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遥参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遥参亭

遥参亭

位于岱庙南。岱庙的前庭。面积3442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古帝王凡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参拜,而后入庙祭祀,再登封,故名。唐宋称草参门、遥参门,明加修拓,并奉碧霞元君像于亭中,嘉靖十三年(1534)改名遥参亭。南北长66米,东西宽52米,二进过亭式院落,由南山门、正殿、配殿、后山门等组成。南山门3间,进门后过双卷棚悬山顶仪门,即为庭院。院中台基上正殿5间,黄色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后廊式,殿内原祀元君像,今为泰山书画展室。殿前东西配房4间,室内陈列泰山征集文物200余件,其中有远古三叶虫化石、鹿角化石及大汶口出土的文物等。

☚ 岱庙   天贶殿 ☛
遥参亭

遥参亭

亦称遥参门。位于泰安市岱庙正阳门外,东、西太尉街之间。实为岱庙门户。明代扩建,丹垣周匝,亭为五间,建在一长方台之上,黄琉璃瓦覆顶。亭前有露台,东西有配房四座。前为遥参门,门外有石坊一座,名“遥参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石坊左右立铁狮子、旗杆石各一对;南有一水池,因池内东南、西北各有一石雕龙头,作为进出水之用,因名“双龙池”。“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先在此举行简单的仪式,然后才到岱庙举行正式祭祀,故唐时称为“草参亭”,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改为遥参亭。它是岱庙前的一组建筑,布局紧凑,古色古香。北为岱庙坊,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建造。坊起三架,歇山重檐,斗拱飞檐;重梁四柱刻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等祥禽瑞兽及各式花卉纹样,造型生动,雕工精美,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与古朴的遥参坊适成对照。

☚ 锦绣川   新沭河泄洪闸 ☛
000098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