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凤尾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凤尾蕨 【概况】: 异名 大叶井口边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尾莲、三七莲(广西),大叶凤尾(《西藏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蕨的全草。凤尾蕨属全世界约300种,中国约66种。 原植物 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 var.nervosa(Thunb.)Ching(Pteris nervosa Thunb.) 形态 植株高50~70cm。根状茎短,直立或斜生,顶端被黑褐色鳞片。 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叶柄长30~45cm,禾秆色或有时带棕色;能育叶卵圆形,长20~35cm,宽15~20cm,一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片常分叉,有时基部1对具1~2片分离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长15~25cm,宽6~8mm,条状披针形,其不育的顶部有锐锯齿;不育叶近同形,但小于能育叶,边缘具锐锯齿。孢子囊群沿羽片顶部以下的叶缘连续分布;囊群盖膜质,狭条形。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50页.图299) 生于海拔400~3200m的石灰岩石缝中或林下灌丛中。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至陕西南部、向西至西藏东部。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从地下部分得2β,15α二羟基-ent-贝壳杉-16-烯(2β,15α-DihydroXy-ent-kaur-16-ene)、Creticoside A、2β,16α-二羟基-ent-贝壳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e)、CreticosideB、2β,6β,16α-三羟基-ent-贝壳杉烷(2β,6β,16α,Trihydroxy-ent-kaurane,C20 H34O3)[1]、Creticoside C(2β,6β,16α-Trihydroxy-(-)-kauran-2β-D-Glucopyranoside)、2β,10α,17四羟基-(-)-贝壳彬烷(2β,15α,16α,17-Tetrahydroxy-(-)-Kaurane,)、2β,6β,15α-三羟基-(-)-贝壳杉-16-烯(2β,6β,15α-Trihydroxy-(-)-kaur-16-ene)、Creticoside E(2β,6β,15α-Trihydroxy-(-)-kaur-16-ene-2β-D-Glucopyranoside)、2β,14β,15α,16α,17-五羟基-(-)贝壳杉烷(2β,14β,15α,16a,17-Pentahydroxy-(-)-Kaurane)[2]、蕨素A、C、S(Pterosin A、C、S)[3]。地上部分还含蕨素B、F(Pterosin B、F)[4]。 参考文献 [1]Chem Pharm Bull 1973;21∶455 [2]Chem Pharm Bull 1974;22∶1686 [3]Chem Pharm Bull 1974;22∶2758,1981;29∶3455 [4]药学杂志(日) 1985;105(7)∶640 【药性】: 性味 甘、咸,寒。 ❶ 《西藏常用中草药》:“甘,平。” 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主治 黄疸型肝炎,泻痢,水肿,淋浊,月经不调,喉蛾,烫火伤,胆囊炎,干血痨。 ❶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止血生肌。治咳嗽,淋浊,痢疾,水火烫伤。”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