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以柔克刚的艺术
源于老子思想的“以柔克刚”谋略,作为一种领导艺术,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得非常娴熟。概括邓小平以柔克刚领导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豁达大度的胸怀。邓小平曾“三上三下”,在政治生活上遭受的挫折在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是比较严重的,但他非常达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1933年邓小平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的主张,被“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错误批判,邓小平被迫几次作“自我批评”,但他只承认“低估了主力进攻的军事路线的意义”,不承认“逃跑的防御路线”等更多罪名。“文革”中,尽管被下放到江西一个小厂里劳动,但在其间他还是抓紧时间读了大量马列著作以及 《二十四史》 等其他书籍。
(2)大局出发,忍辱负重。如1973年在未能给邓小平彻底平反的情况下,他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工作中虽多次受到“四人帮”的刁难陷害,但因当时与四人帮一伙公开斗争的时机尚不成熟,所以一忍再忍。在“四人帮”一伙提出的所谓“风庆轮事件”中,邓小平坚持调查清楚再说,他任劳任怨、韬光养晦,赢得了中共党内支持,也赢得毛泽东的信任。虽有“四人帮”向邓小平发难,毛泽东反而建议任命邓小平为中共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在周恩来住院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3)用毛泽东的指示来纠正“文革”的错误,是邓小平以柔克刚艺术中精彩一笔。“纲举目张”是毛泽东所倡导的,在如何确定各项工作的“纲”时,邓小平提出要用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作为一切工作的纲。这三项指示是:“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 第二要安定团结; 第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反修防修加上去,是为了争取毛泽东同意,为了适应一般干部群众认识水平,也是为了有利于同极“左”思潮和“四人帮”作斗争,邓小平认为学理论必须促进安定团结,促进生产发展。在当时,“三项指示为纲”这一提法,是适合历史条件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以柔克刚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