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逆城市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逆城市化

指最近10多年来,在一些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里,大城市明显萎缩,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乃至更外围的乡村地区迁移,中小城镇发展加速,乡村人口在经历长时期持续减少以后,出现回升,导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绝对下降的新趋向。

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

亦称“反城市化”,或称“分散型城市化”。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里于1976年首先揭示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即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无限蔓延,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衰退。直观地看,似乎与城市化是背道而驰的,故而得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逆城市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❶在城市化水平继续缓慢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❷市区中心吸引力下降,郊区成为人们主要的聚居区域;
❸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形成“逆城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城市过度密集造成的负效应,如住房和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导致人口外迁;交通信息技术条件的改善,包括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网的建成、通信技术的发展等,使得人们生活在郊区,甚至乡村也十分方便。

逆城市化

又称“反城市化”。人口向较少受城市影响的农村地区迁移。与城市化相反的过程。参见“城市化”。

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 郊区化   城市用地评价 ☛
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

又称“反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利(B.J.L.Berry)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一种现象。即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无限蔓延,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衰退。直观地看,它似乎和城市化是背道而驰的,故而得名。
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于本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出现这种逆城市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❶在城市化水平继续缓慢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即并非城市化的历史逆转,而只是城市人口从中心向郊区转移。1950~198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由64%提高到74%,年均增长0.33%;同期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23%增至43%,年均增长0.76%,后者是前者两倍。
❷市区中心吸引力下降,郊区成为人们主要的聚居区域。1950年,美国的城市人口有64%住在市区;而到了1980年,却有57%的人住在郊区。不仅如此,与往日都市中心的繁华恰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心区的衰退导致贫困人口的增加。
❸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1950~1975年间,美国城市化水平上升了10个百分点,但12个最大中心城市的人口,除洛杉矶外,平均减少了9.6%。最极端的如底特律,曾有人口200万,到1980年只剩100万。这说明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大城市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解,转而由小城市担当起继续城市化的重任。
造成“逆城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大城市过度密集造成的负效应,如住房、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导致人口外迁。二是交通信息技术条件的改善,包括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网的建成、通讯技术的发展等,使得人们生活在郊区,甚至乡村也十分方便。

☚ 中心-外围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000027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