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事tōngshì翻译:你们有没有~?若有,快出来搭话。(陶勉《鸭绿江三百年》) 通式;通事◉ 通式tōnɡshì 名 表示同一类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化学式。〈例〉烷类化合物的~为CnH2n+2。 通事朝覲聘問也。《周禮·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 鄭玄注:“通事,謂朝覲聘問也。” 文人 文人斯文 文士 骚士 骚子 另见:学者 创作 写画 作品 书 ☚ 文人 作者 ☛ 通事 通事官名。掌通报传递等事。《魏书·官氏志》: “真君五年 (公元444年) 正月,置通事四人。” 《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建炎二年 (公元1128年)》: “自金人入中原,凡官汉地者皆置通事,高下轻重,悉出其手,得以舞文纳贿,人甚苦之。” ☚ 亭侯 通判 ☛ 通事 通事❶旧时官名。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 ☚ 料馆 固山 ☛ 通事tong shi【旧语】translator 通事❶官吏名。辽、金、元等朝皆置。契丹开国后,统治汉人日多,契汉间语言不同,风俗各异,为更好处理汉人事物,置此职官。《资治通鉴》注称:“契丹置通事以主中国人,以知华俗、通华言者为之。”史载,天显十一年(936),汉降官张砺背契丹南归被获,辽太宗责笞失职通事高唐英。后世此职似专主翻译,彭大雅《黑鞑事略》云:“译而通之,谓之通事。”周密《癸辛杂识》云:“陈说内外之言,皆立此传语之人以通其志,今北方谓之通事。”金代有省通事、诸部通事、女真通事等。大定二十年(1180)制,30月迁一重,120月出职。经一考、两考秩八品,三考者从七品。元代,诸衙署皆设此职,蒙古语称“怯里马赤”,参见该条(1501页)。 通事❶通报传达。 通事元代指掌管呈递奏章、传达皇帝旨意等事的官员。鸦片战争前后,清代通事指充当中国官商同外国商人联系的译员以及承担外国商人委托的某些临时性业务的代理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他们已和买办一样,是外商洋行业务的代理人,但同洋行并无固定的雇佣关系,同买办亦有区别。 通事吏员名。金置,有省通事,诸部通事、女真通事等名称,从事口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制,一百二十个月出职,经三考者秩从七品。元称“怯里马赤”,见该条。 通事大通事、小通事通称。《宋会要·职官》36之32:“(主管往来国信所)通事十二人。”同前书36之40:“国信所言:裁减大、小通事。大通事以五人为额,小通事难以裁减,止以六人为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