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还huán

❶又,复。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齐己《酬尚颜上人》:还怜我有冥搜癖,时把新诗过竹寻。
❷依然。柳宗元《田家》之一:子孙日以来,世世还复然。
❸却。陆龟蒙《奉酬袭美秋晚见题》之一:图书看得熟,邻里见还生。
❹疑问副词,常跟句末疑问语气词“无”搭配,相当于“可”。罗邺《秋怨》: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

还huán

❶犹云如其也。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僧~相访来,山药煮可掘。”还相访,犹云如其相访也。陈师道《次韵关子容湖上晚饮》诗:“如今归去~高卧,更问风光有几旬?”还高卧,犹云如其高卧也。苏轼《虞美人》词:“君~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还知道,犹云如其知道也。秦观《水龙吟》词:“名缰利锁,天~知道,和天也瘦。”义同上。辛弃疾《贺新郎》词:“啼鸟~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义亦同上。又《卜算子》词《饮酒败德》:“盗跖倘名丘,孔子~名跖,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赵辑本、涵芬楼本均作还,汲古阁本、四印斋本均作如,还犹如也,与倘字互文。《花草粹编》四无名氏《与团圆》词:“天~有意,不违人愿,与个团圆。”言天如有意也。李莱老《扬州慢》词《琼花次韵》:“叹而今杜郎~见,应赋悲春。”还见,如其见也。曾觌《念奴娇》词:“嫩紫娇红~解语,应为主人留客。”还解语,如其解语也。姜夔《疏影》词《咏梅》:“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词意言宜早为安排,使之得所,倘若任其自开自落,则一片随波而去,又遗玉笛落梅之哀怨矣。此还字应作如其解,若作本义解,则与下句又字重复。《董西厢》三:“我~待送断你子个,又子母情肠意不过。”此与《疏影》词同机轴,上句着一还字,下句着一又字。崔母意言如其将莺莺幽会之事出首,则又碍于母女之情而不忍也。子个与则个同,语助辞。又二:“我~取次随贼寇,怕后人知道,这一场污名不小。”还取次,犹云如其草草。又三:“莺莺!你~知道我相思,甘心为你相思死。”还知道,义见前。《西厢》五之二:“莺莺呵!你~知道我害相思,我甘心儿死。”即脱胎《董西厢》原文。《张协状元》戏文:“使留下金珠,饶你命;你~不肯,不相饶。”使者,倘使也,还与使互文。又:“奴~不得太公厮提携,如何得过一个时辰。”又:“神~许妾嫁君时,觅一个圣杯。”杯即杯珓,今云打卦。又:“神~灵异,赐照杯,许妾同连理。若不是,匆匆分散无终始。”还与若互文。又:“那张解元~得个禄衫上身时,终不成忘了贫女!”又:“那张解元未有信之前,奴家便有此念,~及第,奴竟往京师讨他,如何?”讨,犹云寻觅也。巾箱本《琵琶记》五:“公公可怜!俺的爹娘,望你周全。此身~贵显,自当效衔环。”又八:“君~念妾,迢迢远远,也索回顾。”又十六:“公公!伊~身弃,我苦怎言。公还死了婆怎免。”伊即你也,参见720页“伊”。伊还身弃,言你如其身死也。以上《张协状元》戏文及《琵琶记》各还字,均作如其解。

❷副词,却,可是,表示转折语气。《乐府诗集》卷二八古辞《鸡鸣》:“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相忘。”意即却相忘。白居易《吟前篇因寄微之》诗:“君颜贵茂不清羸,君句华雄不苦悲。何事遣君~似我,髭须早白亦无儿?”又《哭皇甫七郎中》诗:“不得人间寿,~留身后名。”二例的转折语气显而易见,“还似”即却似,“还留”即却留。徐夤《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厨非寒食~无火,菊待重阳拟泛茶。”寒食停炊止火是古代风俗,现非寒食厨下却无火,“还”表语气转折亦甚显豁。崔庸《题惠严寺》诗:“人莫嫌山小,僧~爱寺灵。”“还”与“莫”相应。裴说《送人宰邑》诗:“官小任~重,命官难偶然。皇恩轻一邑,赤子病三年。”李中《寄左偃》诗:“每病风骚路,荒凉人莫游。惟君~似我,成癖未能休。”司空图《携仙箓》诗:“听君总画麒麟阁,~我闲眠舴艋舟。”“还我”应为“我还”,因对仗关系倒置。韩愈《短檠灯歌》:“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一朝富贵~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今看短檠弃。”欧阳修《代鸠妇言》诗:“斑然锦翼花簇簇,雄雌相随乐不足;抱雏出卵翅羽成,岂料一朝~反目。”陈与义《晚发杉木》诗:“有诗~忘记,无酒却思倾。”又《六月十七夜寄邢子友》诗:“暑雨虽不足,凉风~有馀。”柳永《蝶恋花》词:“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张震《蝶恋花》词《惜春》:“人在赤栏桥畔住,不解伤春,~解相思否?”卢炳《减字木兰花》词:“传消寄息,咫尺~如千里隔。”义均同上。《救风尘》剧二:“他本是薄幸的班头,~说道有恩爱,结绸缪。”《楚昭公》剧三:“他和我着疼,我和他着热,你比他~疏。”《李逵负荆》剧四:“须不是我倚强凌弱,~是你自揽祸招灾。”《绣襦记》剧四:“你腰间虽软,背上~硬。”“还”往往与“本”“虽”“须”等字相应,“须”为“本”字义。

❸时间副词,已,已经。杜荀鹤《下第东归将及故园有作》诗:“平生操立有天知,何事谋身与志违?上国献诗~不遇,故园经乱又空归。”吴融《御沟十六韵》:“回风~潋潋,和月更悠悠。”来鹄《鹦鹉》诗:“色白~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三例“还”均与“又”“更”“仍”字相应。李璟《山花子》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上犹云“已憔悴”,故下云“不堪看”。晏几道《南乡子》词:“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是凉生玉枕时。”刘过《祝英台近》词:“笑天涯,~倦客,欲起病无力。”辛弃疾《鹧鸪天》词:“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倦,诗未成时雨早催。”“还”“早”互文,“早”亦为“已”字义。姜夔《琵琶仙》词《吴兴》:“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是宫烛分烟,奈秋里匆匆换时节。”意云虽已又是春天,无奈时节轮换,转眼秋光即至。周邦彦《留客住》词:“昨见花红柳绿,处处林茂,又睹霜前篱畔,菊散余香,看看又~秋暮。”□爱山小令《四块玉·知足》:“两鬓秋,今年后、着甚千(干)忙苦追求,人间宠辱~参透。”《琵琶记》剧二七:“坟土未曾高,筋力~先倦。”义并同。

如果。苏轼《虞美人》: “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还知道犹言如果知道。

☚ 闲   体面 ☛

❶却。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❷已、已经。辛弃疾《鹧鸪天》(著意寻春懒便回):“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❸如果。曾觌《念奴娇》(人生行乐):“须信殿得韶光,只愁花谢,又作经年别。嫩紫娇红还解语,应为主人留客。”
❹返回。王观《庆清朝慢》(调雨为酥):“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 更   还么去 ☛

《诗经·齐风》篇名。全诗三章,章四句。写两个猎人相遇于山中,共同打猎,并互相赞美。《毛诗序》云:“《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此说不甚确切,诗中反映了当时齐国人民喜好田猎的习尚,但无讽刺意味。

☚ 鸡鸣   著 ☛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①还:敏捷。峱 (nao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②从:追逐。肩:大兽。朱熹《诗集传》:“兽三岁曰肩。”揖我:向我作揖。儇(xuan宣):灵巧。③茂:美。这里是健壮的意思。
 ④牡:雄兽。两牡即下文的两狼。⑤昌:盛。这里是强悍的意思。阳:山南曰阳。⑥臧:壮。
 
 【译文】 你这个人敏捷呀,遇着我呀,在峱山里头哪。并马追赶两只大野兽呀,对我作揖夸我灵巧哪! 你这个人健壮呀,遇着我呀,在峱山道上哪。并马追赶两只雄兽呀,对我作揖夸我美好哪! 你这个人强悍呀,遇着我呀,在峱山南面呀。并马追赶两只大狼呀,对我作揖夸我壮着哪!
 
