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迢迢牵牛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汉诗篇名。《古诗十九首》之十。五古。见《文选》卷二九。此为变相思妇诗。开篇以对句将构成悲剧之二形象牵牛、织女推到读者目前。“纤纤”二句扣住织女形象,以其勤于机杼突现其擅长劳作,以其手巧善织寄托对其美好感情。“终日”二句诗意一转,预设伏线。结尾四句谓银河清浅,却只能相望而不得相语,揭出“终日不成章”之原由。全诗共用六叠词,加强语言音乐美。此外,状写形象善于表现内心世界,布局谋篇亦费巧妙经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李因笃评:“写无情之星,如人间好合绸缪,语语认真,语语神化。”(《汉诗音注》)陆时雍谓:“追情妙绘,绝不费思一点。”(《古诗镜》)方东树称:“此诗佳丽,只陈别思,旨意明白。妙在收处四语,不着论议,而咏叹深致,托意高妙。”(《昭昧詹言》卷二)张庚则曰:“《青青河畔草》章双叠字六句,连用在前;此章双叠字亦六句,却有二句在结处,遂彼此各成一奇局。”(《古诗十九首解》) ☚ 明月皎夜光 回车驾言迈 ☛ 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在《古诗十九首》里,是即景生情之作,以秋夜之景,抒夫妇别离相思之情。它借天上牛郎和织女之星,写人间别离之情。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故事,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久为流传的最动人的故事之一。但在先秦时代,虽有牵牛织女之名,却没有完整的故事出现,甚至牵牛与织女互不相干。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从现实生活出发,加之美好的理想,不断丰富了它的情节和内容,使之渐趋完整。把牵牛和织女说成夫妇,并把他们的爱情涂上一层具有永恒的悲剧色彩,使故事显得格外动人,就是始于东汉末年的这首诗,此后文学作品里涉及到这些内容,盖本于此诗。 这首诗虽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但它反映的思想却是人间现实生活的反映。牵牛和织女的爱情,是农村男耕女织时代青年劳动生活的反映。之所以造成爱情悲剧是有其社会现实原因的。东汉末年,社会乱离,生产凋敝,广大人民贫困不堪,丧失了和平安定的生活,随之出现了生离死别的现象,这就是牵牛和织女恋爱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以游子思乡为基本内容的《古诗十九首》产生的社会基础。所以天上牵牛织女的悲剧,也是人间青年男女的悲剧。作者驰骋想象,以饱满的感情,生花的笔触,把人间的爱情悲剧与天上牵牛织女的爱情悲剧巧妙地结合起来,绘成一幅动人的生活画面,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抒写了两地相思,不能实现愿望的悲哀。 这首诗,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的,所以从女方的哀怨着笔,而且一贯到底。开头两句,先交待男女双方,兼写环境。秋夜星空,皎洁明净,最易于触动思妇的离愁别绪,而牵牛织女被银河相隔的传说,与眼前的环境,思妇的心情很自然地结合起来,诗人的生活感受,就在这丰富的想象中展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本诗既是织女之词,作者使她始终不离开织机,她的行为和心情也始终是通过织布这一劳作表现出来的。“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两句,把手指的形状、颜色、织布时的动作、声音一并形象地描绘出来,不仅暗示出她长得白嫩美丽,而且暗示出她操作技术的娴熟精巧。“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急遽转折。她虽然整天致力操作,但由于心有所思,心烦意乱,当然也就“终日不成章”了。又由于思之太甚,按捺不住痛楚之情,于是便涕泪纵横了。从织不成章,泪水横流的表象,写出了思妇内心的悲哀。“河汉清且浅”以下四句,是写景抒情之笔。作者把思妇的视野又移向星空。星空辽阔,她含情脉脉地凝视着银河的那一边,虽只有一水之隔,近在咫尺,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满腹痛楚之情,悲怨之气,当不言而喻。 作者笔下的织女,是生活中劳动妇女的美的化身。她崇高的品质,贞淑的仪表,勤恳的劳作,坚贞的情操,深厚的感情,全然是一个感情丰富而纯真的典型的劳动妇女的光辉形象。这个光辉形象的塑造,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透过理想和精心构思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所以李因笃在《汉诗音注》里说:“写无情之星,如人间好合绸缪,语语认真,语语神化。”道出了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特点。 