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升山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升山图》

董其昌

柁楼彻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

要知鲁国挥毫势,但想将军舞剑时。

升山,在浙江吴兴县东二十里。 《寰宇记》曰: “一名欧余山,一名欧亭山。王羲之为太守,尝升此山,顾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此乎?’因有升山之号。”

此图另有董其昌一段跋语云: “舟泊升山湖中,即赵子固轻性命宝兰亭帖处。诘旦,吴性中以颜公真迹见示, 为临二本,因写此图记事,并系以诗。”赵子固即宋末著名书画家赵孟坚,所谓“轻性命宝兰亭帖”的故事是指: “尝得姜白石所藏定武本禊帖,夜泛至霅(zha)之升山,风起舟败。子固立浅水中,手持禊帖,语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问。’因题于卷首曰: ‘性命可轻,至宝是保。’旧传米南宫在仪真,于中贵舟见禊帖,拟以他画易之,未允。南宫因大呼据舷,欲赴水,其人大惊,丞畀之。好奇喜异,虽性命有所不计,可想见二老之襟期矣。” (引自《中国画家大辞典》)升山既有王羲之、赵孟坚两位书法家的故事,又见到颜鲁公的真迹,怎能叫董其昌不喜悦激动?在无比激动的心情下,创作了这幅水墨山水横幅,并题了这首题画诗,为我们留下了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珍品。

此图画升山云雾缭绕、峰峦重重叠叠的迷茫景色,技法上融化了董源、米芾、黄公望的手法。例如山头草树均以米点草草写之,但却具有浑厚苍郁之趣。又如图中烟云、山峰、树丛的运墨,浓淡、黑白、虚实等对比明显,气韵生动。董其昌对绘画中气韵是否生动极为重视,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说:“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其论天才与学力并重,颇受后人重视。

这首题画诗,内容比较特殊,既非描述画境,也非阐述画理画技,更非借画发挥,而是阐述书画家观赏了颜鲁公真迹后的感受。

柁,同舵。柁楼,游艇上的画楼。首句是说,彻夜听到游艇画楼上的雨声,催出这首题画诗来。墨池,古代著名书法家洗笔砚的池,如浙江绍兴、江西临川相传均有王羲之墨池,河南陕州有张芝的墨池。次句由雨联想到蛟龙得云雨而起舞于墨池之中,从而象征下文所写颜鲁公笔势的夭矫有力。

三、四句是说,你要知道颜鲁公挥毫时笔势如何夭矫有力,只要想象一下唐代裴旻将军舞剑的姿态就行了。因为裴旻舞剑也是跟书法有关的一个典故。据《新唐书·文艺传》载,“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载,草书家“(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 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又载,“旻尝与幽州都督孙佺北伐,为奚所围,旻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奚大惊引去。”这里用墨池起蛟和裴旻舞剑两个比喻,将颜鲁公的笔势形容得极为传神。


《题升山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升山图》

董其昌

柁楼彻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

要知鲁国挥毫势,但想将军舞剑时。

【注释】

①柁(duo):装在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器具。亦作“舵”。柁楼:指游船上的画楼。彻夜:整夜。②墨池,古代书法名家的洗砚池。③鲁国: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因封鲁郡公,故后世尊为“鲁公”、“鲁国”。

【评说】

本诗选自南京博物院藏董其昌《升山图》水墨手迹题诗。

升山,在浙江吴兴东二十里,曾名欧余山、欧亭山。书圣王羲之为太守时曾登此山,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此乎?”因名之曰升山。(事见《寰宇记》)画中峰峦出没,云雾显晦,烟水苍茫,洲渚掩映,确实表现出江南山光水色的特有情致。面对幽秀朗润的山水意境,画家在题诗中却不着一字。这首诗既非描述画境、品评意象,也不寓意表情、阐述画理技法,而是另有本事。

根据董其昌题跋云:“舟泊升山湖中,即赵子固轻性命宝兰亭帖处。诘旦(注:次日早上),吴性中以颜公真迹见示,为临二本,因写此图记事,并系以诗。”由此看来,画中山水绝对是书家胜迹,前有书圣王逸少登览,后又有北宋书画高手赵子固(孟坚)得逸少法书于姜白石处,夜泛舟至霅之升山。据传,赵孟坚得书泛舟升山,忽风起舟败,人遂立浅水,手持法帖,语人曰:“性命可轻,至宝是保。”而今,画家自己又在此处得见颜鲁公真迹,岂能不喜悦激动?在这一激情的驱动下,画家创作一幅水墨山水,抒发了观赏颜鲁公真迹后的艺术感受和激动之情,更记下了一段书史佳话。

全诗能绾合画境的,似乎仅有一“雨”字,而在画家诗笔下,“雨”后是一个触发点,由彻夜雨声,联想到的是蛟龙得云雨而起舞于墨池之中。次句是古人用以比喻书家笔势奔放逸奇、夭矫有力的常见手法,如杜甫《李潮小篆八分歌》:“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韩愈《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三、四两句中,作者再用一个比喻,将颜鲁公的书法特色表现得极为传神。若要了解他挥毫时的笔势,只要想象一下唐代裴旻将军舞剑时飞扬的神采,“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虽然没有正面论及鲁公书艺书风,但从剑舞的联想中完全可以心领神会,因为二者是相通的,历史上不就有“(张)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李肇《唐国史补》)的典故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