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邓小平刚柔相济的思维品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邓小平刚柔相济的思维品质

邓小平刚柔相济的思维品质

邓小平是一个渴求创造,永远进取的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他深知只有革新,才能有民族的希望; 只有创造,才能有国家的振兴。他不仅教育人们要打破思想僵化,自己也身体力行,即使步入高龄,仍然壮心不已,锐意创新,倡导改革并不断地登攀上一个又一个创造思维的高峰。
(1) 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邓小平思维品质的最大特点是不因循守旧,不拘于成见,不循于常规,不盲从权威,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因此每当关键时刻,他总能挺身而出,说出关键的话,始终牢牢地把握住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978年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这篇讲话,是在 “文化大革命” 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 “两个凡是” 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问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这 “三个有利于” 为基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2) 深厚广阔的人生经历。邓小平是我党最早的党员和政治活动家之一,他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一起共商国事,经受了长期的锻炼和熏陶; 他在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最全面、最丰富,他既有指挥军事斗争的经验,又有政治斗争的经验,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有大行政区、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经验,还有管理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经验。所有的这些经历,促使他具备多方面的政治远见,多谋善断,行动果断,意志坚强,气度宽广等领袖人物的品格。邓小平在复出后,之所以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制订并推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这是与他丰富的人生底蕴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邓小平在太行地区进行生产责任制的大胆探索并以取得的成功经验作基础,就很难有他复出后制订和推行的一系列受到农民普遍欢迎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政策。
(3) 造诣精深的理论修养,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强大动力因素。邓小平不仅具有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而且具有造诣精深的理论素养。他在强调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同时,又强调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他自己即使在 “文革” 中被林彪、江青一伙诬陷为 “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江西南昌受迫害期间,仍然抓紧时间,读了大量马列著作,还读了二十四史以及古今中外其他书籍。正是这段时间,邓小平认真地思考,不断地学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新的认识,这样使他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做到明辨是非,洞察一切,这也是他决策正确、行动果断一个重要原因。在粉碎 “四人帮” 以后的两年内,党内工作始终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冷静地、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形势发展的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全局与局部的各个方面,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不仅驳倒了林彪、“四人帮” 的反动理论,而且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清除了 “两个凡是” 所造成的严重危害。1977年5月邓小平还没有出来工作,但他以科学的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勇气,率先提出 “两个凡是”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论断,成为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也是随后在全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先导。邓小平在长期的实践中,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性,不屈不挠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把社会主义祖国重新引入了光明大道,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4) 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邓小平在政治生涯中所遭受的挫折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但他对待自己的命运非常达观,从不失望。正如他在向党中央请求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信中所说 “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和老公民,我的生命是属于国家的”,他不仅这样说,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这个信念和誓言去做。在“文化大革命” 进行了8年之后的1975年,毛泽东重新启用他来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他以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精神和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冒着再一次被打倒的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果敢的整顿措施,系统地纠正 “文化大革命” 的 “左”倾错误,与 “四人帮” 对着干。由于他的出色工作,把国民经济很快搞了上去,遗憾的是他本人却又一次被打倒。一般说来老年人短于创造长于思考; 短于猛干长于讨论; 短于革新长于持重。但是,在邓小平身上既体现了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革命魄力,又体现了深谋远虑、决胜千里的领导才能。他始终坚定地强调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充分体现了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贯思想,他说: “党的十三大概括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 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不是错了? 我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 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以后我们怎么办? 我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5、307页)邓小平对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幸福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对看准了的事情,坚决地去干。这种无私奉献、知难而进的大无畏精神促使他的创造性思维始终充满永不衰竭的勃勃生机,这在世界政坛上实属罕见。
(5) 敏锐把握时代的脉搏。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度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而且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越来越迅速、越来越深入地渗透生产过程。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产品价值的活动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脑力劳动者理所当然地成为劳动者队伍中日益增大、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主要产业,并且对经济发展提供着不可缺少的核心性资源。这一时代特征,决定着现代化建设,需要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全民族; 需要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 需要对知识、人才的尊重和其它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在青少年时代就到西欧留学,较早地接触到了现代文明,他越发懂得了现代文明,这使他越发懂得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1977年初,邓小平还没出来工作时,就明确提出: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这在当时轻视知识分子、歧视知识分子的偏见顽固存在的情况下,是多么富有胆识和远见! 其后不久,他冲破禁区,推翻了压在知识分子头上的 “两个估计”;批判了 “四人帮” 把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分工歪曲为阶级对立的罪行。他代表党中央重申: 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认为: 在我国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总劳动的一部分,二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不是阶级的对立。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对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和财富创造中所起作用的客观评价,这对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9页)

☚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统一的管理战略   邓小平别具一格的思维特点 ☛
000006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