以简洁精炼、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十九首》的一大特色,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陆时雍在《古诗镜》里说:“《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吕本初在《童蒙训》里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就都是指这一特色而言。另外,运用叠字以传情表意,也颇精妙。本诗篇幅短小,而且叠字竟达六处之多。用“迢迢”形容牵牛与织女相隔的距离,用“皎皎”形容星空辽阔皎洁,用“纤纤”形容织女手指的形状,用“札札”形容织机的声音,用“盈盈”形容水的清浅形态,用“脉脉”形容织女凝神而视的神情,都用得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貌。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乃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苦。诗以女方的哀怨为主,为思妇之辞无疑。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爱情神话传说,其中表达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情感、愿望和理想,又因为它是家喻户晓的,所以一提到它,就会引起在无数历史年代里逐渐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联想和感情。本篇就是从这样富有人民性的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的。吸收传统并不等于把旧的东西复述一遍,这首诗着重渲染相思而又不能相会的幽怨,所以七夕鹊桥相会之类情节就没有采用。其次,由于属于思妇即闺怨之辞,所以专从织女一方面着想,造成的印象好象只是单相思。这样写,诗就有了重点,有了不同于原来神话故事的意蕴。 “迢迢牵牛星”和“皎皎河汉女”对举,好象是双管齐下,其实已有侧重,说牵牛星是迢迢的,就是立足于织女星而为之辞。接着八句只写织女,但细看来每句话里都有牛郎存在,“迢迢”两字实是全诗的脉络。后文明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说牛郎本非迢迢,只是一水相隔而已,然而彼此却“脉脉(相视)不得语”,隔河千里,岂非迢迢?也就是后来汤显祖所谓“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的意思。“盈盈一水间”的“盈盈”,并不是形容水的,《文选》注为“端丽貌”,下面“脉脉”,则是“相视貌”,都是形容织女的。“迢迢”二字总括织女想望牛郎的心境,所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也。织女如此,牛郎如何?从“脉脉不得语”一句看,他也在隔河相望。“单相思”究竟还是两相思。 朱光潜说,这首诗和《涉江采芙蓉》在写法上有许多足资比较之点。其一是彼诗是站在涉江的当事人的地位写的,是涉江人在自诉衷情;此诗却是站在旁观者的地位叙述的,即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分别。“泣涕零如雨”是在故事发展的顶点,“河汉清且浅”四句只是说明泣涕的原因,而全诗中最哀婉动人的正是这最后四句。它好象是诗人说的,又好象是织女自己说的。究竟是谁说的呢?就全诗结构说是诗人在间接叙述,就情致而言是织女自己在诉说心事。读者须体会到这两个观点的分别和统一,才能见出这四句的妙处。 迢迢牵牛星【题 解】 东汉末无名氏的十九首诗,因风格相近,被萧统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人一直沿用这一名称。这些诗不是一时一人所作,且大多出于中下层文人之手。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或失意文人的彷徨消极情绪,感情真切,具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反映了中下层文人的心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黑暗。本诗是其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 本诗巧妙地借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来反映爱情痛苦,寄意深远。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在银河之东,织女星在银河之西。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基本定型。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诗十分质朴、清丽、动人。 此诗写了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以旁人的视角来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写“牵牛星”用“迢迢”,写“河汉女”用“皎皎”。