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遲遲(迟)Chí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邑,辽宁之大连,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安徽之合肥、泾县,江西之崇仁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蒙、高山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 “商贤人迟任之后。望出太原。”
❷又引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后魏尉迟氏,后改为迟氏。” 尉迟,乃鲜卑姓,传至今,或改为单字姓迟氏。
汉代有迟昭平; 东晋有迟超; 明代有迟大成,官至御史; 又有迟适,太仆寺丞; 又有迟凤翔,嘉靖进士; 清代有迟维坤,聊城知县。

遲chí

❶緩慢。馬融《圍棋賦》:“遲逐爽問兮轉相伺密。”
❷晚。董仲舒《士不遇賦》:“時來曷遲,去之速矣。”
❸通“夷”。見“陵遲”。

“迟”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迟”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迟”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ㄔˊchí2966屠宰(鱼类);宰杀。江淮官话。江苏盐城阜宁:~鱼不小心把手划破了。客话。福建连城庙前〖〗。赢;取胜。吴语。浙江金华岩下〖〗。这盘棋哪农谁~?表用餐次数。吴语。浙江温州:一~饭一顿饭。

遲迟

(1次) 缓慢;慢行与“速”相对。此指寿命长。~速有命《服》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遲
遲  chí

脈象名。其脈來時遲慢,一息不足四至,故稱。其稱始見於秦漢典籍,今稱遲脈。多見於寒症。漢·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併治》:“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晉·王叔和《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呼吸三至,去來極遲。”清·李延是《脈訣彙辨·遲脈》:“其所主病,與沉脈大約相同,但沉脈之病爲陰逆而陽鬱,遲脈之病爲陰盛而陽虧。”

遲chi

DF74
“迟”的繁体。

遲chí

C142
“迟”的繁体。

〖遲〗 粵 ci4〔詞〕普 chí

❶ 緩慢。許慎《說文解字》:「〜,徐行也。」莊周《莊子.養生主》:「視為止,行為〜。」
❷ 遲疑。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聲停欲語〜。」
❸ 晚,有成語「姍姍來〜」。劉向《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也。」
❹ 遲鈍。陳壽《三國志.吳書.孫奐傳》:「初吾憂其〜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無憂矣。」

遲()


甲骨文合集28089正,殷
王于𢕌使人于美。

元年師簋,殷周金文集成4279,西周晚期
遟公入右師

遟父鐘,殷周金文集成103,西周晚期
遟父乍(作)(姬)(齊)姜龢(林)鍾(鐘)。

攸从鼎, 殷周金文集成2818,西周晚期
王才(在)周康宫𢕌大室。

遟盨,殷周金文集成4436,西周晚期
𢕌乍(作)姜盨。

曾侯乙鐘(下二3),殷周金文集成291,戰國早期
遟則之商。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10,戰國
是以建言又(有)之: 明道女(如)孛(昧), 𨒈(遲〔夷〕)道女(如)繢(纇)。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14,戰國
六晶(三): 可(阿)(豫)𢘓(悔),𨒈貞疾, 𠄨(恆)不死。

居延新簡EPT50.60,西漢
留遲府召□。

漢印文字徵
臣遟。

漢印文字徵
遲房私印。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念聖歷世,禮樂陵遅,秦項作亂,不尊圖書,倍道畔德。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大道陵遲,質文推移。

元譚妻司馬氏墓誌,北魏
逶遅騑服,低昂旌柳,永言出宿,睠然迴首。

蕭瑾墓誌,隋
及來朝上國,因留蕃邸,屬荆衡失守,遂尒棲遲。

修定寺記碑,唐
割愛綱於人世,委形質於林泉,獸狎無驚,禽馴不擾,棲遅此谷,積十餘年。

王崇禮墓誌,唐
松楸蕭索,遥迎鑾鼓之聲; 旌旆逶遲,更引薤歌之曲。

裴沙墓誌,唐
公頻請懸車,詔遲迴而後許; 仍賜几杖, 㤙繾綣而弥加。

王積善墓誌,唐
博讓寬綽,精敏舒遲。
《説文》: “遲, 徐行也。 从辵犀聲。 《詩》 曰: ‘行道遲遲。 ’ , 遲或从𡰥。, 籀文遲从屖。”
古文字多與籀文形體相合, 从辵屖聲; 或易形旁爲彳(甲骨文、攸从鼎)、 爲止(曾侯乙鐘)。 “遲”小篆从犀實乃从屖之訛。 《説文》或體“𨒈”从“𡰥”, 在戰國楚文字中有不少用例。
碑刻“遲”或寫作 “遅”,所从既謬於“屖”,復乖於 “犀”,此正所謂 “書三寫,魚成魯,虚成虎”。

☚ 逮   逗 ☛

遲dier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徐行也。 从辵,犀聲。 詩曰: 行道遲遲。 , 遲或从𡰥。 , 籀文遲从屖。 (二篇下)
象一人背負一人行走於道路,表達行動緩慢而較他人遲到之意。

☚ 犀   寅 ☛
000014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