 【集评】 清·方玉润: “《序》谓‘刺哀公’。然诗无‘君’、‘公’字,胡以知其然也?此不过猎者互相称誉,诗人从旁微哂,因直述其词,不加一语,自成篇章。而齐俗急功利,喜夸诈讽,自在言外,亦不刺之刺也。至其用笔之妙,则章氏潢云:‘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己皆与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诗经原始》卷六)
 今·陈子展:“《还》篇,当是猎人之歌。此用粗犷愉快之调子,歌咏二人之出猎活动,表现一种壮健美好之劳动生活。……此诗形式特殊,每章四句,四、六、七言相杂,字句参差,形象生动,自是一种创格。”(《诗经直解》卷八)
 
 【总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猎人,强壮的体魄和敏捷的动作及一往无前的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本诗正是从这些方面入手,热烈赞扬了他们的狩猎生活,显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互相赞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具体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诗经》之《还》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原文〕
 子之还兮,(齐还作营,韩作
 遭我乎峱之间兮。璇。齐
 并驱从两肩兮,峱作。)
 揖我谓我儇兮。(韩儇作婘。)
 (还、间、肩、儇,寒部。)
 子之茂兮,
 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
 揖我谓我好兮。
 (茂、道、牡、好,幽部。)
 子之昌兮,
 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
 揖我谓我臧兮。
 (昌、阳、狼、臧,阳部。)
 〔译文〕
 你是那样的矫健啊, 与我在峱山前相遇,并马一齐追赶那两只大猪,你拱手作揖,称赞我打猎的技艺高超。
 你是那样的灵巧啊, 与我在峱山路上相遇,我们一齐追赶两只雄兽,你拱手作揖,称赞我打猎的本领强。
 你是那样的骠悍啊, 与我在峱山南面相遇,我们一齐追赶那两只大狼。你拱手作揖,称赞我打猎的本事真是好啊!
 〔评介〕
 《还》三章,章四句。还,毛《传》释便捷之貌,《释文》引 《韩诗》作嫙。《说文》、《广雅》并释嫙,好也。意思都是便捷,即敏捷矫健的姿态。这是一首咏猎的诗,相传是齐哀公时所作。两位猎者邂逅相遇,一见如故,因而通力合作,共同打猎。互相祝贺道喜,互赞对方英武超群,全诗热情赞美了猎手们彼此的友谊与合作。
 可是,《诗序》却说:“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从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郑《笺》释“荒”:谓政事废乱。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说: “贤,即首章‘儇’字,音近之讹,犹下句‘闲于驰逐谓之好’,即释二章‘好’字也。”《孟子·梁惠王》: “从兽无厌谓之荒。”所谓“刺荒”,即讥刺耽于田猎。《诗序》之说,不足取。全诗并无“公”、“君”字样,更无“公”、“君”田猎时那种宏大壮阔的场面,何以见得是刺哀公呢?全诗都是赞美之词,何以有“刺”呢?朱熹《诗集传》说:“猎者交错于道路,且以便捷轻利相称誉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而其来亦必有所自矣。”前两句写实,后几句不免是附和 《诗序》之说。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刺齐俗以弋猎相矜尚也。”他说:“此不过猎者互相称誉,诗人从旁微哂,因直叙其词,不加一语,自成篇章。而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之风自在言外,亦不刺之刺也。”此说被大多后人所接受。黄典诚先生说: “两个猎户你说我不错,我说你很好。俗云‘猩猩惜猩猩,好汉爱好汉’,可于此诗见之。”这种评介既准确,又通俗,算是把这首诗咀嚼消化透了。至于有人认为是一位少女对青年猎者(情人)的歌唱,怕是一种独抒己见,并无实据。此说对“子”的理解是对的,就是那位矫健敏捷,勇武骠悍的猎手。对“我”的理解不对,“我”分明也是男性猎手,怎么说是“少女”呢?
 这篇诗是一个猎手写的。他赞扬了另一个猎手,说他射猎非常便捷、娴熟,仪表也非常美丽。两位猎手在峱山之间相遇, 并驱“两肩”、“两牡”、“两狼”,写猎手们彼此的友谊与合作。猎手们用对方的仪礼和语言来赞扬自己说“揖我”,“谓我儇(好、臧)”,这与各章首句的“还”、“茂”、“昌”相照应,写出两个猎手同样出色。这种写法简洁,也很巧妙。诗歌取材新颖,感情豪放,语言朴实而率直,表现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自然美。“狩猎”是当时的风俗习尚,这在《魏风·伐檀》、《齐风·卢令》诸诗中均可看出。
 这首诗是用赋体描绘了猎手们便捷轻利,技艺高超。手法有分有合,灵活多变,前后照应。在语言形式上不仅重章叠句,而且句式组成,错落有致,形象生动,颇有其独创风格。章潢在《图书篇》中评论说:“ ‘子之还兮’,己誉人也; ‘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己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说出本诗分合多变,互文见义之妙。清人吴闿生在《诗义会通》里说:“旧评:飞扬豪骏,有控弦鸣镝之气。”也不算夸张。
 关于“肩”的理解,有说是小兽,有说是大兽,看法不同。陆德明说:“肩,《说文》云: ‘三岁豕,肩相及者。’本亦作豜,音同。”孔颖达说:“《大司马》云: ‘大兽公之’,《七月》云:‘献豜于公’,则肩是大兽。”后人多认为肩是三岁小兽。

古代民歌《还》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獧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为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这是一首猎者之歌。
 第一章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意思是说,你真敏捷啊,与我相逢于峱山之间。“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獧兮”这两句是说,并马追逐两头野兽,向我作揖夸我灵巧。
 第二、三章内容与第一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几个字词。
 在古代,狩猎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在《诗经》不少篇章里都有所反映。诸如 《魏风 ·伐檀》奴隶们斥责奴隶主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可见奴隶们是狩猎的,所以才理直气壮地谴责奴隶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豳风 ·七月》: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𫏁,献豜于公。”写农事毕奴隶狩猎的情况,以及被剥削的愤懑。《齐风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则是专门赞颂猎狗和猎人的赞美诗。可见狩猎在当时除农业劳动之外,是谋生的一种途径,好的猎手也是被人们所敬仰称颂的。
 《还》这首诗,则是两个猎人道上相遇,齐心协力,共同打猎,彼此称颂的诗。一个说 “子之还兮”,“子之茂兮”,“子之昌兮”; 另一个说 “揖我谓我獧兮”,“揖我谓我好兮”,“揖我谓我臧兮”。通过还、茂、昌和獧、好、臧等褒义词,把两个猎人体魄健壮、猎技高强、仪表堂堂、品德优良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虽分三章吟咏其人其事,但前后一贯,一气呵成。由于猎者的矫健便捷,心灵美好,诗也洋溢着轻松愉快、活泼自然的风格。

