貒骨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异名 土猪骨(《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鼬科猪獾属动物猪獾的四肢骨。 原动物 猪獾Arctonyx collaris F.Cuvier. 余项参见“貒肉”条。。【生药】: 采集 多于秋、冬季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取四肢骨,剔净筋肉,置通风处晾干即得。 鉴别 四肢骨短小。前肢骨由两节组成,长各约11cm,后肢股骨长约12cm,径约1.3cm,胫、腓骨较细小,微弯曲。骨质不甚沉重,外表黄白色,断面骨膘不太厚实。 。【药性】: 性味 辛、酸,温。 主治 ❶ 《食疗本草》:“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❷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或炙黄研末。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貒骨9~15g,泡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