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

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伟大事业,按邓小平的说法,这个过程需要上百年的努力去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7页)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及策略,更重要的还不在其具体内容,而是他的思路与特点。
(1) 以不断解放思想为现代化建设的先导。邓小平指出: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143页)这些论断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要顺利起步、顺利发展的关键或首要前提,就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枷锁,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2) 立足于国情设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表现在: 一是重视最基本的国情,即,底子薄; 人口多,耕地少; 二是对国情的认识比经济角度扩展到社会总体。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多方面来把握国情,不仅从历史的角度,而且从现实的条件来分析制约现代化进程的各种因素。邓小平指出: “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250页)在对国情把握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3) 强调 “两点论”,坚持 “两手抓”。我国 “左” 的东西影响很深刻,同时右的思潮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两者都会干扰和阻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邓小平对此非常重视,他一贯坚持有“左” 反 “左”,有右反右,特别要注意防止 “左” 的错误的原则。这是 “两点论”和 “重点论” 的高度统一。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 “两手抓”,即,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只有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4) 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最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是靠经济的发展。三者共同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5)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经过 “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极大破坏了生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凡是妨碍稳定的就要对付,不能让步,不能迁就。”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286页)保持稳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建设的保证。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力求实现稳中求进。
(6) 统筹规划,谋略全局。在领导改革开放和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统筹规划,谋略全局。具体表现在:
❶邓小平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❷善于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推动建设的进程。
❸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局部,进行重大决策,都能全盘考虑,科学决断。

☚ 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艰苦创业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000001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