《诗经》-《还》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子之还兮, 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 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 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 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 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 揖我谓我臧兮。
 这是一首对猎人的赞美诗。诗中用粗犷愉快的调子,描写了两个猎人共同狩猎,互相赞叹,表现了猎人的友谊和欢快之情,歌唱出齐国打猎的风尚和猎人的壮健美好的劳动生活。也有人把《还》说成是讽刺荒淫的诗,“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但《还》诗并非如此,诗中描绘的绝不是国君或贵族的田猎。诗中既无“君、公”字样,也无君、公田猎时那种宏壮场面。诗中只是描写了两个单独行动的猎人, 他们在峱山不期而遇, 于是他们联合行动, 猎获了两只三岁的雄狼。彼此礼让,又互相称赞一番·诗歌取材新颖,感情豪放,风格别致,语言朴实而率直。完全表现当时人民生活的自然美。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狩猎”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内容之一。这在其它诗中也有表现。如《魏风·伐檀》中有:“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貆县兮?”《齐风·卢令》一诗写的就是猎狗和猎人。诗中赞美猎人壮美德高,健美勇壮。这都说明狩猎是当时的风俗习尚。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特色: 描写手法有分有合,灵活多变,前后紧相照应。内容虽分三节,但又是完美的一体,重章叠句,互文见义。如对猎物的描写,在三节中用三个字“肩、牡、狼”便构成了“三岁雄狼”的完整形象。诗中句式新颖活泼,各节均以四、七、六、六言句式组成,错落有致,形象生动,有其独创风格·孙奕《履齐示儿编》云:“章句始于《诗》,对偶亦始于《诗》。”是有根据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指出:“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不算夸张。

《诗经》篇文之《还》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①还(xuán):通“旋”。敏捷。②遭:相遇。峱(náo):山名。③肩:通“豜 (jiān)”。三岁的兽。泛指大兽。④揖:拱手作揖。儇(xuān):利落。⑤茂:健美。⑥牡 (mǔ):雄兽。⑦昌:强壮。⑧阳:山的南面。⑨臧:射艺好。
 【鉴赏】这是歌咏猎人之诗。
 全诗三章。诗中写了两个猎人。甲猎人称赞乙猎人为“还”,为“茂”,为“昌”。仅此三字便将乙猎人敏捷、健美、强壮的英姿再现了出来。他俩在峱山相遇,并马追逐野兽,猎取野物。打猎结束时,乙猎人拱手作揖,并称赞甲猎人为“儇”,为“好”,为“臧”。也仅此三字,便将甲猎人利落、壮美、善射的雄姿勾勒了出来。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章潢曰: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己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这段评论,正道出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类似的场面在诗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相逢于“峱之间”,并马追逐“两肩”;一次是相逢于“峱之道”,并马追逐“两牡”;一次是相逢于“峱之阳”,并马追逐“两狼”。如此变换词语,只是为了便于吟唱的需要,并非是说他俩相逢三次,共猎三场。
 此诗在句法上,每章杂用四言、七言、六言三种句式。三章并列,活泼中见整齐。另外,全诗共用九个“我”字,点缀其中,使全诗显得节奏顿挫,充溢着一种阳刚之气。
 《诗序》说:“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诗中既无“君”的字样,也无“公”的字样,且全诗洋溢着赞美之情,断为刺“哀公好田猎”,实无据。至于说由于哀公好田猎,“国人化之,遂成风俗”,这也不当。田猎是劳动人民赖以为生的手段,对这种正当的田猎活动尤不当刺。朱熹《诗集传》说两个猎人如此相互称誉,“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这种看法也不正确。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以为见齐俗之尚功利则可,若必曰‘不自知其非’,曰‘其俗不美’,无乃矮人观场之见乎!”姚氏的这一批评是非常中肯的。
 


《还》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还》

 子之还兮,您是那样矫健啊,


遭我乎峱之间兮。 与我相遇在峱山间啊。


并驱从两肩兮,同追两只大兽直向前啊,


揖我谓我儇兮。你拱手夸我灵活轻便啊。



子之茂兮,您是那样高超啊,


遭我乎峱之道兮。与我相遇在峱山道啊。


并驱从两牡兮,同追两只公兽往前跑啊,


揖我谓我好兮。你拱手夸我本领好啊。



子之昌兮,你是那样剽悍啊,


遭我乎峱之阳兮。与我相遇在峱山南啊。


并驱从两狼兮,同追两只大狼紧不放啊,


揖我谓我臧兮。你拱手夸我体力棒啊。



[注释] ①还(读作xuan):敏捷的样子。②峱(na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东。③从:逐。肩:借为“豜”(jian),大兽。④揖:拱手,表示亲热与尊敬。儇(xuan):《毛传》:“儇,利也。”甫按:此“利”字同于《荀子·非十二子》“齐给便利”之利,敏捷的意思。⑤茂:美,指善猎。⑥昌:盛,指强有力。⑦臧:善。



[赏析] 这首是猎人互相夸赞打猎本领的诗。可是《诗序》以为是讽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迷上打猎,上行下效,致使齐国形成了好打猎的风气。但从本诗中既看不出有讽刺的意味,也不见“君”、“公”等字样,《序》显系附会之说,不足取。


这首诗全用“赋”的方法,以猎人自叙的口吻,采用三章叠唱的形式,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这三章诗是并列的,每章只换了四个字,而表达的意思却是相辅相成的:首章以灵活相夸;次章以善猎相誉;末章以健壮相诩。首句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对方偶然相遇,眼见对方的打猎是那样敏捷、熟练、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赏,“子”是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是在峱山南面的路上。“遭”字暗示他们只是邂逅相遇,并非事先有约。惟其如此,诗人才显得有些惊喜和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齐心协力追逐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没有告诉我们其结果如何,然而从这含有兴奋情绪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这两只大公狼已是他们的捕获物,我们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末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联系首句,我们知道因为诗人十分敬佩他的合作者,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够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得意并引以自豪!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 一韵,押在每句倒数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在《诗经》中可谓上乘之作。方玉润引章潢的话评论说:“‘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己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

还huán

(1)如果。向滈《青玉案》:“传消寄息无凭信,水远山遥怎生奔。梦也如今难得近。伊还知道,为伊成病,便死也、谁能问。”(3—1517)秦观《水龙吟》:“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1—456)(2)却,反而。柳永《蝶恋花》:“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下片)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1—25)。卢炳《减字木兰花》:“传消寄息,咫尺还如千里隔。欲见无由,惹起新愁与旧愁。”(3—2161)

☚ 欢洽   唤得 ☛

还huán

疑问副词,常跟句末疑问语气词“无”搭配使用。罗邺《秋怨》:“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