其实,“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称牵牛星,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称“河汉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赋予他们人类的境遇及情感,从而让人忽略了描写的是两颗星,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真像一对被逼分隔的夫妻一样。“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接下来的四句却专门从“织女星”一方面来写,她虽然整天在织布,却织不成匹,因为她的心为牛郎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是为了与下句“札札弄机杼”相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是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泪水如雨一样不断滴下来。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隔也并不远,虽仅一水之隔却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两句,将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显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本诗中抒情手法多样,或以景写情,如最后四句;或由叙事而抒情,如第五句;或以行为抒情,如第六句。诗中又多用叠音词,如“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等,一方面增加了诗歌节奏的美感,使音韵更加和谐悦耳;另一方面也形象地写出了描写对象织女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了感情。全诗以神话传说的题材来写人世的爱情苦恼,不但曲折含蓄,意味深长,而且颇有绚丽的浪漫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在形式上运用五言,语言含蓄委婉,善于运用比兴,言间而旨远,韵味深长,耐人寻味,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并对后世的五言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抒发了男女相爱而又不得相聚的哀怨。牛女恋爱故事是经历了长期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方才形成的,至东汉末才趋向完整化,定型化。“迢迢牵牛星”诗就是一个标志,也是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记录。诗中有着浓厚的浪漫色彩,又有人间爱情悲剧的投影,即神界发生的悲剧,折射出人间的不幸。牛女的爱情悲剧,与人间的爱情悲剧有着相似之处,仙人的情感与凡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诗人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优美动人的形象,铸造出深邃空灵的意境,再现了人类追求幸福爱情的理想和愿望。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人一开头就把人物活动的场景置于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 在这个秋高气爽、星斗满天的夜晚,辽阔的星空明净深邃,那条泛着白色光芒的浩瀚银河两旁,南有一颗牵牛星,北有一颗明亮的织女星,隔河遥遥相望,一片凄凉景象。人们目睹此景,自然联想到牛郎织女故事。传说他们之所以被人为地隔离开,是受到天帝不公平的责罚。然而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传说故事本身,而是借此题材来抒发人类生活中相似的遭际。诗人在这里着重从女方着笔,正透露了此中消息。即面对这样的夜景,这样的传说故事,极易触动思妇别离之感,牵动生活中一件件伤心事。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神界与人间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拓宽空间领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思妇的情感体验、生活感受,变为艺术的花朵。“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是从织女的手指和操作织机的熟练技巧方面描绘形象。织女的手不仅白嫩美丽,而且善于巧织,所以人们曾想象天上美丽的彩云是她编织成的。其实,这种想象不过是农村男耕女织生活的反映。这双白嫩的手,灵巧地在摆弄织机,织机发出“札札”的响声,一个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女子的优美姿态历历在目。下面两句突然一转: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具体从表情和心态上描写她的形象。这两句写她“终日”在织机上操作,却织“不成章” ,这是因为思念牛郎而出现的异常现象。