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胜文至
宋代欧阳修关于文与道关系的一种观点。语出《答吴充秀才书》:“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意在强调重视道德修养,不可为文而文,应重道而为文,即是说,思想内容正确充实,文章自然发为光辉。从这个角度看,欧阳修是以道为本,以文为末,然而学道是为了充实文的内涵,其终极目的还在于文,则重道亦即重文。这和后来的道学家轻文重道,甚至认为文能害道,把文与道对立起来,在提法上有根本区别。另外,“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与“有德者必有言”有区别,它不是说有了道(或“德”)就必有文(或“言”),即不是作为一种因果关系来说的。它只不过申明“文”之至“不难”而已,意在强调作者不应该沉溺于文而轻视道德修养。他在文中还论述了“学者有所溺”的现象:“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少)也。”这里,欧阳修指出了为文者“易悦而自足”、自囿于文的不良风气,并强调了为文者重道多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