〔原文〕
子之还兮,(齐还作营,韩作
遭我乎峱之间兮。璇。齐
并驱从两肩兮,峱作。)
揖我谓我儇兮。(韩儇作婘。)
(还、间、肩、儇,寒部。)
子之茂兮,
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
揖我谓我好兮。
(茂、道、牡、好,幽部。)
子之昌兮,
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
揖我谓我臧兮。
(昌、阳、狼、臧,阳部。)
〔译文〕
你是那样的矫健啊, 与我在峱山前相遇,并马一齐追赶那两只大猪,你拱手作揖,称赞我打猎的技艺高超。
你是那样的灵巧啊, 与我在峱山路上相遇,我们一齐追赶两只雄兽,你拱手作揖,称赞我打猎的本领强。
你是那样的骠悍啊, 与我在峱山南面相遇,我们一齐追赶那两只大狼。你拱手作揖,称赞我打猎的本事真是好啊!
〔评介〕
《还》三章,章四句。还,毛《传》释便捷之貌,《释文》引 《韩诗》作嫙。《说文》、《广雅》并释嫙,好也。意思都是便捷,即敏捷矫健的姿态。这是一首咏猎的诗,相传是齐哀公时所作。两位猎者邂逅相遇,一见如故,因而通力合作,共同打猎。互相祝贺道喜,互赞对方英武超群,全诗热情赞美了猎手们彼此的友谊与合作。
可是,《诗序》却说:“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从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郑《笺》释“荒”:谓政事废乱。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说: “贤,即首章‘儇’字,音近之讹,犹下句‘闲于驰逐谓之好’,即释二章‘好’字也。”《孟子·梁惠王》: “从兽无厌谓之荒。”所谓“刺荒”,即讥刺耽于田猎。《诗序》之说,不足取。全诗并无“公”、“君”字样,更无“公”、“君”田猎时那种宏大壮阔的场面,何以见得是刺哀公呢?全诗都是赞美之词,何以有“刺”呢?朱熹《诗集传》说:“猎者交错于道路,且以便捷轻利相称誉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则其俗之不美可见,而其来亦必有所自矣。”前两句写实,后几句不免是附和 《诗序》之说。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刺齐俗以弋猎相矜尚也。”他说:“此不过猎者互相称誉,诗人从旁微哂,因直叙其词,不加一语,自成篇章。而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之风自在言外,亦不刺之刺也。”此说被大多后人所接受。黄典诚先生说: “两个猎户你说我不错,我说你很好。俗云‘猩猩惜猩猩,好汉爱好汉’,可于此诗见之。”这种评介既准确,又通俗,算是把这首诗咀嚼消化透了。至于有人认为是一位少女对青年猎者(情人)的歌唱,怕是一种独抒己见,并无实据。此说对“子”的理解是对的,就是那位矫健敏捷,勇武骠悍的猎手。对“我”的理解不对,“我”分明也是男性猎手,怎么说是“少女”呢?
这篇诗是一个猎手写的。他赞扬了另一个猎手,说他射猎非常便捷、娴熟,仪表也非常美丽。两位猎手在峱山之间相遇, 并驱“两肩”、“两牡”、“两狼”,写猎手们彼此的友谊与合作。猎手们用对方的仪礼和语言来赞扬自己说“揖我”,“谓我儇(好、臧)”,这与各章首句的“还”、“茂”、“昌”相照应,写出两个猎手同样出色。这种写法简洁,也很巧妙。诗歌取材新颖,感情豪放,语言朴实而率直,表现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自然美。“狩猎”是当时的风俗习尚,这在《魏风·伐檀》、《齐风·卢令》诸诗中均可看出。
这首诗是用赋体描绘了猎手们便捷轻利,技艺高超。手法有分有合,灵活多变,前后照应。在语言形式上不仅重章叠句,而且句式组成,错落有致,形象生动,颇有其独创风格。章潢在《图书篇》中评论说:“ ‘子之还兮’,己誉人也; ‘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己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说出本诗分合多变,互文见义之妙。清人吴闿生在《诗义会通》里说:“旧评:飞扬豪骏,有控弦鸣镝之气。”也不算夸张。
关于“肩”的理解,有说是小兽,有说是大兽,看法不同。陆德明说:“肩,《说文》云: ‘三岁豕,肩相及者。’本亦作豜,音同。”孔颖达说:“《大司马》云: ‘大兽公之’,《七月》云:‘献豜于公’,则肩是大兽。”后人多认为肩是三岁小兽。

☚ 鸡鸣   著 ☛

(一) huán ❶返回,回来。《魏风·十亩之间》一章:“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毛《传》:“闲闲,男女无别往来之貌。” 《说文》: “还,复也。”《广雅·释诂》:“还,归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汉书·扬雄传》颜注:‘行,且也。’《文选》李注: ‘行,犹且也。’此诗‘行与子还’,‘行与子逝’,还且与子归,且与子往也。”《小雅·小明》二章:“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尔雅·释言》:“还,复返也。”郑《笺》:“何言其还,乃至岁晚尚不得归。”《大雅·崧高》六章:“申伯还南,谢于诚归。”郑《笺》:“还南者,北就王命于岐周而还反也。谢于诚归,诚归于谢。” (二)xuán
❷掉回头,旋。《邶风·泉水》三章:“载脂载𤛉,还车言迈。”朱熹《集传》:“脂,以脂膏涂其𤛉,使滑泽也。舝,车轴也,不驾则脱之,设之后行也。还,回旋也。旋其来嫁之车也。”
❸便捷、轻捷之貌。《齐风·还》一章:“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韩诗》“还”作“璇”。云:“遭,遇也。”毛《传》:“还,便捷之貌。峱,山名。”郑《笺》:“子也,我也,皆士大夫也,俱出田猎而相遭也。”陆德明《经典释文》: “便捷,本亦作便旋。”

☚ 厎   还归 ☛

读音h·ai(ˊ),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
❶仍然;依旧。如:他还在写作。
❷又;再。如:还有一个。
❸尚;勉强。如:精神还好。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h·uan (ˊ),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户关切,平,删韵。
❶归还;交还。
❷返回。
❸交纳。
❹仍然;还是。
❺姓,周代有还无社。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x·üan(ˊ),为ü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似宣切,平,仙韵。
❶敏捷;快。
❷旋转;转动。
❸随即;立刻。

上一条: 下一条:

还hái

副词。
❶表示持续,仍然。例:不让你干了咋~干?
❷表示转折,反而。例:不让你闹了,你咋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❸表示时间,已,已经。例:这么长的时间了,你咋~干?
❹表示重复,再。例:再三说你不听,~再闹!
❺表示程度,更加。例:这事咋~闹地更凶了?
❻表示选择。例:咋~选的是他?
❼表示反问。例:你~不满足?
❽表示进展。例:不要这样做,咋~要这样做?!


还旋xuǎn

短少;淡薄。例:没给够,短~了他。
❍ 他对人淡~~的不热情!
《汉语大字典》:“还,短少,淡薄。”

更,更加。《爱情花儿》:“大嫂子好么二嫂子好,三嫂子的模样儿还好。”


使脱臼的骨骼复原。《独弦操》(123):“附近有人拐了脚脖子或扭了手腕、错了气,都找天祝妈,妈就三摆弄五捏揣地给还上了。”

还x44

返回原来的地方: 我~来呢。普通话读作 (hái),方言在此义上保留古音。

〔hai〕hab; deit.
还要 〔hai yao〕1.hax lies:他不干活~说人家。wud gouddongb jex chud hax liespud nex. 2.deit lies:他~去。wud deit lies mongl还有 〔hai you〕 deit doul: ~一些。deit doul ad njed.


〔huan〕 1. nzhangd: ~乡。nzhangd denb. 2.teid:把这支笔~给他。geud ad del bilteid gangs wud. bix:~帐bix jangb.
还魂 〔huan hun〕 nzhangdbleux.
还价 〔huan jia〕gangs nghat;jid pud nghat.
还礼 〔huan li〕 bix hub lis。
还手 〔huan shou〕jid nzhangdbeux; huanx xout.
还债 〔huan zhai〕bix jangb.
还嘴 〔huan zui〕doub dut;bit dut.

