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事舍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事舍人官名。即秦汉谒者之官。隋代改名通事谒者,唐代改为通事舍人。于中书省置十六人,并从六品上,称中书通事舍人;复于太子右春坊也置八人,并正七品下,称太子通事舍人,分别掌管皇帝与太子的朝见引纳、殿廷通奏等事。 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官名。晋代始置。唐、元、明各代沿置。掌百官入见皇帝通告、引见等事。《旧唐书·职官志二》:“通事舍人16人,〔从六品上。通事舍人,秦谒者之官也。掌宾赞、赞受事,隶光禄勋。晋置舍人、通事各1人,隶中书。东晋曰通事舍人。隋因晋制,置16人,从六品上,又为通事谒者。武德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四方馆,属中书省也〕。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军旅之出,则命受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旋,则郊迎之,皆复命。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 ☚ 通译官 通事谒者 ☛ 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官名。 ☚ 中书舍人 集贤殿学士 ☛ 通事舍人官名。隋初始置,即汉、晋谒者之任,属内史省。开皇三年(583)又置谒者台,改通事舍人为通事谒者。唐罢谒者台,复改谒者为通事舍人,属中书省,从六品上。其职责主要为朝见接引及殿廷通奏。凡百官朝见均由其引导进退并司其礼仪,藩属和外国使节通表贡献,也由其转呈皇帝。此外,还可承旨宣示诏令,受命慰劳出征军旅和将士亲属、探望致仕之官等。 通事舍人官名。在秦汉为谒者之职,掌宾赞受事,隶于光禄勋。晋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隶于中书。东晋称通事舍人,掌呈递奏章,传达诏命。后改称中书通事舍人,直接参预政务的处理。梁以后又改称中书舍人。隋初沿北齐之制置谒者台,罢谒者官,置通事舍人十六人,承旨宣传。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增为二十四人。后又为通事谒者。唐武德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四方馆,总领于中书省,秩从六品上,员额十六人,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之事。唐以后不再有通事舍人之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