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赤散❶《银海精微》卷上方。黄芩、黄连、白芷、当归、赤芍药、栀子、桑白皮、木通、桔梗、连翘。为粗末,水煎,食远服。治麦粒肿。 ❷《银海精微》卷下方。大黄、黄芩、黄连、白芷、当归、赤芍药、栀子、桑白皮各等分。为粗末,水煎服。治血凝于胞睑之间。 ❸《审视瑶函》卷三方。桑白皮(蜜炙)、甘草、牡丹皮(酒洗)、黄芩(酒炒)、天花粉、桔梗、赤芍药、当归尾、栝蒌仁(去壳、油,为霜)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调下。治白睛见有一片或一点红血,色似胭脂。 退赤散 《审视瑶函》卷三【组方药物】 桑白皮(蜜制) 甘草 牡丹皮(酒洗) 黄芩(酒炒) 天花粉 桔梗 赤芍药 归尾 瓜蒌仁(去壳、油,为霜)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细末,每服6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 【主要功效】 清肺凉血。 【适应病证】 肺经有火,血热妄行,白睛溢血,成片状或点状,其色鲜红,边界清楚,常因咳嗽而起。 退赤散tuìchìsǎn❶《银海精微》卷上方。黄芩、黄连、白芷、当归、赤芍、栀子、桑白皮、木通、桔梗、连翘。为粗末, 水煎服。治麦粒肿。 ❷ 《审视瑶函》卷三方。桑白皮、甘草、牡丹皮、黄芩、天花粉、桔梗、赤芍、当归尾、栝楼仁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麦冬煎汤调服。治白睛见有血点, 色似胭脂。 退赤散 退赤散本方见于《审视瑶函》卷三。方由桑白皮(蜜制)、甘草、牡丹皮(酒洗)、黄芩(酒炒)、天花粉、桔梗、赤芍药、归尾、瓜蒌仁(去壳、油为霜)各等分组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现用法为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清肺养阴,凉血散瘀。主治肺经有火,血热妄行,目络血溢。症见白睛上下左右或片状或点状出血,其色俨似胭脂,故名“色似胭脂症”,又名“白睛溢血”。本方主治白睛溢血,证属肺有蕴热,血热妄行,目络血溢所致。故用清肺养阴,凉血散瘀之法。方中桑白皮、黄芩清肺泻火;麦门冬、天花粉清肺养阴;肺经有火,血热妄行,故用牡丹皮、赤芍药、当归尾凉血散瘀;瓜蒌仁清肺润肠;桔梗宣肺利气;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清肺养阴,凉血散瘀的功效。现临床上亦用本方加减治疗球结膜下出血由于肺热引起者。配合局部热敷,可促进吸收。 退赤散(《银海精微》卷上) 黄芩、黄连、白芷、当归、赤芍药、栀子、桑白皮、木通、桔梗、连翘。功能清胃泻火,活血散瘀。主治胃经热毒上攻,眼睑生小疖(俗名偷针眼)。 退赤散(《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 大黄、黄芩、黄连、白芷、赤芍药、当归、山栀子各等分。上锉为散,桑白皮同煎,食后服。功能泻火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目赤。 桑白皮汤(《审视瑶函》卷三) 桑白皮一钱半,泽泻、黑玄参各八分,甘草二分半,麦门冬(去心)、黄芩、旋复花各一钱,菊花五分,地骨皮、桔梗、白茯苓各七分。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功能清肺利湿。主治肺脾湿热熏蒸于目,其证为涩痛不红不肿,又名“白涩症”。现临床上亦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属上证者。 ☚ 枇杷清肺散 泻黄散 ☛ 00004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