ㄏㄞˊ;ㄏㄨㄢˊhái; huán2509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代词之间,表示要区分两种不同的东西或情况,相当于「归」或「是」。粤语。广东广州〖〗。雪~雪,冰~冰,唔系一样嘅嘢雪是雪,冰是冰,不是一样的东西‖好嘅~好嘅,烂嘅~烂嘅,分开放好的归好的,烂的归烂的,分开放‖你~你,我~我,咪𫪈埋一齐你是你,我是我,咱们别在一块儿。闽语。福建厦门〖〗。种子~种子,呣嗵交参种子归种子,不要搀混‖汝的~汝的,我的~我的‖杂志~杂志,报纸~报纸。用在相同的量词之间,表示个体形象突出,不能相混,相当于「归」。吴语。浙江金华岩下〖〗。字要写得个~个,𫸻带草潦草‖衣裳件~件摺起来‖本~本‖张~张。说出证据。吴语。浙江金华岩下〖〗。尔骂我做贼,尔~出来。呕吐。北京官话。北京〖〗。他一晕船,吃的东西都~出来了。积聚。古方言。《方言》第十三:「还,积也。」清钱绎笺疏:「《荀子・成相篇》:『比周~主党与施。』杨倞注:『还,绕也。』还与环古字通用。故郑注《仪礼・士丧礼》云:『古文环作还。』环绕即积聚之意也。」还有。吴语。浙江金华岩下〖〗。~好两个农未来‖~十分钟便五点的。再。吴语。上海宝山罗店。江苏无锡。湘语。湖南双峰〖〗。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江淮官话。江苏南京〖〗。我~来?‖你~记得?徽语。安徽绩溪〖〗。大家都动手,你~来翘些唉大家都动手,难道你特殊些?给(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吴语。浙江金华岩下〖〗。支笔还~佢‖本书寄~佢。虽然(表示让步)。吴语。浙江金华岩下〖〗。亲戚~亲戚,帐要算清楚‖好~好,价钿忒贵。若使;如果有。官话。《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他~地上拾得一文钱,把来磨做镜儿,捍做磐儿,掐做锯儿,叫声『我儿』,做个嘴儿,放入箧儿,人见他一文不使,起他一个异名,唤做『禁魂』张员外。」

还還hái

❶仍然
 △ 星期天,他~来上班∣都三月份了,天~那么冷。
❷再;又
 △ 学外语要会读会写~会说。
❸更
 △ 他个子比我~高。
❹勉强过得去
 △ 态度~算客气。
❺表示超出预料
 △ ~真不错。
❻尚且;都
 △ 我~不会,怎么教你?
❼表示早已如此
 △ ~在幼儿园的时候,她的画就得奖了。
另见337页huán。
★还是


还還huán

❶返回
 △ ~乡|~原。
❷归还
 △ ~债|~东西。
❸回报
 △ ~礼|~手。
❹姓。
另见301页hái。

还還

❶返回;恢复:~家︱~乡︱~俗︱~魂丨~阳丨~原︱往~丨生~︱衣锦~乡︱借尸~魂︱返老~童 。
❷偿付;归还:~愿丨~债丨~帐丨~本丨偿~︱赔~︱归~︱交~︱送~︱发~丨奉~︱掷~︱退~︱~璧(bi)丨索~︱买椟(du)~珠。
❸回报:~礼︱~席︱~嘴︱~手丨~价︱~击︱讨价~价︱以牙~牙,以眼~眼。

还hái

❶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都上课了,他还没来。
❷ 表示动作或状态不因为有某种情况而改变:虽然已经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争论。
❸ 表示程度差别,更加:比他哥哥还壮。
❹ 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书包里还有衣服。
❺ 表示更进一层:光说不行,还得干。
❻ 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篮球还可以打一下,足球一点也不会。
❼ 表示超出某种程度:这还不是他的最好成绩呢。
❽ 加强反问语气:这么晚了,你还不走?
❾ 尚且:八字还没一撇呢。
另见212页huán。


还huán

❶ 返回原来的地方,恢复原来的状态:回还│还乡│还原│还俗。
❷ 物归原主:归还│还书│偿还。
❸ 回报:还礼│还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❹ 姓。
另见191页hái。

还huán

返回。《尔雅·释言》:“还,复,返也。”《说文·辵部》:“还,复也。”《广雅 · 释诂二》:“还,归也。”《诗经·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郑玄笺:“还,行反也。”《悲回风》:“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王逸注:“远离父母,无依归也。”《九叹·逢纷》:“身永流而不还兮。”

还huán

呕吐。如:他一晕船,吃的东西都~出来了。

还hai

另见huan。还好 还去 还是 还行 乍暖还寒


还huan

另见hai。还报 还本 还魂 还击 还家 还价 还口还礼 还情 还迁 还手 还俗 还乡 还席 还阳 还原 还愿 还债 还账 还嘴 璧还 偿还 抵还 发还 返还 放还 归还 回还交还 清还 生还 送还 讨还 退还 往还 掷还 还本销售 还我河山 还珠返璧 返老还童 借尸还魂 买椟还珠 讨价还价 衣锦还乡 乍暖还寒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还(一)huán (二)hái (三)xuán

【辨形】 右是不,中间是竖,不是竖钩。7画。形声。
【辨义】 还(一)huán
❶ 归还,清偿:还本|还给|还清|还愿|还债|还账|还我河山|璧还|偿还|发还|奉还|交还|赔还|清还|索还|退还|找还|掷还|买椟(dú)还珠|欠债还钱|以血还血|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❷ 返回原地或恢复原状:还魂|还家|还俗|还田|还乡|还醒|还阳|还原|还乡团|还阳草|还原焰|生还|往还|返本还源|返老还童|借尸还魂|衣锦还乡|合浦珠还|倦鸟知还。
❸ 回报:还击|还价|还口 |还礼|还手|还席|还言|还嘴|讨价还价|一报还一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天道好还|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❹姓。
(二)hái
❶ 仍旧,依然: 他还那么年轻|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
❷更:今天比昨天还热。
❸ 再,又:另外还有一件事。
❹ 勉强过得去:身体还好。
❺ 尚且:他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干,咱们更应该加油了。
❻加强反问语气:你还不休息。
❼居然如此:他还真有办法。
〔还是〕
❶ 仍旧。
❷ 表示这么办比较好。
❸ 表示选择。
(三)xuán
❶旋转。
❷ 姓。
【辨析】 (一)(三)音都可用作姓氏。三音区别在于:
一、还(一)huán,(三)xuán用作两个不同的姓。
二、词性有所不同:还(一)huán作动词、名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hái作副词、连词;(三)xuán作动词、名词。
三、词义有所不同:还(一)huán除用于姓氏外,主要表示“归还,返回,回报”等义;(二)hái表示程度、频率、语气、选择等;(三)xuán除用于姓氏外,表示“旋转”义。
四、语法功能有所不同:还(一)huán,(三)xuán构成词语后在句子中主要作谓语等;(二)hái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还hai

〈副〉
❶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然:病情有好转,但血压~高|天亮的时候,雪~没停|到处都关门了,只有一家小面馆~在营业。
❷表示程度增加或范围有所扩大,相当于“更、又”:气温比昨天~低|他点了两个菜,~要了一个汤|盒子外面~包了一层牛皮纸。
❸用在前一分句里,表示陪衬,后一分句表示推论,相当于“尚且”:给钱他~不愿干,何况是尽义务?|那条窄巷子,小汽车~开不过去呢,何况是一辆大卡车?
❹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相当于“总算”:电话里的声音很小,但~听得清|这种香皂质量不错,价钱也~便宜|他的伤势~不重。
❺表示早已如此:~在建国之初,中央就有了这方面的计划|~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❻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想不到这个外表严肃的人~有幽默感|这件事~真办成了|我是随便说说的,她~当真了。
❼表示反问语气:这~用问!|你迟到的次数~少吗?
另见huan。


还huan

❶返回;恢复:出门的人儿把家~|拆开的钟~不了原啦!
❷偿还;归还:借的钱什么时候~?|到阅览室~杂志|~邻居一个凳子|这么多债怎么~得清!
❸回报:我得~他一份人情|他忍无可忍才~起手来。
另见hai。

