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道教义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道教义枢

 《道教义枢》是分类综述道教义理的道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正统道藏》太平部收录。
 孟安排,生卒年不详,唐初隐修于荆州青溪山。武周时,以武则天之父武士彟为荆州都督时曾居其道观七月为理由,重理荆州长史杨元琰等人奏状,再三奏请武则天营修其观,则天圣历二年(699),准奏营修其观,并赐名为大崇福观。《道教义枢》是孟安排据《玄门大义》“芟夷繁冗”,并“广引众经”编辑而成的。
 《道教义枢》10卷,中有缺佚,全书存约3万余字。将道教义理条列为37项:道德、法身、三宝、位业、三洞、七部、十二部、两半、道意、十善、因果、五、六情、三业、十恶、三一、二观、三乘(缺)、六通(缺)、四达(缺)、六度(缺)、四等(缺)、三界、五道、混元、理教、境智、自然、道性、福田、净土、三世、五浊、动寂、感应、有无、假实。每义项分述为“义”与“释”2类,“义曰”下综述该义项大旨,“释曰”下引据诸经及前人议论。所引经书及诸法师语,近70种,从中择取剖判。全书存约3万余字。
 该书的宗旨是统括各道派经书要旨,全面地系统地概括道教的教理教义,基本思想倾向于隋唐道教的“重玄”学说。如《二观义》说:“二观者,定慧之深境、空有之妙门。用以调心,直趣重玄之致;因之荡虑,终归双遣之津。”认为重玄是比执无为本的空见和刻意求仙的有见更高一层次的智慧阶段。又如《自然义》,以“自然者本无自性”作为逻辑前提,推论出修道自然即是“不定执”而“绝待”一切法相的结论。无自性、不定执和绝待无偶,都是“重玄之道”的基本思想。
 其次,本书阐述了“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的观点,并分道性为5种:正中性、因缘性、观照性、智慧性、无为性。为纠正前人含识者能择善从道,故有道性,无识者只有物自性而不具道性的看法,着重论述了道性“不色不心,而色而心。而心故研习可成,而色故瓦砾皆在”的观点(见《道性义》),力图将道教修习而得道果的神学观念与老庄道泛在万物的思想统一起来。
 该书和编集,还有匡正时人“修证速位业之阶差,谈讲昧理教之深浅”(《序》)的用意。《位业义》叙述了仙真的品阶、修证的次第。对于魏晋南北朝道教所甚谈的举形升虚的天仙、畅游名山的地仙、先死后蜕的尸解仙等,本书认为“此等所明,实亦天在,随人所宜耳”。最后划分修道之行为4等义:一术,二戒,三定,四慧。术指丹药符咒;戒即规戒条律;定为“观三守一,思神念真”,以调习静定为目的;慧是修道的最高阶段,能照悟空有,超脱有欲与无欲“二观”(《老子》书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句),达到玄之又玄,亦即 “重玄”的境界。另外,本书承袭《玄门大义》,分道书为三洞四辅,即七部,又分三洞经书为十二部类,也有明确修证道果之阶次的用意。又说教有顿渐二种,深浅不同,如说:“初示《太清》,次至《太平》,此为渐教也;如尹生即说《道德》,此顿教也。”(《理教义》)。太清部道经主要是金丹方药。“《太平》者,此经以三一为宗”(《七部义》),即《太平经》以存三守一为宗旨。本书认为二者皆属渐教,讲丹符存守小术;《道德》即《老子》,为顿教,讲空玄妙理,旨在智慧的顿悟解脱。
 该书除综括传统道教的教理教义,如道德、自然、有无、混元等之外,也吸收了一些佛教义理,如福田、净土等。认为以前的佛道论争,“咸存主客,从竞往还”,局限于空论胜负,又认为道佛二教理归一揆,“能知其本,则彼我俱忘,但识其末,则是非斯起。”(《序》)并称“儒书道教,事或相类”,有会通三教的思想倾向。

《道教义枢》

道教书名。青溪道士孟安排编。共10卷。此书广引众经103种,分37门,今存32门。并收入《道藏》第762、763册。

道教义枢

道教义枢

道教教义典籍。十卷。唐道士孟安排编集。孟安排,生卒年不详。陈子昂《荆州大崇福观记》称“道士孟安排者,玄禀真骨”。孟安排《道教义枢·自序》已提及《隋书·经籍志》原句,《隋书》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陈子昂记作于唐武后圣历二年(699),可知孟安排系初唐时道士,因感慨“好儒术者,但习典坟;崇真如者,惟观释典;至于道经幽秘,罕有研寻,既不知其指归,亦昧其篇目”,故依准《玄门大义》,“芟夷繁冗,广引众经,以事类之名曰:《道教义枢》。显至道之教方,标《大义》之枢要”(《自序》)。
《道教义枢》凡三十七条教义。每条以“义曰”开始,以骈文形式申述该条教义概念之核心思想。,接以“释曰”,广引道教诸经及南北朝时期高道的论述,充分解释道教教义包含的丰富内容。其所列教义三十七条是:道德、法身、三宝、位业、三洞、七部、十二部、两半、道意、十善、因果、五廕、六情、三业、十恶、三一、二观、三乘、六通、四达、六度、四等、三界、五道、混元、理教、境智、自然、道性、福田、净土、三世、五浊、动寂、感应、有无、假实等等。其中卷五之“三乘义”和卷六之“六通义、四达义、六度义、四等义”各条已佚,实存三十二条。三宝、位业、三洞、七部、十二部等都是道教教义专有之概念,而十善、因果、五廕、六情、三业、十恶、三乘、三界、五道、福田、净土等概念及其解释多同于佛教。各条释义的论析方法,也与佛教类似。
《道教义枢》保存了南北朝到唐代初年对道教教义概念的重要材料,由此可以一览其发展概略,特别是道教教义对于佛教教义的吸收轨迹。
明《道藏》的“太平部”收有《道教义枢》十卷。

☚ 坐忘论   道德真经广圣义 ☛
000002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