由于思念之心切,再想到彼此长期分离,备受煎熬,内心痛苦万分,不禁“泣涕如雨”。这位低头操作、终不成章的泪美人,渐渐抬起头来把视线转向远方。诗人描写道: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织女似乎在边看边想边自问。自南到北,中间横着一条清浅的银河,相隔又有多远?其实不过是一水之隔,然而他们彼此却不能说话,只能含情相望。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呀! 男女相爱相聚,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可是他们却因一水之隔,造成终身两地分离的痛苦。诗人在这里不露声色地揭示出造成这个悲剧故事的社会原因,那就是横在中间的“一水”——一股邪恶势力。这股黑暗势力,不知拆散了多少对相恋者,破坏了多少人的幸福生活! 诗歌蕴含着深刻的悲剧意义和强烈的反抗意识,闪耀着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光辉。诗中的织女,是美的化身。她美丽、勤劳、能干、真诚、执著,是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叠字运用的成功,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全诗共十句,其中有六句的开头用了叠字,读起来声调和谐,富有节奏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叠词之后有较长的一顿,各句连缀起来读,韵味悠长。这六个叠词,还加强了描写效果。每个叠词在句中都起着特殊的作用: 形容空间的距离用“迢迢”,形容织女星的光亮用“皎皎”,形容织女手的形状用“纤纤”,模拟织机的声音用“札札”,形容水的形态用“盈盈”。与全诗合起来看,可谓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在整齐和谐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统一。它与《青青河畔草》 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①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②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③ 【注释】 ①擢:举。杼(zhu住):织布梭。②章;织物上的经纬文理。零:落。几许:几何,多少。③脉脉:对视。 【译文】 牛郎哥呵!在那遥远的对岸,织女妹呵!阻隔着银河的灿烂。纤纤素手呵!摆弄着布梭,织机札札地响,织梭飞快地往返。织呵织!整日织布却织不成绢纹,泪水涌流呵!似雨洒人间。银河水呵!又清又浅,彼岸的心上人呵!依稀可见。两人只相隔盈盈一水,却只能脉脉含情,彼此思念。 (王 洪译) 【集评】 明·钟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千古断肠,目前拈出。‘脉脉’字叠得奇不可解。老杜叠字之妙法多本此。”(《古诗归》卷六) 明·陆时雍:“末二语就事微挑,追情妙绘,绝不费思一点。”(《古诗镜》卷二) 清·金圣叹:“妙在叠用双字,俱从织女眼中、意中描出。意中自信为皎皎,眼中却见为迢迢;其实一水相望,何尝‘迢迢’也!”(《唱经堂古诗解》) 清·王夫之:“终始咏牛女耳。可赋,可比,可理,可事,可情,此以为十九首。全于若不尔处设色。”(《古诗评选》卷四) 清·沈德潜:“相近而不能达情,弥复可伤。此亦托兴之词。”(《古诗源》卷四) 清·方东树:“此诗佳丽,只陈别思,旨意明白。妙在收处四语,不著议论,而咏叹深致,托意高妙。”(《昭昧詹言》卷二) 清·陈祚明:“远而不相知,不若近而不相得之悲更切也。人惟有情而不能语,故咏叹以传之。近矣,可以传矣,而不能传,于是吁嗟太息,宛转而陈其词,乃愈哀也。叠字并灵活。脉脉者,有条有绪,若呼吸相通,寻之有端而即之殊远,二字含蓄无尽。‘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此意,而雅俗霄壤。‘擢’字佳。‘不成章’,‘不盈顷筐’之意。”(《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吴琪:“迢迢二字写远,下文既有‘相去复几许’,曷得云远而且至于迢迢?以‘脉脉不得语’见得为远而且极其迢迢也。夫此迢迢者,非真有千山万水之隔,不过此清浅之河汉耳。凡诗,以远写远难堪,以近写远更难堪。如《诗》之‘其室则迩’,与此诗之‘盈盈一水间’,俱于近处写远也。盖其室雅近,然望之不能见,语之不必闻,至盈盈一水,则可望而不得语,尤为难堪耳。”(《六朝选诗定论》) 清·张庚:“欲写织女之系情于牵牛,却先用‘迢迢’二字将牵牛推远,以下方就织女写出许多情致。句句写织女,句句归到牵牛,以见其迢迢。”(《古诗十九首解》) 【总案】 “牛郎织女”是在中国民间广为传诵的神话故事。早在《诗经》的时代,牵牛、织女二星已经成为文学描写的对象(见《小雅·大东》),但只是借以嘲讽“徒有虚名”的社会现象。由二星而幻想出一曲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则是汉以后的事情。民间传说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而逐渐形成,较后出现的情节常是在此前故事的感动和激发下产生。