 因 便 宁(~渠;~当) 曷 耶 抑(~岂) 怕(恐怕) 难道 不成 什么(为什么) 你没见过吗:君不见 凭什么不害怕:何恃不恐 怎么到了这种地步:何至于此 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还(这~了得) 呢(你说~)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乐意去做:何乐不为 表示正反两问:是否 果否 是不是 反问自己:自反 反躬自问 反身自问(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反问)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 发问 询问 ☛
疑问 疑问疑(疑义;疑端;谘~;质~;献~;答~;解~;释~) 问号 表示疑问:啥(忙~) 哦 嗯 哪(~个;~天) 恶(彼~知之) 怎(怎么;怎样;怎的;怎地;怎生;怎许) 焉 奚 盍 么(什么;甚么) 独 宁 安(~在;~知)底(~事;~处) 何(~若;~如;~等;~物;~以;~谓;如何;若何;奈~;谁~) 曷 欤恁 嘛(干~) 呣 谁(~人;~家;名~) 难道 庸拒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呢 吧 啊 乎(信~;乐~) 邪 哉 否 了 为 也 耶 表示疑问或反诘:胡 佯装不知而故意发的疑问:诡疑 长期不解的疑问:积结 心里充满疑问:满腹疑团 满肚疑团 疑云满腹 疑团满腹 满肚子疑 疑问迅速消除:红炉点雪 洪炉点雪 沃雪红炉 雪点红炉 没有疑问:无疑 真切无疑:列眉 (有怀疑的问题:疑问) ☚ 题目 困难2 ☛ 邪xié;yé(一)似嗟切,平麻。 ❶邪恶,不正。《韩非子·守道》:“暴者守愿,~者反正。” ❷通“斜”。倾斜。《齐民要术·羹臛法》:“中破鳢鱼,~截令薄。” ❸邪恶的人或妖异的事。《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勿疑。” (二) 以遮切,平麻。助词。同“耶”。吗,呢,《史记·伯夷传》:“是~?非~?” 〖邪〗 (一)粵 ce4〔輋〕普 xié 邪惡,不正當。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曲之害公也。」
(二)粵 je4〔爺〕普 yé 通「耶」,語氣助詞,表示疑問。莊周《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蒼蒼:深藍色。)
邪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因从外侵入人体,故又称外邪。 邪泛指一切致病因素,与“正气”相对而言。 邪(一) xie ❶不正当。如:邪说,歪风邪气,改邪归正。 ❷不正常,奇怪。如:邪门儿,一股邪劲。 ❸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如:风邪,寒邪。(二)(鋣) ye莫邪,古宝剑名。 邪xié❶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素问·评热病论》: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❷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因从外侵入人体, 故又称外邪。 邪xiéⅠ (不正当) evil; heretical; irregular: 改 ~ 归正 give up one's evil ways and return to the right path; turn over a new leaf; 我们决不搞歪的 ~ 的。 We never engage in irregularities. Ⅱ ❶ {中医} (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unhealthy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that cause disease; pathogenic factor ❷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与的灾祸) misfortune: 中 ~ suffer misfortune 另见 see also yé。 ◆邪不胜正 Evil can never prevail over good.; The upright need not fear the crooked.; 邪财 [方] ill-gotten gains; ill-gotten wealth; 邪道 evil ways; depraved life; vice; 邪恶 evil; ill; wicked; vicious; 邪害空窍 {中医} affection of the facial orifices by pathogens; 邪乎 [口] extraordinary; severe; 邪火 {中医} pathogenic fire; 邪教 heresy; 邪恋包心 {中医} lingering of pathogenic factor in the pericardium; 邪路 evil ways; vice; 邪门儿 [方] strange; odd; abnormal; irregular; 邪门歪道 crooked ways [means]; dishonest practices [methods]; heterodo ̄ xy; heresy; immoral [illegal] doings; underhand ways; 邪魔 evil spirit; demon; 邪魔外道 heterodox doctrines; crooked ways [means]; 邪目觊觎 One's shifty eyes squinted right and left.; cast a covetous eye on; 邪念 evil thought; wicked idea; evil intention; 邪气 perverse trend; evil influence; {中医} pathogenic factor; pathogen; 邪热 {中医} heat symptoms caused by an exopathgen; pathogenic heat; 邪入心包 {中医} invasion of pericard ̄ ium by evil; 邪实 {中医} domination of pathogen; excessiveness of pathogen; 邪说 heresy; heretical ideas; fallacy; 邪祟 evil thing; evil doing; 邪心 evil thought; wicked idea; evil intention; 邪行 evil deeds; 邪正盛衰 healthy energy-evil struggle
