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猪苓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猪苓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猪苓散(《圣惠》卷十六)。 【组成】: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每日三次。 【功用】: ❶ 《医方集解》:利湿泻热。 【主治】: 水热互结,阴亏津伤,发热心烦,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 现亦用于乳糜尿、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急性膀胱炎。 ❶ 《伤寒论》: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❺ 《片玉痘疹》:疮初发热作泄。 ❶ 《伤寒论》: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 ❷ 《外台》:忌醋物。 【方论选录】: ❶ 《内台方议》:五苓散中有桂、术,兼治于表也;猪苓汤中有滑石,兼治于内也。 故用猪苓为君,茯苓为臣,轻淡之味,而理虚烦,行水道;泽泻为佐,而泄伏水;阿胶、滑石为使,镇下而利水道者也。 ❺ 《医林纂要》:猪苓甘淡微苦色黑,主入膀胱渗湿行水;茯苓淡以渗湿,有白赤二色,此似宜用赤者,以渗小肠之湿,合猪苓以通阑门之关,而交际水火也,但古人多不分用;泽泻咸以泻肾,合二苓以去下焦湿热;滑石色白入肺,甘淡渗湿,此乃决上焦之源而下之;阿胶甘咸润滑,益肺滋阴,澄清水道,此又以去水中之浊热。此方主治阳明腑热湿壅于上下,故君滑石而佐以阿胶;阳明之热盛,故去热为主,然滑石过燥,而阿胶以润之也。 ❻ 《成方便读》:二苓泽泻,分消膀胱之水,使热势下趋;滑石甘寒,内清六腑之热,外彻肌表之邪,通行上下表里之湿;恐单治其湿,以致阴愈耗而热愈炽,故加阿胶养阴熄风,以存津液,又为治阴虚湿热之一法也。 。【临证举例】:❶ 乳糜尿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1∶48):鞠某某,男,25岁。 1975年10月始见尿呈白色,伴有尿频、尿急,继感腰痛,症状渐重,治疗20余天,好转出院后上述症状再现,于1975年12月27日住我科。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左肾叩击痛(+)。化验:血微丝蚴Φ;嗜伊红细胞10%;尿:蛋白(卅),白细胞1~3/高倍,红细胞卅/高倍,乳糜尿(+)。 诊断:乳糜尿(膏淋)。 处方、用法:阿胶三钱(另包冲服),云苓四钱,泽泻四钱,滑石四钱,猪苓四钱。每日一付,水煎服。 十剂后,尿化验转为正常,乳糜尿转阴。 服中药时,适当补给不同浓度的晶体液(包括纠酸用的碱性溶液)和葡萄糖液。结果:11例在休克期前阶段给药后,9例中止进入休克期后阶段,2例进入休克期后阶段;另2例先经西药治疗,因治疗棘手,在进入休克期后阶段后改用猪苓汤治疗。 全组13例无一例死亡。讨论:猪苓汤虽作用缓慢,每次尿量不多,但利尿效应长于速尿2倍以上(平均持续达7.8小时)。 其实际排尿总量较对照组为多,服药后24小时内血钠普遍上升,水、电解质也趋向恢复正常。经验:猪苓汤治疗本病休克期宜早期应用,如已进入肾小管严重坏死的少尿期,用之常不理想。 对合并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凝阶段的患者,酌情加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丹皮、赤芍、川芎。 乃湿热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投猪苓10克,茯苓18克,滑石15克,阿胶6克(烊化),加桔梗6克,茜草10克,白茅根15克。2剂后症状缓解,少腹仍胀;续服2剂痊愈。 。【现代研究】: ❶ 利尿作用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2∶121):日本原中氏等的研究表明,本方对大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给予10倍常用量猪苓汤,可见大鼠24小时尿量及钠排泄量均显著增加,连续给药1月,对大鼠血浆和各脏器的电解质量以及水分的分布均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体重增加和一般活动,肾脏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 ❷ 《汉方医学》(1985;10∶119):给大鼠饲以含有3%之乙醇酸的饲料,引起草酸钙性肾结石,再在饲料中拌以1%之猪苓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结石形成,并使肾组织草酸含量明显降低为6.0±2.6mg/ml(对照组为26.7士4.7mg/m1)。 观察艾氏腹水癌所致小鼠的死亡时间,猪苓汤有一定延缓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