在这首汉末古诗中,牵牛、织女二星不仅被人物化,以“皎皎”、“纤纤”赋予其优美而生动的形象,而且以“迢迢”之远与“盈盈”之近的对立,着意于爱情心理的刻画,细腻又深刻地表现出织女与牵牛间那真诚、炽热而绝望的爱,尤能激动人们的心灵。魏晋以后出现的一年一度七夕会的情节,表达了人们对这双“脉脉不得语”的爱人的无限同情。“人在天上所真正寻找的乃是他自己的倒影和他那人的世界的秩序。”(卡西尔《人论》)一定是人间的爱情遭受了太多的不幸,人们才会从这茫茫空间的点点繁星中构思出这样悲惨的故事,描绘出这样动人的情感,寄托着微弱而顽强的希望。 (蒋 方) 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本篇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思妇辞”。它从想象出发,用诗语来讲我国民间传承久远的“牛女故事”,充满着浪漫气息,是这个组诗中最突出的一篇,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的牵牛、织女两星(即“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情。诗之背景,就是“双星恋爱”故事,同时,也是汉代现实生活的反映。
全篇十句诗一气呵成,写得浑然一体,因此,对这首诗采用“边讲边释”方法进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歌首先点出牛郎与织女,并用“迢迢”(遥远)暗示织女对牛郎的深深怀念。因为此诗虽以“牵牛”开头,但它却是一首“织女思郎”之辞,而不是“游子歌”。牵牛星,是河鼓三星之一,在银河之南,为天鹰星座之主星,俗称“扁担星”。河汉女,即银河之女,是指织女星,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之北,与南岸之牵牛遥遥相对。这两句诗,既体现全诗的基调,同时也是环境描写:秋夜星空辽阔明净,对闺女思妇来说,最容易引起离情别绪,并引她们进入幻想世界。而“牛女传说”,又更使得眼前景物与离人现实心情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诗歌的想象,就是在这个广阔无限的诱人的境界中展开的。接着,看这两句——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个“牛女”故事,原是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孕育产生的。所以,诗中的织女,始终没有离开织机;她的恋夫之情,也始终通过劳作之外表而传达出来。“纤纤擢素手”二句,是织女日常劳作的生活现象。这同《青青河畔草》里的“纤纤出素手”有所区别。虽然两句诗都有“纤纤素手”四字,但区别就在用“出”与用“擢”上。“出”字是写“窗”,先见窗,后见手;而“擢”(举也,并有左右摆动之意)字,是写“织”,先见手,后见织。这是因为两首诗在要求上有所不同:“河畔草”一诗写“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局部描绘来突出诗中少妇的美丽姿容;而“牵牛星”一诗则是要从手指的形状、颜色来暗示织女操作技巧的纯熟与精妙。织绸织布技术的精粗,手指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是务必加以强调的。且织女又是神话传说中的“织神”,天上绮丽云霞,均是她手指下的精致成品。再看下边两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是此诗的一层转折。织女终日忙在“札札机杼”声中,却为何不成章(章,帛上纹理)呢?且她还是一位“织神”呀,“不成章”的原因,值得深究。这是因为她“心有旁骛”、有所别思;不仅有所思,而且思得“涕零如雨”,那当然顾不上织好机中的布帛了。 这种写法,很耐人寻味:虽然未曾明点“思念牛郎”字样,而思念之情自现,且更为深切。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即她始终与劳动生活紧密联系着。这种表现手法,正同《诗经·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真彼周行”的境界相似,都是通过“人在此,心在彼”,而导致劳作失常来反映人物心态的一种写法。这对于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既具体又深刻。 织女为何如此伤心落泪呢?是她思念的心上人在“遥遥千里”之外吗?还是关山重重,难以相会?都不是,那又是为什么呢?且看下边四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原来他俩相隔的是一条“河”——银河,此河清而且浅,相距也没有多远。但正是这一“水”之隔,却使得他俩只能“脉脉”(脉,是“眽”字的假借,含情相视样子)相望而不得露情相语,当然更谈不上“相亲”了。这就是最后四句诗的大体意思。这里的盈盈,是说清浅的样子,而不宜用充实、丰满和美好仪态的诠释。 这又是一种十分巧妙的悲剧性的表现手法。试想,这“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情煎熬,难道不是比远而不遇、关山阻隔更加难受吗?这就更其深刻地传达出织女的离愁别恨,越强调彼此相隔之近越显得织女哀怨之深。其实,在哀怨中潜藏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并闪耀着追求自由的理想光辉;同时,也暗示人们:之所以“相视而不能相亲”,其中尚有更深层的缘由。
