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进入壁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进入壁垒具有保护产业内已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进入者成为现实进入者时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 进入壁垒又称“进入障碍”。市场内已有的企业对准备进入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亦即准备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障碍。一般来说,进入壁垒高的行业,卖方集中度高;而进入壁垒低的行业,卖方集中度低。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 (1) 规模经济壁垒。就规模经济很大的行业而言,现有企业都已采取大规模生产,新企业在进入初期难以获得与较大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市场份额,所以可能产生开工率不足导致亏损等现象。(2) 资本量壁垒。在不同行业,进入市场所必需的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投资量(即必要资本量)因生产、技术、销售的基本特点不同而差异很大。必要资本量越大,因筹资困难进入的难度也就越大。(3) 产品差别壁垒。消费者对现有企业产品有强烈偏好,新企业为了获得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偏好,必须作出巨大努力,如支出巨额的促销费用,由此造成企业进入的困难。(4) 资源占有壁垒。行业内现有企业一般具有资源占有优势,如排他性地拥有、支配原材料供应渠道,排他性地拥有专利技术或技术诀窍,排他性地拥有、支配销售渠道,拥有不易得到的生产许可证等,这就给新企业的进入带来难度。(5) 法律壁垒。进入壁垒可能是法律上的,如一些公用事业是寡头行业,政府机构根据法律规定,拒绝给予新企业特许或执照,以阻止新企业进入。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参见“产业经济学”学科同名条。 ☚ 搜索品、经验品与介绍品 总收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 ☛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在一个行业内,使新加入者与已经建立的企业相比较在成本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因素。在施蒂格勒看来,进入壁垒是一个新竞争者必须发生而那些现有厂商却不必承担的成本。较早分析进入壁垒的J.S.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进入反映出来”。 ☚ 调整成本 退出壁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