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通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通转

通转

既用可以通用的韵部的字押韵,又用可以转韵的韵部的字押韵,叫做“通转”。清黄子云《野鸿诗的》:“韵有通转,何也? 音相同者谓之通,音不同者谓之转。如‘一东’通‘冬’转‘江’是也。”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古韵通转者,东、冬、江、阳、庚、青、蒸七部为一部,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尤十韵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六韵为一部,侵、覃、盐、咸四韵为一部。韵之通转,又分两界,有入声者十七部为一界,无入声者十三部为一界,两界不相通转。通转有部、有类、有界,平、上、去各自通转为部,东、董、送,真、轸、震通转为类,有入声、无入声通转为界。非此则谓之叶,叶乃通转之穷也。”

☚ 转韵   协韵 ☛

通转

指不同的音或音类之间的转变。 宋代吴棫在《韵补》中用 “古通某”或 “古转声通某”来表示古人用韵与宋人的差异, 只涉及韵母的变化。 后来人们则用通转泛指所有的语音转变, 如不同声类、 不同韵类之间的转变。;一般用来指古籍中谐声、通假、声训等反映的语音转变现象, 有时也包括古今音变、 方言音变等。 现代学者认为, 语音的通转应当是有一定原因的,如音色的相同或相近,方言的变异,古今演变等。王氏在 《同源字典》 中把通转与对转、 旁转、 旁对转并列为同源词之间语音转变关系的一种, 指元音相同但韵尾部位不同的韵部之间的语音变化; 元音不同但韵尾同属鼻音, 或同属塞音, 也称为通转。 前者如“芦”与 “萝”为鱼歌通转, “札”与 “牒”为月盍通转;后者如 “棱” 与 “廉” 是蒸谈通转。

通转

通转

在收[Ø]、[k]、[ŋ]尾,[i]、[t]、[n]尾和[p]、[m]尾三大类韵部中,不同类韵部主要元音相同而可以互相转化的,音韵学家叫做“通转”。 如“于”[ɣiua]与“爰”[ɣiuan]匣母双声,鱼元通转,都作“在”讲。《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郑笺》:“爰,于也。”“额”(),[ŋeak]与“颜”[ŋean]铎元通转,都指眉上发下的部分。 《广雅·释亲》:“颜,也。”《小尔雅 ·广服》:“颜,额也。”《方言》十:“颜,颡也。 中夏谓之,东齐谓之颡,汝颍淮泗之间谓之颜。”
韵尾同属鼻音[m]、[n]、[ŋ]或韵尾同属塞音[p]、[t]、[k]但不相同的字也叫“通转”。 如“深”[ɕǐəm]与“浚”[siuən]侵文通转,都指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大。《仪礼·觐礼》:“深四尺。”注:“从上曰深。”《诗·小雅·小弁》:“莫浚匪泉。”《毛传》:“浚,深也。”“亟” [kiək]与“急”[kiəp]职缉通转,都有“急速”义。《广雅·释诂》:“亟,急也。”《诗·邶风·北风》:“既亟只且。”《毛传》:“亟,急也。”

☚ 旁对转   一声之转 ☛

通转

音韵学术语。指古音韵部之间相互转变的现象。主要有对转、旁转。参见“对转”、“旁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