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气候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气候带qì hòu dài

根据气候带状分布特征,按地球纬度划分的区域。1958年《新知识词典》“五带”条:“地球表面可分为五个气候带。”

气候带qihoudaiclimatic zones

采用各种指标(例如纬度、温度、风系、气团及植物群系、类型等)把地球上气候特征彼此相近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带状的地带或大范围地区。气候带是在多种因素(例如太阳辐射、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海拔高度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因此气候带实质是热量带。
最早的气候带划分,是从天文学角度出发,单纯依赖于地理纬度划分而成的天文气候带;在气候学中,应用较广的有德国A.苏潘(1879年)、W.柯本(1884年)以及苏联Б.П.阿里索夫(1936年)所划定的气候带等。现在一般把全球划分为11个气候带,即赤道气候带,南、北热带,南、北副热带,南、北温带,南、北亚寒带及南、北寒带。
赤道气候带 又称赤道带或赤道无风带,位于南、北纬度10度之间,常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终年皆夏。刚果盆地、几内亚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亚马逊河流域等,均位于本带。赤道气候带内,终年皆可生长各种热带作物,水稻一年可三熟。
热带 有两个,大致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纬度10~30度之间,年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热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小,一年之中划分为两个季节,即多雨的热季(又称雨季)和少雨的凉季(又称旱季、干季)。热带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比较明显: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多形成沙漠地区; 而大陆东岸,一般降水较多,气候比较湿润,盛产各种热带植物,水稻一年两三熟。中国的热带又细分为南、中、北三个副带。
副热带 又称亚热带,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 大致分别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副热带地区,一年之中温度、降水变化较大,与热带比较,四季较为分明,但仍有明显的干季与湿季之分; 冬季可降雪,农作物一季两三熟。中国亚热带范围较广,依温度和植物类型,又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三个副带。
温带 南、北半球的温带分别位于南、北纬40~50度之间。温带地区, 四季分明,一年之中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大陆东岸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农作物一年二熟。中国温带亦依温度和植物类型,细分为南温带、中温带和北温带三个副带。
亚寒带 又称副极地带,是温带与寒带之间的过渡带。南、北半球的亚寒带分别位于南、北纬50~65度之间。冬季相当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60℃;夏季短而凉,降水量较少,气温年变化大,农作物一年一熟。
寒带 又称极地带或极地气候带,分别位于南、北纬65度至极地之间。寒带地区,地面终年覆盖冰雪,气温很低, 多暴风雪,气候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仅在0℃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普遍低于-20℃。在寒带范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0℃的地区称为苔原气候区, 可生长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在北半球分布于加拿大、阿拉斯加及欧亚大陆的北部海岸;在南半球则仅限于南极大陆的极北端。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称为冰原(或冻原)气候区,在北半球分布于格陵兰北部及极地附近,南半球的寒带则几乎全部属于冰原气候。

气候带climatic zones

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分布特征划分的纬向带状气候区域。在同一气候带内各地的气候特征基本相似。由于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全球气候具有纬向带状分布最直接的原因,这就是气候的纬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的差异,还呈现气候的非纬度地带性。由于高度的差异,呈现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划分气候带的方法很多,如古希腊人根据纬圈日射条件所划分的天文气候带。19世纪以来德国柯本(W.K⍥ppen)等人根据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的配合状况及阿里索夫(Б. Л.Алисов)根据气团的地理分布等方法划分的物理气候带。现代气候学一般把全球划分为11个气候带,即:赤道气候带,及南、北半球各有一个的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暖温带气候带、冷温带气候带和极地气候带。但由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大气环流等的影响,实际气候带的分界线并不完全与纬圈平行,在某些地区可相差甚远。

气候带

在地球上根据纬度划分出几个带状的气候区域,称之气候带。新疆气候带划分指标,采用了主要指标日平均气温≥10℃日数、≥10℃积温;辅助指标:最暖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0℃月数。划分五个带,即: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温带、寒带。

气候带

气候带qihoudai

根据纬向分布的气候要素特性而划分出的地带。它是各种气候分类的基础。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因为太阳辐射是地表和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而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规律,表现出按纬度分布的地带性。这种分布状况不仅引起全球气温,进而影响到气压、风系以及蒸发、降水等等气候要素的分布也具有明显地带性。早在公元前5世纪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首先根据太阳辐射的纬向分布现象提出了气候带的概念,并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把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个气候带 (或称天文气候带)。他揭示了自然界气候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促进了气候科学的发展。至19世纪后半叶,世界很多地区积累了长期的温度和风等观测资料,为研究气候带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A·苏潘1879年以年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五个气候带(温度气候带)。W·柯本以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及降水同温度的配合为标准,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多雨带、干旱带、温暖带、冷温带、极地带七个带。Б·п·阿里索夫和A·N·斯查勒等根据盛行气团和气候锋位置的季节变化为标准,将全球气候划分为赤道带、副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北 (南)极带和北(南)极带七个气候带。以上各种分类法的标准虽然不同,划分出的气候带数各不相同,但是气候呈带状分布的规律是相同的,尤其在广阔的洋面上,气候带分布清晰而有规律。只是在陆地某些地区受海拔高度、地形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气候带分布不完全与纬度圈平行而发生某种偏离或间断。
气候带的概念还被应用到山地自然景观上。在水分供应充分的情况下,主要由于气温垂直变化,在赤道或热带地区的高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从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这叫垂直气候带。

☚ 气候系统   气候型 ☛

气候带

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分布特征划分的纬向带。主要由太阳辐射的分布因纬度而异所形成。同一气候带内,气候在某些主要方面具有相近的特性。例如,同在热带,都具有长夏无冬的特性;同在温带,都具有四季分明的特性。

气候带

围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区域。它是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性质的作用和影响而划分的纬向带。从赤道到两极,一般划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带等7个气候带。

气候带

climatic zon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