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通车里程、铁路布局和主要干线运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通车里程、铁路布局和主要干线运力

通车里程、铁路布局和主要干线运力

安徽境内的铁路自1949年以来,经过不断修筑新建,布局日趋合理。全省除安庆、池州等地区外,铁路均通。正在修筑的合(肥)九(江)铁路,将引出一条支线联接安庆市。
通车里程 目前安徽境内铁路正线延展长度已达2315.6公里,营业里程1866.2公里,还有专用铁路223条,计349公里。属蚌埠铁路分局辖内的有1078.7公里,其中:津浦线257.8公里,符夹线78.6公里,青阜线145.5公里,水蚌线62.5公里,淮张线21.8公里,淮南线213.4公里,阜淮线124.8公里,商阜线128.6公里,其它支线为44.7公里。属南京铁路分局辖内的有538.9公里,其中:宁芜线122.4公里,芜铜线74.0公里,皖赣线342.5公里。属徐州铁路分局辖内的有96公里,其中:陇海线72公里,津浦线24公里。另外,属阜阳地方铁路局辖内的漯阜线71.6公里;由铁四局实行临管运营的宣杭线81公里。
铁路布局 安徽因地理地貌关系,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铁路则以长江为界,分南北两大片。铁路的布局以南北重要通道津浦线、东西重要通道陇海线为基础,以贴近资源开发为导向。
淮北片地势平坦辽阔,淮北市、淮南市和宿县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储存和开采量居华东首位。1949年前过境的铁路有津浦线和陇海线,省内有淮南线和水蚌线。1949年后又建成符夹、青阜、淮张、阜淮、漯阜、商阜线。铁路密度在全省最大,布局也较为合理。淮北地区铁路连接我国重要南北干线津浦线、东西干线陇海线,成为大十字形的重要通道。新建的阜淮、商阜、漯阜线与淮南、皖赣、宣杭线等构成华东第二通道(其中商阜线是未来京九大干线的一部分),为淮北、淮南、豫西、晋东南等地煤炭运往华东地区的通道。省内淮南、符夹、水蚌、淮张线亦为两淮矿区开发和煤炭外运提供了必要的运输条件。青阜线则是一条主要为开发地方经济的运输线。
江淮片地形复杂,主要以省会合肥市为中心,现以淮南线作为主通道,往北经水蚌线和津浦线相接;往南经裕溪口可入长江,或通过芜湖—裕溪口火车轮渡与宁芜线相接(芜湖长江铁路大桥已在199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合肥则为该片的铁路运输枢纽、江淮地区最大的客货集散地。
江南地区铁路以苏、皖两省重要通道宁芜线为基础,新建了芜铜线,对开发马鞍山、铜陵等地的钢铁、有色金属资源,建立冶金工业基地,起到了重要作用;重新修筑的皖赣线和新建的宣杭线,为发展黄山为中心的旅游业和山区的林茶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并连接沟通浙、赣诸省,对发展皖南山区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主要干线运力 安徽境内主要干线的运力具体为:
——安徽境内津浦线段,北起桃山集,南至乌衣,共39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7000万吨,现在每天开行客车37对,货车80多对,货流年运量已经饱和。
——淮南线为安徽省境内的一条主要干线,北起淮南市,南至裕溪口,共33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000万吨,现在每天开行客车18对,货车24对,因该线双线尚未最后建成,设备不配套,运输能力未充分发挥。
——阜淮线为安徽境内主要干线之一,西起阜阳市,东至淮南市,共15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600万吨,现分流津浦、京广两大干线部分运量,并承担两淮煤炭运输任务,货流年运量已接近设计能力。
——安徽境内商阜线段,北起亳州市,南至阜阳市,共11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600万吨,现分流陇海、京沪线部分运量,货流年运量已接近设计能力。
——青阜线也是安徽境内主要干线之一,自符夹线青龙山站至阜阳,共15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300万吨,现每天开行客车2对,货车18对,货流年运量已接近设计能力。
——符夹线自津浦线符离集站至陇海线夹河寨站,共10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800万吨,现每天开行客车6对,货车28对,货流年运量已接近设计能力。
——安徽境内漯阜线段,自界首市至阜阳市共4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500万吨,1992年年运量已达136.2万吨。
——安徽境内宁芜线段,自慈湖站至芜湖西站,共11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400万吨,现在每天开行客车8对,货车32对。近期年运量已近饱和。
——芜铜线是安徽省内江南片主要干线之一,自芜湖至铜陵,共10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950万吨,现在每天开行客车3对,货车10对。近期年运量已近饱和。
——安徽境内皖赣线段,自芜湖火龙岗站至祁门,共31个车站,运输能力为年运量1200万吨,现在每天开行客车5对,货车17对,货流年运量已接近设计能力。

☚ 二 铁路发展现状   铁路枢纽和主要装备 ☛
000017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