这首以“牛女双星”为背景,用诗语再现了“牛郎织女相爱”的故事,正是民间传说故事的一种诗化,也是古代传说和神话故事延续的另一种传承方式。其实,这个故事自出现以来,一直沿着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着。 最早,见之于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在《小雅·大东》中,第五章有云:“跂(通“歧”)彼织女,终日七襄(在织布机上)。”第六章又云:“虽则(即)七襄,不成报(为“紨”之借字)章。院(星光明亮)彼牵牛,不以服箱”(即拖负车厢)。这些文字说明,它已将天上的无情无生命的“星辰”拟人化了,并让其下了凡。这为故事的正式诞生奠下了基础,但只有牛、女之名而两者各不相涉。这是故事的最初形态。 继之,在两汉始成故事。这在汉代若干文献中均有记载—— 西汉刘安《淮南子·俶真训》载云:“妾宓妃,妻织女。”《初学记》引《纬书·春秋元命苍》说:“织女之为言,神女也。” 东汉班国《两都赋》也有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后来唐人李善注《文选》时,也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 据《汉书·武帝纪》载,昆明湖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三年(120年),正是《淮南子》编者刘安的活动时代。 这是说,在西汉时,始有“牛郎织女相恋”的故事,否则,不会在昆明池边出现双双相对的雕像。其中一定有一段故事情节,其详情不可考罢了。至于,把牛、女说成恩爱夫妇,并在他们的故事中染上一层悲剧色彩,使故事显得更优美动人,那是东汉末年的事了。在现存材料中,这首《迢迢牵牛星》,就是它最早、最完整的纪录。 直至汉魏之际,故事基本定型。从以下若干记载中,可以窥知大概—— 曹丕《燕歌行》有云:“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植《洛神赋》中,注者李善转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蔡邕《青衣赋》也有记载:“悲彼牛女,隔于河维。” 虽然在《古诗十九首》组诗问世之后,尚有引用“牛女相恋”故事的,但在此时,已基本定型,枝干俱备。此后,只是情节有所增益而已。 乃至北宋时期,李昉主编的《太平御览》(卷十一)中,曾引《纬书》曰:“牵牛星,荆州唤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未还,被驱在营室是也。’言虽不经,是为怪也。” 可见,在汉魏之后,后世的有关“牛女故事”,其主旨不变,但在情节上确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使其更为完备。
此诗从想象出发,沿着牛女“双星相恋”故事的线索,一意写到底,而且“写无情之星,如人间好合绸缪,语语认真,语语神化”(清人李因笃语)。诗中塑造的织女,是生活中美的化身。她具有崇高品质,贞静仪容,勤劳本性,坚毅情操。这不仅表现了她的别离相思之哀怨,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诗艺技法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迭字”的运用上的种种变化。全诗十句中,有六句都以“迭字”开头,而且各有所指,虽然皆为同字迭用,但用法却大有变化,因而,其含义也大异其趣。比如—— “迢迢”——是写星空的距离与高度; “皎皎”——则写星空之光线与宽度; “纤纤”——描摹素手的状貌; “札札”——拟写织机之声响; “盈盈”——描写水之状貌和深浅度; “脉脉”——则是刻划人物的神情,等等。 张庚在说古诗十九首时,将《河畔草》同本篇作对比说:“《青青》章,双迭字六句,连用在前;此章双迭句亦六句,却有二句在结处,遂彼此各成一奇局。”是的,两诗在迭字句的运用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迢迢牵牛星[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见于《文选》卷二十九,为《古诗十九首》之一。学者认为这是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通过再现牵牛、织女二星相思的神话故事,借以表现男女情人别离哀愁的。此诗从《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化出,经过对牵牛、织女故事的进一步改造充实,使宇宙间本是两个无情的星体,孕含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悲剧。而这个天上的悲剧,也正是人间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从设想织女的别愁写起,而将人间思妇的哀怨,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诗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是一个繁星丽天的秋夜。秋风习习,百虫唧唧,群星闪烁。思妇独守闺中,百无聊赖。