还hái

副词。
❶表示现象或动作持续不变:合上眼,~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悸异常。(十二·263)见了老太太太太,可放和气些;若~这样,你就又挨骂了。(三五·801)
❷表示范围的扩展或数量增加: 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吃他。(四一·939)那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有三个呢,~有两个周奶奶。(六·134)
❸用在条件句里表示容谅认可(常与“若”对举使用):依了~可,若不依,白讨个臊,当着你们,岂不脸上不好看。(四六·1061)不用这方儿~好,若用了这药方儿的病症,真真把人琐碎死。(七·153)李纨点头笑道,“这难为你,果然这样~罢了。”(四五·1031)
❹表示曾经发生的事:想当初我和女儿~去过一遭。(六·131)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十一·239)
❺表示退一步说;尚且: 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四四·1017)袭人知他心内别的~犹可,独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七七·1907)
❻用在表示命令的反问句中,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不跟我走! 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三十·691)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不去见你妹妹!”(三·68)什么新奶奶旧奶奶的,~不快悄悄的呢!叫里头知道了,把你的舌头还割了呢。(六七·1641)
❼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封肃)虽是务农,家中都~殷实。(一·21)(小沙弥)因想这件生意到~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四·79)
❽用于比较句,表示程度更高:众人都说,“老太太的(笑话)比凤姐儿的~好~多,赏一个我们也笑一笑儿。”(五四·1275)这个新二奶奶比咱们旧二奶奶~俊呢,脾气儿也好。(六七·1641)
❾与“了得”构成短语形式,表示惊讶、不同意等意思:莺儿拍手笑道,“这~了得,要这样十年也打不完了。”(三五·805)这~了得!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五十·1167)我成日家说你太软弱了,纵的家里人这样,~了得了! (七·178)
另见huan。


还huán

❶返回原处:女儿喜,情郎不舍~家里。(二八·646)
❷归还;偿还:你有了好的(汗巾子)系裤子,把我那条~我罢。(二八·651)欠命的命已~,欠泪的泪已尽。(五·119)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泪之说。”(一·11)
❸回答、回报对方: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一言。(四六·1075)平儿便跪下去,宝玉也忙~跪下,袭人连忙搀起来。又下了一福,宝玉又~了一揖。(六二·1452)小妹(指尤三姐)叹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六九·1688)
❹副词: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五·117)按,“贪还构”,文意不明,似为贪淫好色而又构陷他人之意。有的版本臆改为“贪欢媾”,亦不可取。
另见hai。


还hái

另见huan。


还huán

回。用在动词后面充当表示结果的补语: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还得把他送~原所。(一二十·1520)如今逼死了巧姐和平儿了,快快的给我找~尸首来完事。(一一九·1500)宁荣两府复了官,赏~抄的家产,如今府里又要起来了。(一一九·1505)另见hai。


还huán

又: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完了愿,叫把跟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二六·585)

返、归、还、回;来;去、往

○返fǎn

(动)回:~国|~还|~里|~老还童|往~|一去不复~|徒劳往~|流连忘~。

○归guī

(动)回:~家|~国华侨|衣锦荣~|落叶~根|荣~故里。

○还huán

(动)回:~家|把家~|返老~童|衣锦~乡。

○回huí

(动)到原来的地方:~还|~去|~来|~家|~乡 |~北京|~归故土|送~原处|打马~城|得胜~朝|打道~府。

●来lái

(动)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回|~宾|~函 |~稿|~去分明|~龙去脉|~者不拒|~了一条船|~了两封信|~北京看看|~无踪,去无影|我~了。

○去qù

(动)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路|~向|~了个信儿|~了一辆车|~各地走走|~留听便|一来二~|扬长而~|拂袖而~|他~了|那里危险,~不得。

○往wǎng

(动)去:~来|~返奔走|徒步而~|乘船前~|联袂而~|来~。


还;借

○还huán

(动)归还:~书|~钱|~欠款|借债~债,窟窿还在|借一尺,~十寸|下月~你钱。

●借jiè

(动)借出:~书给他|这钱是我~来的|~人一驴,还人一马|~人一口,还人一斗|这本书~给我看看|好~好还,再~不难。

借←→贷 还jiè ← → dài huán

借:暂时使用别人的金钱或物品。
贷:将款借给别人。
还:将款或东西等归还给所借的人。
【例】 咱爷儿俩的交情,就说不到个借字儿,还字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他还清了供销社的全部贷款。

还huán

〖动词〗
一、回来,返回(20)。《宫之奇谏假道》:师还,馆于虞。——晋国军队返回时,驻扎在虞国。《展喜犒师》:齐侯乃还。——齐侯就撤兵返回。《与陈给事书》:及其还也,亦尝 一进谒于左右矣。——等到回来,也曾拜见过一次您。
二、归还(2)。《滑稽列传》:皆还齐侵地。——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齐国。《五代史伶官传序》:还矢先王。——把箭归还给先王。
三、读xuán。用同“旋”。旋转(1)。《申胥谏许越成》: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他想把吴国放在大腿和手心上转着玩儿。

还還huán

❶ 返回。《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使𣏌子、逢孙、杨孙戍之,乃~。”《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故乡。”
❷ 交还,归还。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❸ 仍然,仍旧。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来就菊花。”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戍边。”
❹ 同“环”。环绕。《战国策·燕策三》:“荆轲逐秦王,秦王~柱而走。”
另见762页xuán。


还還xuán

❶ 旋,旋转。《庄子·庚桑楚》:“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其体。”
❷ 轻捷的样子。《诗经·齐风·还》:“子之~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峱náo:齐国山名。)
另见228页huán。

*

BBB9
(一)huan❶返回;复原:~乡/~家/~俗/~原/~阳/生~/借尸~魂/返老~童/鸟倦飞而知~/夫妻双双把家~。
❷归还;偿付:~书/~本/~债/~账/~愿/偿~/奉~/赔~/退~/买椟~珠。
❸回报;报复:~手/~击/~嘴/~礼/讨价~价/以牙~牙/一报~一报/血债要用血来~/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❹姓
(二)hai副词。1.仍旧,依然:夜深了,他~在伏案工作/这事过去多年了,你~没有忘记/雪~在下,风~在刮。2.更加:今天比昨天~冷/河里的洪水比去年~大/他的境况比我~糟。3. 再,又:你不答应,明天我~来/干这事的不是他,~是谁? 4. 勉强过得去:这张图画得~行/我身体~好/这所学校办得~可以。5. 尚且:你~干不了,别人就更不行了。6.竟然:刚说今天下雨路不好走,他~真来了。7.表示反问:这~了得/你连这都不会,~会什么?

