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送应诗一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送应诗一首

曹植早期代表作。应氏,指应玚,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交往很好。建安十六年(211)初,曹植被封平原侯。同年七月间,曹植随父西征马超,取道洛阳。未久,应玚奉命北上。此诗即为曹植送行应玚时所作。清人吴淇《六朝选诗定论》中说“通篇以游子为主”,此话颇中肯綮,诗中游子即为应玚,诗人从应玚的角度写登山所看到的洛阳景象及其感受。诗人和朋友“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看到原来繁华富庶的京都洛阳现在已经是:“宫室尽烧焚”,墙倒屋塌,“荆棘上参天”的寂寞空城,而城中的老人死的死亡的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城里行走的只是一些年轻的后生少年。城里这么荒漠,郊外亦是一样萧条,田园无人耕种,杂草丛生,以至“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在外漂泊多年不归,因此“不识陌与阡”,故乡已非昔比。其实,整个中原地区都是这么萧条破败,“千里无人烟”。诗中所反映的历史史实是初平元年(190),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行前“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之事。而距诗人写这首诗时已二十余年了,其颓败景象仍如此,足见那场动乱造成的危害之惨重。在建安诗歌中,直接反映汉末动乱现实的篇什并不太多,而像曹植以沉痛之笔绘悲惨之景更属少见。不仅如此,面对时代灾难,人民嫉苦,对离乱人生的漂泊无常,表示深切的关注,倾诉深沉的感慨勃郁之气悲凉之感,令人荡气回肠。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脱出平常送别诗之巢臼,代游子而抒情,手法新颖,立意深远;在艺术上情景交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