她凝望天空,那隔银河相望的牵牛、织女星,以及有关他们恩恩怨怨的神话传说,很自然地引起了思妇心灵的共鸣。织女的遭遇,不正是自己身世的写照吗?于是她完全地将自己和织女的形象融为一体。以下即是对这融为一体的意象作进一步的描写。织女是神话传说中的纺织之神,据说天空那五彩缤纷的彩霞,就是她的杰作。所以诗中紧紧抓住织女这一具有特征性的劳动进行描写,用织女手指的颜色、形状、动作来显示织女织作技术的娴熟。古诗《上山采蘼芜》中“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手爪”和“纤纤素手”所标志的意义是相同的。“机杼”指代织机。尽管织女织作技艺高超,而又不停地劳动,但却“终日不成章”。这句诗本自《诗·小雅·大东》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其诗原意是指织女星徒有虚名,织不成布。这里却用“不成章”来抒写织女心中的悲哀。之所以“不成章”,是因为她心有所思, “泣涕如雨”的缘故。 《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正同此句意相同。诗在这里是一个转折,通过这里的转折,有力地将织女心中的哀怨写出。“河汉清且浅”以下四句,则是交待织女“泣涕如雨”的根由,进一步点明织女牵牛别离的悲哀。“河汉”即银河,它在织女,也即是在思妇的眼中是“清且浅”的,两星的距离也并不太远,道路不是“阻且长”,但即是如此的清且浅,他们却相视而不能语,可望而不可聚。从而得知,迫使他们分离的,不单单是客观的因素,而是有一条无形的屏障,这屏障是什么?诗人没有直写。但越是这样的咫尺天涯,越显出织女心中哀怨的巨大。诗人将丰富的社会内容,复杂的感情纠葛隐在言外,让读者去相象,去思索。 元朝的文学批评家陈绎曾在《诗谱》中说:“《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这话是很正确的。此诗立足现实,用想象的笔法,精心塑造了织女的形象。她是那样美丽,那样勤劳,而又有那么多的眼泪和忧伤。织女的形象也是人间思妇的化身,这个形象的塑造又是同景物的描绘密不可分的。诗的开头是写景,后面就织女的形象和景物进行描写,在描写中点出织女的离情。景有现实之景,想象之景。情有想象之情,现实之情。用天上之情象征人间之情。即是写景,又是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达到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境界, “澄其清,发至情”,完成了优美凄凉意境的创造。 叠字的巧妙运用,也是此诗显著的艺术特色。全诗十句之中就有六句是用叠字组成的形容词开头,而且在用法上极尽变化之能事。“迢迢”是星星的距离, “皎皎”是织女的形象。 “纤纤”是手的模样,“扎扎”是织机的声响, “盈盈”是水的形态, “脉脉”是写人的神情。它和《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的叠字运用,异曲同工。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说:“‘青青’章双叠句六句,连用在前,此章双叠字亦六句,却有两句在结处,遂彼各成一奇局。”正点出了此诗叠字运用的妙处。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迢(tiáotiáo):遥远的样子。皎皎:灿烂明亮。河汉女:指织女星。纤纤(xiānxiān):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擢(zhuó):引,抽,伸出的意思。札札(zházhá):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zhù):织机上的部件。后也称梭子。章:这里指布匹。泣涕:哭泣,落泪。脉脉(mò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谊。 【大意】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字数:388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3页.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2〕,皎皎河汉女〔3〕。纤纤擢素手〔4〕,札札弄机杼〔5〕。 终日不成章〔6〕,泣涕零如雨〔7〕。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8〕?盈盈一水间〔9〕,脉脉不得语〔10〕。 〔1〕本篇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2〕迢迢:远貌。牵牛星:即牛郎星,天鹰星座主星。 〔3〕皎皎:明亮貌。河汉女:即织女星,天琴星座主星。 〔4〕纤纤:细长貌。擢:摆动。 〔5〕札札:织机声。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6〕章:布上的纹理。 〔7〕零:落。 〔8〕几许:多远。 〔9〕盈盈:水清浅貌。 〔10〕脉脉:含情而视貌。 汉代已产生牛郎织女的故事,本诗借用这个故事来表达男女之间心有灵犀却又会合无缘的痛苦。诗是否另有更深的寓意,已难确考。这首诗在艺术上以构思新巧取胜,心理描写也非常细腻传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