邪yá(构词成分): 琅 ~ [lánɡ yá] ❶ (古郡名, 在今山东省) name of ancient prefecture in today's Shandong Province ❷ (山名) Mount Langya 另见 see also xié; yé。
邪yé同“耶”[yé] same as “耶”[yé] 另见 see also xié; yá。 邪 邪 (xié)读耶 (yé)【邪】作语气词。 例1 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 (《灵枢·周痹》) 译文 人身患周痹病,邪随血脉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迁徙不定,疼痛部位也上下左右遊走相应,在全身无处不到,我愿听您讲这周痹的疼痛是邪在血脉之中呢?还是在肌肉之间呢? 例2 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译文 人到老年不能生男育女,这是由于人体的精力竭尽了呢?还是自然规律是这样呢? 例3 故 《老子》 曰: “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司马迁引 《老子》说: 美好的东西是不吉利的器具,为扁鹊鸣不平。今按马王堆帛书 《老子·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只有 “兵”才是凶器 (不祥之器),司马迁所据《老子》有误。 例4 达者变通而底 (当作厎) 绩, 昧者拘曲而罔功, 是昧者之过,而岂法之过邪? (张一桂 《名医类案》序) 译文 通晓诊疗法则的医生能变通常法而取得疗效,庸医拘守曲解诊疗法则而治病无效,这是庸医的过错,岂能说成是诊疗法则的过错呢? 例5 丈夫不能周游四方,友天下之士,徒抑首蓬户,享其敝帚,将为遼东豕邪? (江瓘《名医类案·附录·江道昆山人传》) 译文 大丈夫不能挟医术周遊四方以增长见识,广泛结交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做朋友,只是在茅屋中低首徘徊——孤陋寡闻,把烂扫把当做千金之宝——自命不凡,或者学遼东愚人把白头猪做贡品——少见多怪呢? 例6 矧天子以至庶人,修身为本,岂有遗身而能用世邪?(王文禄《医先》卷一) 译文 况且自皇帝以至于老百姓,都应该以修身为本,哪有不爱惜自己身体而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呢! 按 耶,古作邪。《易·系辞下》: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不知天之弃鲁邪?” 《国语·晋语一》:“床笫 (zǐ子) 之不安邪?” 《战国策·燕策一》: “且以赵王为可亲邪?”《老子·七十七章》: “其不欲见贤邪?” 《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荀子·天论》: “治乱,天邪?” 《管子·地图》: “不敢解怠行邪?” 《墨子·兼爱中》: “以不相爱生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若其耳而未之目邪?” 《史记·刺客传》: “顾不易邪?” 《法言·问道》 “刑名非道邪?”《汉书·霍光金日䃅传》: “君未谕画意邪?”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宁当举博士邪?”《三国志·魏书·满宠传》: “何与廉、马之相背邪?” 先秦古籍中出现的耶字为后人所改。《战国策·赵策三》:“然梁之比於秦君者若仆耶?”《史记·鲁仲连传》耶作邪。 《说文》无耶字。《说文·邑部》: “邪,琅邪郡。”王船山注:“‘邪’ 本地名,借为语词,与 ‘乎’ 相近,盖亦古人方言,借音不借义。” (《说文广义》) 段玉裁注: “近人隶书从耳作耶,由牙、耳相似。”《搜神记》卷二第十五: “是耶?非耶?” 古音邪属邪母鱼部,耶属喻母鱼部,喻邪邻纽。 ☚ 锡 信 ☛ 邪❶evil;heresy; evil bluster ❷irregular;abnormal;strange ❸evil spirits that bring disasters 不信~ not believe in evil;refuse to be taken in by heresy/不怕鬼,不信~fear neither evil spirits nor any (evil)bluster 邪xiépathogenic factors;evil 邪xié❶ 邪不压正|邪门歪道|邪魔外道
❷ 反邪就正|归邪反正|改邪归正|矫邪归正|去邪归正
❸ 放辟邪侈|放僻邪侈|乖僻邪谬|旁门邪道|歪风邪气|歪门邪道|异端邪说|淫词邪说
❹ 纯真无邪|扶正黜邪|天真无邪 邪(6画) ❶xié[衺] ❷yé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邪只有在读xié时与 “衺” 相通; 读y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时,邪不能写作 “衺”。牙,4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分成两笔。阝 ,2画,起笔是横撇弯钩;旧字形3画,起笔是横撇。 *邪〔衺〕xié6画 牙部 (1) 歪的;不正当: ~恶|~说|无~|改~归正|歪门~道。 (2) 不正常: ~劲儿。 (3) 妖异怪诞的事: ~祟|中~|驱~。 另见yé(467页)。
*邪yé6画 牙部 (1) 同“耶”。语气词: 是~,非~? (2) 【莫邪】古代宝剑名。也作“镆铘”。 另见xié(441页)。 邪 ☚ 郚 邞 ☛ 邪衺xié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右耳刀(邑),牙声。本读yá,用于琅邪,郡名。邪也作王(玉)旁,牙声。又作瑯琊。中古变音为yé,古代用于疑问词,用法相近于现代语的“吗”,“呢”。如:是邪非邪?小篆又有衺字。从衣,牙声。中古声母又演变为xié,上古本通舌尖音,如(余)涂斜例。义为不正当。如:改邪归正|歪风邪气。后用邪字。引申为奇怪,不正常。如:邪门|一股邪劲。中医又指引起疾病的因素及病理的损害为“邪”。如:风邪|寒邪。 邪★常◎常
邪,形声,从邑,牙声,本义读yá,用于“琅邪”,古郡名;又读xié,假借为不正,由此引申为不正当、不正派、不正常、鬼怪带来的灾祸(迷信)、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中医)等;又读yé,假借为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与“耶”同。莫邪,古代宝剑名。 【辨析】 ❶以“邪”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é:铘∣yá:琊。 ❷邪/斜 用于不正意义时,这两个字古代通用,后有了分别:“邪”指人不正(作风、行为不正当、不正常),“斜”指物不正(方向、位置等偏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