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逢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逢掖一种衣袖宽大的衣服,为古代儒生所服,故以代称。《礼记·儒行》:“丘(孔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禅衣也。此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集解:“逢掖之衣,即深衣也; 深衣之袂,其当掖者二尺二寸,至袂而渐杀,故曰逢掖之衣。”亦作“缝掖”。《后汉书·王符传》:“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逢掖 逢掖 féngyè 亦作“縫掖”。亦稱“逢衣”、“絳衣”、“縫衣”。古時一種寬袖長衣。始見於先秦。因孔子曾服之,遂爲后世儒者常服,並用作儒生的代稱。《禮記·儒行》:“[孔]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鄭玄注:“逢,猶大也,大掖之衣,大袂禪衣也。”孫希旦集解:“逢掖之衣,即深衣也;深衣之袂,其當掖者二尺二寸,至祛而漸殺,故曰逢掖之衣。”《後漢書·王符傳》:“時人爲之語曰:‘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言書生道義之交爲貴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注引鄭玄《别傳》:“後遇黨錮,隱居著述,凡百餘萬言,大將軍何進辟,玄乃縫掖相見。” 逢掖féng yè〖名词〗 学说 学说学(~术;~理;国~;家~) 说(说论;著书立~) 论(理~;进化~) 言 另见:文人 学问 造诣 ☚ 学说 学科 ☛ 各种人的衣 各种人的衣王后所穿的画有雉羽的衣:褕 ☚ 上衣 军衣 ☛ 逢掖féngyè❶也作“逢腋”、“缝腋”。也称“大掖衣”。一种腋部形制宽博之服。因孔子曾服之,遂为后世儒者常服。也引申为士人的代称。《礼记·儒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汉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此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唐孔颖达疏:“掖谓肘掖之所,宽大,故云‘大袂襌衣’也。”清孙希旦集解:“逢掖之衣,即深衣也。深衣之袂,其当掖者二尺二寸,至袪而渐杀,故曰逢掖之衣。”《后汉书·王符传》:“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缝腋,羔麑豹袪。”《金史·舆服志》:“其衣色多白,三品以皂,窄袖,盘领,缝腋,下为襞积,而不缺裤。” 逢掖 逢掖古代士人穿的一种大袂禅衣。也称“大掖衣”。又因晋代名士冯翼服过此衣,而或名“冯翼衣”。形制为大袖,衣身宽博,下加襴,前系两带,长仅过膝,下加白裳。多以黄绢制成。隋唐时朝野皆穿,宋时呼为直裰。因孔子曾穿过这种衣服,故古代慕名士人和隐士多尚穿。 ☚ 大袖 冯翼衣 ☛ 逢掖féng yè亦作“逢衣”。古代读书人所穿的袖子宽大的衣服。《本草再新·陈念祖序》:“而犹泥之于古说之纷纭,不折衷今人之论正,譬犹取逢掖章甫之制,强为今人之衣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