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保持国内政局稳定的理论
邓小平基于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战略分析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之后,多次强调要保持国内政局稳定。他关于保持国内政局稳定的理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中国国内政局稳定,符合国际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他认为: “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争取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1978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同样,中国国内政局越稳定,中国发展得越有力量,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 稳定政局是对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他指出,“文化大革命” 的经验证明,动乱不能前进,只能后退,要有秩序才能前进。他认为: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吹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国家要改革,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这一点,什么都搞不成。” 他多次对外国客人讲,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第二条,就是现行政策不变。一个政局稳定,一个政策稳定,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3) 实现政局稳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他认为: 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不可能的。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闹事就使我们不能安心建设,我们已经有了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这样一闹就会出现新的 “文化大革命”。
(4) 稳定政局要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政局稳定不是消极稳定,而是要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稳定,特别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实现政局稳定的基础。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国家实现稳定的根本条件。他指出,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肯定的。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他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稳定政局是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