环绕

环绕

环(环抱;环合;环拥;环缭;环翊;环匝;环拱) 绕(缴绕;蟠绕;连~;旋绕;清流营~) 营(~绕) 回(回合;回抱;回绕;纡回;迂回) 还(还旋;还绕;旋还) 围(围绕;围抱;屏围;包围) 拱(拱卫;拱抱;拱绕;拱护;环拱;盘拱) 抱(抱拱;周抱;翔抱;萦抱;偎山~海;山环水~) 带(~河被山) 周(周帀;周旋;周络;周匝;周回;周迥)钩 团(~~转) 圆 圜(圜抱)匝 萦(萦带;萦缠) 缭(缭转)纡 绕(~围;~圜) 徇(~以离殿) 笼络 轮转 蟠委 屏拥(群山~)
周匝,环绕:
屏障环绕:拥带 襟带
环绕四周:环周
青翠的草木环绕四周:环翠
环绕一周:遭(遭周;周遭) 匝(磕匝;匼匝;铪匝) 周紥
回旋环绕:萦转
迂回环绕:曲环
曲折环绕:槃(槃折) 盘(盘曲;盘委;盘屈;盘桓;盘结;盘擗) 蟠(蟠纡;蟠屈;蟠曲;萦蟠) 洀 萦回绕 回环 回邅 裴徊
连接回环:钩环
曲折回环:三回九转
围绕绵长:亘带
围绕的样子:霍 团团(~围住) 匼匝 铪匝 鞈匝
曲折环绕的样子:盘盘 蟠蟠
(围在周围:环绕)

另见:缠绕 盘旋 弯曲 围绕

☚ 环绕   环绕某物 ☛

归还

归还

致 还(还归;还纳;交还;派还;倒还;缴还;纳还) 归(归纳) 返(返还;返璧) 缴送
请把原物归还自己(多用作套语):掷还
归还给主人:还主
宝物返归原主:还珠返璧
归还赠物或借物:
 退还赠物或归还借物的敬词:璧还 璧返 璧回
将原物归还本人:归赵 归璧 璧赵
 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归宗 物归原主 物归旧主
将原物完好地归还:完璧
 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完璧归赵全璧归赵 原璧归赵 完归赵璧
归还珍贵的失物:还带
归还玉璧:还璧
归还爵禄:致禄
归还政柄:归逊
 交还政权:还政 归政 归事 归授
 摄政者把权力交还帝王:还辟
 交还兵权:还兵
偿付归还:赔还
 赔还赃物或赃款:赔赃
催促归还:摧还
追索而归还:追还
全部偿还:清还
不归还:不归
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久假不归 不归久假
(把借来的钱或物还给原主:归还)

☚ 还给   还钱 ☛

表示语气

表示语气

表示疑问语气:
表示坚定的语气:反正
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走着看 走着瞧
表示语气转折:啻 第(~求安逸) 是(只是) 反(反而;反倒) 然(然而;然且;然如) 噫 可(可是)而 却 倒(倒反) 则(实则) 又(可~) 特(不~如此) 洵 固(固然) 耳 还 须 不料 尽管 诚然 但是
 表示让步、转折的语气:慢说

☚ 语气   声气 ☛

表示动作

表示动作

打(~水;~伞)
 表示某种动作:上(~台;~书;~车;~坟)
 表示做某动作:来(让我~)
表示动作的开始:赶(~上去) 将(打~进去)
表示动作的进行:乍 正(正在) 方(~兴未艾)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并且 边…边…(~说~走) 且…且…(~战~走)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一壁…一壁…
表示动作紧接:继(~之;~而;~后) 之后 而后 然后 随后 随即 随之 随手 跟手 跟着 接着
表示动作简便短暂:一(不妨~试)
表示动作频繁:直(~哭) 一个劲儿
表示动作、状态持续:来(一路走~) 着(走~;看~) 还 仍旧
表示动作接连不断:一下下 一下又一下
表示动作不能顺利完成:不上来(答~)
表示动作完成:上(骑~;考~)
表示有所动作:裸袖揎衣

☚ 动作   动作快 ☛

更加

更加

更(更自;更其;更为) 加 愈(愈加;~为;愈发;愈益) 益(益发;益复;日益) 越(越越;越加;越发;越法) 逾(逾加) 尤(尤其;尤为;尤甚) 有(暴行~作) 还(~更冷;比它~好) 兹 滋 剩 倍(倍加;~思亲)弥(弥至;弥益;~足珍贵) 一发 特别 格外
表示更进一步:且(并且;方且) 况(况且;况乎;况于;况复)又 再(~说;~好不过) 乃(~至;何乃) 尚(尚且) 并(并且) 而(而且;进而;反而) 还 矧 连(~理都不理) 甚(甚而;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甚或至于;日~一日) 不独 不徒 不但 非特 非独 非徒 何止 岂但 奚啻 奚翅 同时 不单不只 不光 不特 不仅 非但反倒
表示进一层:而且
表示递进:况 且(并~) 而 抑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步:何况 而况岂况
在原基础上更进一步:竿头进步
表示进一步行动:从而 进而 因而
(表示程度加深或减少:更加)

☚ 逐渐   柔和 ☛

反问

反问

反诘
表示反问:哪(~里;~门子) 怎(~么;~不) 胡(~尝;云~) 奚(~必) 何(~必;~不;~止;~尝;~曾;~若乃尔) 岂(~其;~具;~渠;~非;~不;~止;~奈;~遽;~可;~不是;~有此理) 安(~能;~敢) 宁(~当;~渠) 盍(~不) 焉(~哉) 庸(~拒) 乌(~足道哉) 其(~奈我何) 乎(~哉;哉~)讵(~知) 敢(~是) 恶 莫(~非;敢~;将~;~不是) 得(~无;~毋) 吗 呢 也(~哉) 邪 欤 可 号 因 便 宁(~渠;~当) 曷 耶 抑(~岂) 怕(恐怕) 难道 不成 什么(为什么)
你没见过吗:君不见
凭什么不害怕:何恃不恐
怎么到了这种地步:何至于此
表示加强反问的语气:还(这~了得) 呢(你说~)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乐意去做:何乐不为
表示正反两问:是否 果否 是不是
反问自己:自反 反躬自问 反身自问(反过来问提问的人:反问)

另见:提问 别人 解答

☚ 发问   询问 ☛

反击

反击

还(还击;还敬;自卫~击) 回击
回过头来给追击者攻击:回马枪
向原来所属的营垒攻击:倒戈
 倒转武器,攻击自己人:反戈(反戈一击)
 士兵反叛,掉转武器反击自己人:前徒倒戈
敌人被打败后又进行反击:反扑 反把 进扑
人走投无路时会不顾一切地反击:急兔反噬
(对进攻的一方进行攻击:反击)

☚ 追击   攻击程度 ☛

够(~数;~量;~用) 敷(入不~出)
够得上:及(~格) 足以
够得上,有资格:配(~称)
够一定标准:像样 正式 正经(~货)
够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够格 入流
勉强够:刚(刚刚) 仅仅
大体够:还 尚 总算
达到满足的程度:足(足够) 充(充分;充足;充融) 堪(~用) 饫 实饱(~足) 赡 盛
足够食用:足食
足够而有剩余:富余 余饶 宽绰

另见:有余 数量 程度 ︱不够

☚ 够、足   充足 ☛

恢复1

恢复1

复(复回;复还;~苏;兴复;回复;迁复;循复) 完(完复) 还(~原;还复;~俗;~原反本)
恢复原来形状:还形 仍旧 恢复原状
恢复本来面目:迁复 息鲸补劓 补劓息鲸
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正本溯源
恢复平常状态:平复(事态~)
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缓(~气;~神)
消除怒气,恢复常态:废然而返 废然而反
恢复纯朴的本性:复本
恢复生机:复苏 复阳 昭苏
恢复平静:平复 凯复
平定乱局,恢复安定:戡乱返治
恢复旧的,就像当初一样:复旧如初 复旧如新
永远不能恢复:万劫不复
(变成原来的样子:恢复)

另见:样子 变化 改变2

☚ 恢复1   复原 ☛

出乎意外

出乎意外

非意 毋望
表示超出预料:还(他~有办法)
出乎意外的语气:乃 竟(竟然;竟自;竟至;竟然至于) 却 还(~是)反(反倒;反而;相反) 倒(倒反;倒是) 嗯 曾不 曾无 曾未 如此(竟如此) 居然 敢情敢自 原来
出于意料之外:望外 望表 出自意外 出乎意表 意出望外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出于意表 出人意表出人意料 出乎意料 出自意外 出于意外 出于不意 出于料外 不期而然 超人意表 绝人意表
表示出乎意料:一(~至此哉)
出乎意料地:冷不防
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出人意(出人意外)
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事出意外 事出望外 事出虑外 事出万外 事出不意
突如其来,出人意料:从天而降 自天而降 从天而下
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其不虞 出其不备
出于敌方意料之外:出敌不意 出敌意外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出乎意外)

