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析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析子

书名。相传为春秋郑国大夫邓析所作。《汉书·艺术志》有名家《邓析》2篇,今本有《无厚》、《转辞》2篇,即原书篇目。《无厚》篇主要从政治伦理思想方面立说,与名家惠施等所说之无厚含义不同。此书可能存有邓析的思想,但非邓析所著,系后人伪托。

邓析子

088 邓析子

相传为春秋末邓析著。反对“名分”、“名守”的旧形名观念,主张循名责实,按实定名。持“两可两然”之说,主张“以类辩故”的名辩方法,要求辩辞必须因客观情况,循“参转”的方法,正反相参,使是非同异两俱辞而亦两俱得其平实。一说此书非邓析子所著,而为隋唐人抄缀的伪作。

☚ 周易   墨子 ☛
邓析子

邓析子

相传先秦春秋郑国大夫邓析著。邓析(约前545—前501),精于法,曾制“竹刑”,善于辩说,西汉刘向称其“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法家与名家的先驱。《汉书·艺文志》有名家《邓析》二篇,今本有《无厚》、《转辞》二篇,即原书篇目。刘向在书前《校叙》云:“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今本《无厚》篇主要从政治伦理思想方面立说,与公孙龙的名家思想不同。一般认为此书或间有邓析的思想,但非邓析所著,系后人伪托。
《无厚》篇主要内容是强调君主不应依赖人际间的宽厚来治国。认为“天于人无厚也,君于民无厚也,父于子无厚也,兄于弟无厚也”,宽厚之情根本不存在于世间。“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动,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君主要用权势刑威来驾车御马,否则“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这和法家的观点很相似。对于命的看法则又和儒家接近,说:“死生自命,贫富自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有些说法则和道家差不多,如认为君主应“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颇有无为而治的味道。但在这芜杂的内容中,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把名和法联在一起,说:“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是明主也。”因此,在《无厚》篇中也讨论“推辩说之用”的问题,谓“大辩”包括天地万物,“小辩”则属语言论争上的问题。
最为人注目的学术价值,是其《转辞》篇中对于逻辑问题的一些说法。因为一般认为这些说法代表了较早讨论逻辑问题的邓析的思想。提出了“言之术”即语言表达的工具问题,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重视逻辑术的表现。认为辩论的说辞,是多种多样的,“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辩说要按照客观情况说话,“非所宜言勿言……以避其厄”。要紧的是“正反相参”,必使是非同异两俱辩而亦两俱得其平实。这也就是叫人要掌握相反相成的辩证因素,要善于察两端的辞义;知道“言有信而不为信,言有善而不为善”。认为辩辞必须因客观情况,“缘身而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由此来判别是非。
《邓析子》一般为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研究者所重视。
主要版本有明代周子义等辑《子汇》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 老子   墨子 ☛

邓析子

一卷。周邓析 (前545—前501)撰。邓析,春秋时郑国大夫,曾作竹刑。郑国大夫驷歂执政时杀害了邓析,并采用了竹刑。一说,邓析为郑国子产所杀。《列子·力命篇》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于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邓析子》一卷分为《无厚》、《转辞》两篇。内容强调法治与专制,认为“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只有树立威、势,才可能确立君主的尊位。书中也流露出一些道家思想。《邓析子》一书被列入 《四库全书》中。还有 《子书百家》本、《百子全书》本、《廿二子全书》本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邓析子·慎子·尹文子·鹖冠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