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道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士 最早是称呼那些有道德的人,一直到西汉时还是这个意思。著名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说的“古之道士……固守一德”,就是指的这种人。 “道士”专门用于称呼道教徒,大约是两汉之交的事。这时候,道教刚刚兴起,民间开始出现一些专门以法术神仙之事为生的人,这些人开始被人们称作“道士”。《汉书·京房传》说的“有道术之人士”,即是指这些人。有时候也有佛道不分的情况,如有时把道教徒称为“道士”“道人”,也有的记载却把佛教徒也叫“道士”“道人”。《南齐书·顾欢传》谓“道士与道人战儒墨”,这“道人”便是指佛教徒,而《初学记》所述的“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也是用“道士”称呼佛教徒的。隋唐以后,“道士”才专用来称呼道教徒。 《汉书·王莽传》载:“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这里把西门君惠这个人的身份说得很明白: 看来他是卫将军王涉的养士,相当于战国时四公子的食客一类人物。但是他有特长,即懂得道术,能够用天文预言吉凶。目前从史籍上能够找到的恰如其身份的道士,也即真正的道教徒,西门君惠便是最早的一人了。 “道士”一词现已成为道教徒的专门用语。 道士 一般指的是道教的宗教职业者。不过有出家道士(全真道)和在家道士(正一道)之分。 道士 道士居土地庙。官哥病重时,西门庆曾备礼前往庙中卜签。待西门庆冠带着求了签,道士解是“中吉”,称: “病者即愈,只防反覆,须宜保重些。”(第五十三回)崇祯本删。 ☚ 钱痰火 西印度出身道长老 ☛ 道士 道士民间泛指道教宗教职业者。按道教说法,道士应是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其阶可分六级: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金、元际还出现过全真、正一道士。“道士”之称最早意为有道之人,于东汉张陵创“五斗米道”,人们称其弟子为道士,以后便成泛称道教界人。书中第七回杨姑娘骂张四舅妻“㒲道士”例同上。 ☚ 和尚 打相思卦 ☛ 道士在家的阴阳道士。俗语:“做贼没胆子,嫖风没杆子,当道士没冠子。” 道士dàoshì最早是称呼那些有道德的人,一直到西汉时还是这个意思。著名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说的“古之道士……固守一德”,就是指的这种人。 道士〈隐〉明清江湖诸行指鹅。见《新刻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 道士dàoshi道教教徒。 道士dào·shi道教徒:众人只得带了那~进来,贾瑞一把拉住,连叫“菩萨救我”。(十二·264) 道士dào shì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谓生鸡。《六院汇选江湖方语》:“道士: 乃生鸡也。” 道士【同义】总目录 道士仙客羽衣道长道尊斋公仙师尊师羽士炼师觱栗法官羽君金门羽客遁仙牛鼻子风头巾老仙长 道士dào shì〖名词〗 道士 道士道(道人;道客;道冠;老道) 羽士 羽衣 羽流 羽人 羽徒 羽巾 羽褐 仙子 丹侣 真侣 真官 黄头 黄冠 许史 参头 风头巾 白云士 三元客 步虚子 步虚人 出家人 云水全真 金门羽客 另见:道观 修炼 修身 ☚ 尼姑 男女 ☛ 有技能的人 有技能的人在某种技术或工作中居某种地位的人:手(选~;鼓~;神枪~) 另见:匠人 技能 技艺 能干 熟练 高超 ☚ 有技能的人 技能精熟的人 ☛ 道士dào shì❶具备道行的人。《新序·节士》:“君子之道,谒而得位,~~不居也。” 道士亦称道人,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有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类。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分六阶、三号,熟悉经事和宗教仪范,在法堂居中高座,称为高功,主持宫观事务的道士,一般沿用佛教之方丈、住持、监院等称谓。道士有羽衣、羽客、羽人、羽士以及黄冠,女道士则称女冠或道姑、女道。 道士 036 道士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通常指信奉道教的出家人,俗称“老道”。东汉时,张陵创“五斗米道”,后人始称其徒为“道士”。据《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道士有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洒道士。金、元以后又有“全真道士”及“正一道士”之称。 ☚ 中国道教协会 张陵 ☛ 道士 道士❶旧指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习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职业者。 ☚ 羽士 三十六洞天 ☛ 道士❶道教的宗教职业者。奉守道教戒规,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东汉张陵创“五斗米道”,始有“道士”之称。元以后,有出家的全真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士之分。据其穿戴特点和神仙信仰,又称“黄冠”、“羽士”等。 道士dao shiTaoist priest 道士Taoist priest 道士Taoist;Taoist priest 道士对信奉道教教义,并依此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教徒的总称。始于汉,当时义同方士。佛教初传入中国时,亦曾以此称呼其僧侣。现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职业者。西汉以前无此称呼。东汉张陵创“五斗米道”,后人始称其徒为道士。《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所以称之为道士者,以其务营常道故也。”并说道士有“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等六阶之分。金元时期,形成了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大类,延至今日。又因道士的穿戴和以追求成仙为特征,所以又被贯以“黄冠”、“女冠”、“羽人”、“羽衣”、“羽士”、“羽客”等称谓。《三洞奉道科戒》分道士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