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古代的赠别诗,正如南梁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总 结的那样“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大都不免使人“黯然销 魂”。但王勃的这首诗则一别哀婉低沉的情调,变悲怨为开 朗,将离情别意的灰色调洗刷得清爽透亮,字里行间表现出 诗人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激情和对朋友真诚的友爱之 情。其清新质朴的风格对后人很有影响,成为唐代诗坛上赠 别诗中别树一帜的佳作。 诗的首句以倒装手法突出了京都长安在地理和政治上 的中心地位。“三秦”泛指整个关中地区,在唐代也是人稠物 丰的富庶之地,这里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还与下句的“五 津”形成工稳的地形对,创造出一个颇有气势的雄浑意境。 “五津”概指秦岭以南的蜀川,那里远离京城,交通困难,自 然较荒凉,而诗人的友人即将赴任之地就在此处,想到这里 诗人的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这联中的“望”“风烟”,又把相隔 千里的秦、蜀两地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 殷切关怀,同时又为“天涯若比邻”一句表现出的通达情调 铺平了道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两句采用整句倒 装,着意强调“离别意”的内容:你我同是离乡别亲的在外经 历宦海沉浮的游子,所以今天的离别之情更应使你我倍加 珍惜。诗人采用“同置其境,心有互感”的处理手法,使这里 的“别意”不只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同时也表现出他 对友人那依依难舍之情,这种双向性把诗人同友人往日的 深厚友情一笔带出。紧接着,诗人撇开那淡淡的惜别悲情, 笔锋一转,以豪迈奔放的语句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这样意境开阔的千古绝句。是啊,只要我们的心相通,意 相随,即使你在天涯,我居海角,也隔不断我们的心。它是诗 人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诗人自己的宽解。整联诗句语调健 朗,雄风毕现,用词朴素无华,似灵感突发脱口而出,几近口 语,读来十分流畅。在构思上,诗人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 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的启发。但诗人自创新意,便成千古佳句。末句同曹植《赠白 马王彪》中“忧思成疾痰,无乃儿女仁”语意相同,以豪言壮 语来鼓励将行之人勿做儿女情态,在临分别的地方和时刻, 让泪湿袖巾,从中表现出作者壮阔的胸怀,也使上联激昂之 词由此及时打住,构成了意境的完整统一。 这首诗和同出一人之手的《别薛华》相比,题材都是送 别,风格情调迥异,前后判若两人。因为后一首是诗人在政 治上屡遭挫折,被逐出官场的情况下写的,哀伤情调始终围 绕着他,故而诗句“黯然销魂”。而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诗人官居长安、正值少年得志时所作,心理感受自然不 同。他十四岁应举中第,才气横溢,禀性孤傲,年少气盛,十 分想干一番事业; 加之初唐时期文人受整个社会那种蓬勃 向上精神的感召,多有建功立业的抱负,这些都促使王勃在 诗句中表现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 重要原因,就是作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力图改变当时“争构 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浮靡的诗风,尽量避免过分点染词 藻,追求清新、刚健的诗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 诗人这种追求的一个体现。 这首诗在对仗、平仄、押韵上合乎近体诗的要求,说明 近体诗在唐初已日臻完善,而王勃对五言律诗的成熟是作 出了一定贡献的,这首诗应是极好的证明。它那质朴、清新 的风格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杜甫、王维的一些诗句。他是陈子 昂登上文坛前初唐最有影响的诗人。而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一诗则是诗人为数不多的诗作中的一篇力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赴任。城阙(què):这里借指长安。阙:城门两边的高台。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地区。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这里泛指四川。津,渡口。宦游:因做官而远离家乡。宦,做官。若:好像。比邻:近邻。 【大意】三秦大地拱卫着长安城,遥望五津,风烟迷蒙。就要与你分别了,心中充满离情别意。我和你一样,都是在外任职,远离故乡。但只要我们心灵相通,哪怕远隔天涯海角,也像隔壁的邻居一样。在这送别的路口,让我们不要像脆弱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流泪。 字数:311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4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⑤。 注释 ①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县尉。之:往,去。蜀州:应是蜀川,指西川,在今四川岷江一带。 ②城阙:指京城长安。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观,也称望阙。辅:护卫。三秦:项羽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因此称三秦。风烟:风尘烟雾。五津:岷江自湔至犍为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渡口。蜀川治所崇庆在岷江南,五津即代旨蜀川。 ③意:情意。宦游人:远离家乡外出为官的人。 ④海内:四海之内,国内。知己:知心朋友。比邻:近邻。 ⑤无为:不要。岐路:指分别处。岐,同歧。儿女句:像小儿女那样泪湿佩巾。 赏读 首联对仗工整,属地名对。用气势磅礴的语言,写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目的地:三秦拱卫的长安城阙是送别地点,风烟迷茫的蜀川五津是行人的目的地。诗人自长安遥望蜀川,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微露伤别之意。颔联写送别友人时的心情,同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彼此在飘流中话别,客中送客,既离乡又别友,更增添一段愁绪。颈联奇峰突起,诗的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楚转为豪迈,显出高昂的旋律。诗人认为只要是真正的知己,只要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般。只要心志相通,友谊就不会受地域阻隔的道理,经过诗人的高度概括而成为千古名句。尾联紧接颈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诗意回到送别上来。诗人压抑着离别的愁绪,劝慰杜少府,在离别的岔路口,千万不要像一般的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泪流沾巾。实际上这也是诗人超然洒脱心情的表露。诗人与朋友都是有志之士,都有远大的抱负,那么暂时的离别又算得什么呢? 这首送别诗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格调高昂,豪迈超脱,独标高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 解】 本诗为唐诗中抒写友情的名篇。“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别离总是令人伤感的,因而送别诗诉说的多数是难分难舍的心情,基调也总是忧愁悲苦的。而本诗却写得别具一格,表现的是青年王勃与友人杜少府之间深厚的友情。本诗可以说是一首豪迈的歌。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整首诗一扫以往送别诗“多情伤离别”的愁绪,而代之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的心声。 这首五言律诗韵律、对仗都比较讲究,语言清新自然,表达跌宕摇曳。诗的前半部分紧扣送别,即事写景,传神地刻画了诗人时而仰望长安城阙,时而翘首远方想象蜀州的神态,送别之意尽在其中,营造出大宇寥廓、地域广远的意境。后半部分则宕开一笔,情调由凄恻转为豪迈,劝慰朋友不要哀伤,只要心心相印,就是远在天边,还像近邻一般亲近,即谓“天涯咫尺”。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了世俗的常情,广阔的胸襟囊括了世界。因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全诗飘逸脱俗,健康向上,朋友之间的情谊也因此显得更美好、更高尚、更真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song du shao fu zhi ren shu zhouSeeing Du Shaofu off to Shuzhou→王勃(Wang B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