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气候指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气候指数 气候指数qihou zhishu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气候要素组成的表示某种气候特征的量。它主要用于气候分类和气候区划。通用的气候指数有干燥度、大陆度、季风指数。 式中K为干燥度,E为草地最大可能蒸散量,P为总降水量。 另一种计算蒸发量的方法是苏联的Γ·Т·谢利亚尼诺夫法,他以高于10℃的积温的0.1倍表示可能蒸发,他表示的干燥度为: 式中P为气温高于10℃时期的总降水量,∑t为同时期的积温。上式在我国曾广泛通用,为了适合我国的情况,曾将上式中0.1倍改为0.16倍,表达式为: 干燥度可以表示任何时段的空气干湿程度,比如年、季、月、旬干燥度。 ❷大陆度: 又称大陆指数,它表示某地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都能反映大陆影响的强弱,其中尤以气温年较差最为显著。因而最常见的大陆度是以气温年较差为基础的。由于气温年较差除受海陆相对位置影响外还受纬度影响,在确定大陆度表达式时要消除纬度影响。应用最广的大陆度是波兰W·戈尔琴斯的经验式,为: 式中D为大陆度,△θ为气温年较差, ![]() ❷季风指数:表示季风强弱和季风稳定程度的量。它用不同方式表示。1957年苏联С·П·赫罗莫夫提出在1月或7月盛行风转换角大于120°地区内,把这两个月的盛行风的平均频率作为判别季风稳定度的指数,其指数大于40%的区域称为季风区,相应的平均风力作为判别季风强弱的指数。1962年中国高由禧等提出新的季风指数,即1月和7月的同风向与反风向最大频率差之和表示季风的稳定程度,并以冬夏盛行风向之间的转换角度 (季风角) 表示明显程度。 ☚ 气候型 大陆性气候 ☛ 气候指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候要素构成的表示某种气候特征的量。如干旱指数、湿润指数、湿热指数、大陆度指数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