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迷惘的一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未曾发表过宣言。现有的名称“迷惘的一代”出自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 ·斯坦因之口。海明威在1926年引用此语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此后人们借用这一称呼指称属于同一倾向的作家。“迷惘的一代”意指由于迷失了前进方向而不知向何处去的一代。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憎恶帝国主义战争,不满战后的资本主义现实,却又找不到正面理想和精神支柱,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浓重的迷惘、彷徨、怀疑、失望等情绪。这个流派的主要作家有: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约翰·多斯·帕索斯 (1896—1970)、爱·肯明斯(1894—1962)、威廉·福克纳(1897—1962)、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 (1896—1940)、托·斯·艾略特 (1888—1965)、托马斯·沃尔夫 (1900——1938)。他们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感到前途渺茫的20年代作家。他们目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对于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极为敏感。他们意识到帝国主义大战毁灭了他们一代人的理想和希望,使他们年青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厌弃和诅咒战争,却不知如何才能制止和避免战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更加重了他们的茫然感和空虚感。这派作家着重描写在战争中饱经沧桑的人们的不幸,反战是他们的基本主题。这派作家在艺术表现方面力图摆脱陈规、刻意求新,其中以海明威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用以少胜多,欲说还休的独特语言风格高度精炼、含蓄地传达出迷惘与痛苦的思想情绪,被人称做文学语言上的革命者,影响了众多的欧美作家。 ☚ 黑色幽默 隐逸派 ☛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一批作家,其活动中心在巴黎,因海明威在其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中,以美国女作家斯坦因的一句趣语“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为题词而得名。此派作家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赴欧参战的青年组成,具有强烈的厌战情绪。因历经苦难,理想幻灭以致彷徨迷惘,故其作品中着力描写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人们的苦难、精神创伤和内心情绪。反映了现代西方深刻的精神危机,亦流露出悲观忧伤情调与和平主义情绪。艺术上追求创新,广泛使用象征、意识流等手法。以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一书的出版达到高潮,30年代趋于分化。代表作家及作品还有帕索斯的《三个士兵》(1921)、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1926)、菲茨杰拉尔德的《人间天堂》等。 ☚ 哈莱姆文艺复兴 垮掉的一代 ☛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得名于美国女作家斯坦因,她曾指着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她的话作为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由此得名。加入该派的成员多半是从欧洲战场上归来的青年,心灵受到战争的创伤,理想幻灭,感到迷惘、彷徨、怀疑、失望,无法解脱精神的痛苦,陷入自暴自弃,愤世嫉俗,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境地。为了摆脱困境,他们试图在作品中寻找爱情与生活的欢乐,以此来忘却战争所造成的灾难,但仍然陷入迷惘的泥潭,找不到精神支柱。所以他们的作品充满着颓废和失望的情绪。这一派代表作家有海明威、帕索斯、福克纳、奥尔丁顿、雷马克等。 ☚ 愤怒的青年 感伤主义 ☛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文学流派。名词源出海明威引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辞,此后“迷惘的一代”即成为这一流派的名称。该流派没有共同的纲领,特点是厌恶战争,但又找不到出路。反映在理想、传统价值观念幻灭之后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情绪。作品充满绝望与个人欢乐的交融。其代表人物多远离美国,寓居欧洲。著名的有斯泰因、埃兹拉·庞德、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大部分作家改变了创作倾向。但由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影响较为深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