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jìnkǒu❶(船)开进港口。 ❷从外国把货物运进本国 △ ~小麦。 【反】出口 ❸建筑物或场地的入口处 △ 音乐厅~有人收票。 【同】入口 【反】出口 进口1;进口2◉ 进口1jìn // kǒu 动 ❶(船只)驶进港口。〈例〉~船只/ 倭船~,由封疆大吏派员验明有无夹带禁物。〈反〉出口。 ❷外国或外地区货物运进来。〈例〉~税/ 进了口的设备,应尽快运到厂里/ 这1 500万元盐、布的~,过去不消说都是商人在那里做的,我们没有去管过。〈反〉出口。 ◉ 进口2jìnkǒu (~儿) 名 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例〉~处/ 商场~/ 装原材料的货车已离~不远了。〈反〉出口。 进口(反)出口 进口jìn kǒu❶ (船只)驶进港口。1767年12月23日《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报查明西洋人邓类斯不能留住澳门准其在广东过冬缘由折》:“各国洋船进口,俱令湾泊黄埔。”1833年爱汉者等编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道光癸巳年八月《吕宋岛等总论》:“大船不进口,只抛锚假港。” ❷ 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Ⅱ》“饷”条:“进口饷,expresses, Imports.”1821年《每月统纪传》:“进口货价自康熙四十年共银一百七十万圆。”1857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十二:“上海九月下旬至十月下旬进口之货价与交易单: 原布每匹价银五斤半至六斤者,一两八钱至二两五分;六斤半至七斤者,二两二至二两三钱五分……”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外篇·农工商学》:“自湖北设织布局以来,每年汉口一口进口洋布已较往年少来十四万匹。特是洋纱最精,有四十号者,而华棉绒短纱粗,以机器纺之,仅能纺至十六号纱止,以故不能与洋纱、洋布敌。” ❸ 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子。1906年涂福田《东瀛见知录》:“上车时进口剪票,下车时出口收票。车上只查票一次,行李另车装置。” 进口jìn kǒu北京地区市井谓粮票。 进口jìn kǒu мпорт;ввоз舶来、进口、外来、外路;伏地、国产、土产○舶来bó lái(区)泛指从国外运来;外来:“文学批评”一语,不用说是~的 |~品 | ~艺术。 ○进口jìn kǒu(动)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货|~设备|~税|粮食~。 ○外来wài lái(区)从外地或外国来的;非固有的:~妹|~户 |~词|反抗~侵略|在~的影响下。 ●伏地fú dì(区)本地生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面粉。 ●国产guó chǎn(区)本国生产的:~汽车|~影片|~货。 ●土产tǔ chǎn(区)某地出产的:~品|~大米|北京~的泥制优伶脸谱|~卷烟。
出口;进口、入口○出口chū kǒu(一)(动)本国或本地区货物运出去:~税|~货物|~机器|~了大批物资。 (二)(名)从建筑物或场地出去的门或口儿:码头~|影院~|舞厅~。 ●进口jìn kǒu(一)(动)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货|~限额|~物品 |~了几批设备| 限制奢侈品~。 (二)(名)人口:剧场~|火车站~|歌厅~。 ●入口rù kǒu(一)(动)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免税|~物资|~商品|~了一批机器。 (二)(名)进入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展览厅~处|机场~处|公园~|石窟的~|刚刚进来时的那个~。 内销←→外销 出口nèi xiāo ← → wài xiāo chū kǒu内销:本地区或本国生产的商品在本地区或国内市场上销售。 外销:本地区或本国生产的商品到外地或外国销售。 出口:本地区或本国生产的商品运到外地或外国。 【例】 这批罐头质量不高,本来外销的,现转为内销了。清朝官方渐渐地发现了由于鸦片大量进口而引起的一个后果,就是现银的出口。(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进口 进口又称入口、输入。出口的对称,指一国(或地区)从国外(或区外)市场购进商品货物,以供生产或生活消费之用。根据《澳门对外贸易法》,澳门的进口系指商品货物从澳门以外的地区输入澳门地区,不包括直接转口。澳门进口分为确定性进口(进口商品供在本地区内消费及使用)、暂时性进口(进口商品在本地区内用作样本或对其加工、修理后,将作为复出口)和复进口(商品由本地区暂时性出口至外地后,再运返本地)。澳门实行自由港政策,商品货物进出口自由,极少或完全不受限制。澳门由于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在这样一个独立的微型海岛经济体系中难以形成门类齐全的劳动分工,不能自给自足。因此,无论是居民日常所需的消费资料,还是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随着澳门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澳门的进口贸易直线上升。从总量来看,1981年澳门进口总额仅有41.56亿澳门元,其中确定性进口40.85亿澳门元,暂时性进口0.56亿澳门元,复进口0.15亿澳门元。1994年已增至179.51亿澳门元,其中确定性进口169.25亿澳门元,暂时性进口2.35亿澳门元,复进口7.91亿澳门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57%。1996年进口总额为159.30亿澳门元,较上两年均有所下降。1997年进口总额为166.03亿澳门元。从进口商品的结构来看,1994年澳门进口的原料及半制成品、消费品、资本货物、燃料及润滑油分别占澳门进口商品总额的55.57%、23.37%、16.73%和4.34%,表明澳门的进口结构适应其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澳门的十大进口商品依进口额多少排序为:纺织品、矿产品、机械及电器、动物及动物产品、工业食品及饮料、金属及有关制品、化学工业品、塑料制品、造纸材料及纸和纸制品、交通运输工具。从进口来源地来看,1994年澳门进口商品的30.35%来自香港,18.83%来自中国内地,14.49%来自欧盟,12.79%来自日本,6.79%来自台湾,6.83%来自美国,9.92%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见澳门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尤其集中在香港和中国内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门进口商品对中国内地的依赖已有所减轻,来自中国内地的商品占澳门进口总额的比例,从1982年的29.3%,逐渐下降至1994年的18.83%。 ☚ 直达载运制度 确定性进口 ☛ 进口Import“出口”的对称。从国外输入商品或服务的贸易活动。 进口见“进口贸易”。 进口 进口指把外国商品输入到本国的一种贸易活动。通过本国商品存量增加,外汇减少,实现由外汇向商品的转形。进口最终取决于出口,要靠出口所得外汇支付;同时进口原材料、先进的设备投放外销产品生产企业后,对发展出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口是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丰富消费生活、获得生产资料,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 技术贸易 出口 ☛ 进口 进口亦称“输入”。“出口”的对称。一国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输入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活动。包括输入其他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还包括本国输出国外的货物因某种原因而在国外未经任何加工又重新输入国内的部分,即“复进口”或“再进口”部分。许多国家划分进口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总进口”; 也有些国家划分进口以关境为标准,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专门进口”。在同类产品上,一国往往既有出口也有进口,一定时期内若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称之为“净进口”。 ☚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输入 ☛ 进口❶enter port ❷import ❸entrance ~壁垒import barrier/~补贴import subsidy/~成本cost of import /~存款制import deposit scheme/~差价税variable import duties /~代理商import agent/~订单import order/~费用import charge/~附加税import surcharge(or sur-tax)/~港port of entry/~环节税import linkage tax/~货imported goods; imports/~检疫import quarantine /~结构import mix/~经济体importing economy/~来源多元化diversify sources of imports/~配额(制)import quota(IQ)(system)/~取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商importer / ~申报 import statement/~渗透import penetration/~税import duty/~替代产品domestic substitutes for imported goods/~调节税regulatory tax on imports/~外汇import exchange/~限额import quota / ~信用证import letter of credit /~押金import deposit /~增值税value-added tax on impo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