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外交理论
邓小平外交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外交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局势,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外交理论认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认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因此,邓小平外交理论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关于中国的国际定位。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对中国国情及外交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❶我国所处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外部保证,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❷客观估计自己的发展程度,“我们算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又是小国。大是地多人多,地多还不如说是山多,可耕地面积并不多。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个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分阶段、分步骤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❸在多极化加速发展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 关于当今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邓小平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深入观察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明确指出: 当今世界大的、带全球性的问题就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也就是东西南北问题,而南北问题是核心。这一论断使中国外交政策有了重要转变,改变了中国领导人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认识到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维护世界和平大有希望。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对外政策中对付霸权主义的‘一条线’ 政策,适应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他还指出,尽管世界大战的威胁依然存在,军事集团和军备竞赛没有根除,但世界维护和平的因素在增加,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随着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强大。欧洲、日本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世界不管三极、四极或五极,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都是一支重要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 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目标和基本立足点。邓小平1984年5月会见巴西总统时曾说: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跨世纪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一个好的外交环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这是我们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为实现这一思想,我们必须创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的日益开放性,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外交的经济目标就是要为进步扩大开放铺平道路,只有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对外开放,创造更快的发展速度,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国家安全。
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就是独立自主,中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主权和独立,邓小平坚持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第一的原则。反对别国干涉中国内政,在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中,我们顶住压力,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参加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国事扩张,塑造了中国爱好和平的良好形象。
(4) 关于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策略。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倡导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把它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邓小平外交理论认为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别人无权干涉; 国与国之间不分大小,应该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 我国同邻国之间存在的争议,应该着眼于和平和稳定的大局,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我们要同所有的国家交朋友,发展经贸往来,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邓小平外交理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中国外交策略: 在国际风云突变,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制裁和施压时,邓小平纵览全局,指出我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在国际上有些国家希望中国出来在国际斗争中起带头作用时,他指出,中国绝不能当头,当头会使我们失掉许多主动,中国应该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 中国在外交事务中还是要有所作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定作用。我们要 “善干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从而有所作为。
(5) 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早在1974年,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的发言中就阐述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指出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各国事务由各国自己决定,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事务应由世界各国来管,经济援助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应该遵循实用、有效、廉价、方便的原则。
邓小平外交理论是比较完备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在今后的外交实践中必然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