☚ 没有料到   猜测 ☛

还给

还给

还(还回;索~;送~;附~;返~;缴~;好~)
把收下及没收的东西送回:发还 给还
用后即还给:用后即赵
恭敬地还给:奉还 还奉
 完整地奉还:奉璧 奉赵
全部还:还清 清还
 还清全部债务:清偿
 还清欠债:了债

另见:交给 借用1 物品 赔偿

☚ 还给   归还 ☛

交付

交付

付(割付;给付) 发(发交;关发) 还 置 遗 缴(缴付) 交纳 交代 交授
交付现金:付现
交付账款:交账 交帐
交付驿使:附驿
归还交付:还付
转移交付:移付
双方交易,由中人经手交付钱或转付货物:过付
当面交付:面交
行文交付:关付
责成交付:责付
(交给;付给:交付)

☚ 付给   交纳 ☛

存在

存在

存(存立;留~;图~) 在 有(屋里~人) 立(自~) 不消 不磨
存在着:有着
存在和灭亡:存亡
独自存在:独存 独立 仅存(硕果~) 只立
在众多优秀事物中只有一种优秀事物存在:一花独放
依附某事物而存在:依存
表示继续存在:还(~在) 尚(~且) 犹(~存) 仍(~然;~旧) 依然 兀自
以前的事物继续存在:残存
美好的音乐、言论、作品等依然存在,并未消失:音徽未沫 音徽未昧
这种事情存在的很多:大有事在
全部存在:具存 具在 具全
完全地存在:健在
光荣地存在:昭在
有权势的人或集团虽已败亡,但其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依然存在:百足不僵
遭受战乱等灾祸后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荡无孑遗
(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存在)

另见:关系 活 生存 生长

☚ 存在   互相依存 ☛

后退

后退

退(退步;退身;逆退;倒退;向后退) 还 却(却去;却步;却退) 缩(退缩)
使车向后退:倒车
向后退去:退走
向后倒退:却背
退却,后退:迁延
 退缩,躲闪后退:却步
因气馁而后退:馁却
因为胆怯而后退:畏葸退缩
因挫折而倒退:挠退
因惊恐而后退:惊退
小步迅速后退:反走
不努力就要后退:逆水行舟
踉跄倒退:跌退

另见:退让 退怯 退缩

☚ 进退   前进 ☛

偿还

偿还

偿(还偿) 陪 还(填还;抵还;补还) 支填
赔偿,偿还:庚 陪偿
偿还价值:还直
 偿还所值价钱:酬直
追索使偿还:追偿
加倍偿还:倍偿 倍称 借一还二
全部偿还:清还
(归还所欠的账:偿还)

☚ 退还   保管工作 ☛

勉强

勉强

勉(黾勉) 强(强制;牵强;相强) 牵课 霸蛮 将就
勉强地:硬是
表示勉强过得去:还(~满意)
勉强去做感到困难的事:勉为其难
勉强去做力不能及的事:责难
勉强别人去做其不愿做或难以做到的事:强人所难 苦人所难
为适应当前情况而勉强做:应景
极为勉强:强死强活
(不是甘心情愿的:勉强)

另见:强迫 不愿 做事

☚ 勉强   将就 ☛

表示选择

表示选择

或(或者;或是;或则;或乃;或诸) 抑(抑或;抑是) 要(要就;要不;要不然) 即(非此~彼) 其(亡其) 将(亡将) 如 且 耶 还(还是) 讵 欤 唯复意者
表示比较选择:要么 要不 要末 要就要是 孰若 孰如 孰与 莫如 不若 莫若 与其
表示比较后选取的一面:憗 愿(情~) 愿 还是 乍可
表示只有这样选择:只好 只有 只得 只可 不得不
表示比较权衡后的选择:宁(宁愿;宁可;宁肯;无宁;勿宁;毋宁)

☚ 选择   择人 ☛

回来

回来

回(回归;回还;回去;回复;回翔;回转;退回;转回) 归(归反;归去;归来;归到;归徕;归旋;归回;旋归) 返(返回;返归;返步;返行;返迹;回返;重返) 还(还去;还元;还反;还返;还来;还至;还复;还履;还麾;还归;还转) 旋(旋止) 顾(顾返;顾反) 复(复归;复原;复返;旋复) 班 反(旋反) 皈转(转转;转去;转来) 退(退归;退迹;退转;倒退) 踅 翻朅来
表示回来、归来的意思:来思
帝王出行返回:还跸 返跸 回鸾 旋鸾
住在外地的人回来:撤(撤回;~兵;后~)
打算东归,准备返回:马首欲东
请假回来:告归
去而复回:合浦珠还 还珠合浦 珠还合浦 珠徒珠还
整饬而归:饬归
光荣地回来:荣归(~故里)
 满载荣誉归来:饮誉归来
 获得荣誉归来:戴誉而归
立大功,位拜三公而归:衮衣西归 衮衣以归
访友乘兴而归:扁舟乘兴
 访友兴尽而归:扁舟兴尽
没有了兴致而返回:兴尽而返
乘着兴致而来却扫兴地回去:败兴而归 败兴而返
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铩羽而归 铩羽而回
登程而归:戒归
乘车回来:回轮 回车 回轸 回轨 回轩 回轼 回辖 回舆 回衡 返轴 还轴 还轸 还辕 还辙 还轩 还盖 还衡 返辙 返辕
乘马回来:回马 回辔 回鞍 回镳 还镳 还辔 返辔
乘船返回:还棹 还舟 回帆
策杖而归:还策
半道回来:踅回
毫无收获地回来:空回(宝山~) 空手而回 空手而返 空手而归
脱身归来:拔归
号哭而归:还号
活着回来:生还
连夜赶回:星归
快速返回:鸟折
诚心回归:诚归
怀着失望的心情回来:废然而返 废然而反
偷偷回来:潜回 潜返
逃跑回来:逃返 逃归 跳还
(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回来)

☚ 回来   出征归来 ☛

还還

(一) hai 副词❶表示继续存在或继续进行,仍旧。如:他还在看书;他还是干老行当。
❷表示更进一步或有补充。如:他这次的操作成绩比上次还好;小王看完地雷教材,还想复习道路教材。
❸表示勉强可以。如:他人还聪明;小王成绩还好。
❹表示陪衬;尚且。如:那股大敌人还不堪一击,何况这股小敌人呢?
❺表示出人意料。如:他还真行。
❻表示早已如此。如:还在三年前,我就认识了他。(二) huan ❶返回原位或恢复原样。如:还乡,还原。
❷归还。如:还账,还书。
❸回报。如:还击,还手,还价。
❹姓。

还huan

副词。(一)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如: ❶而容纳其策,以为谋主。令臣骨肉兄弟还为雠敌,交锋接刃,构难滋甚。(《后汉书·袁绍传》“还”句:如果采纳了日磾的计策,把他作为谋主,就会使我们骨肉兄弟反而变为仇敌,锋刃相接,造成的祸患就越发严重。)(二)用于动词前,表示回头或反身进行某一动作,相当于“回过头来”等。如:
❷是时,杨喜为郎骑,追羽,羽还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汉书·项籍传》“还”句:这时,杨喜作郎骑追赶项羽,项羽回过头来大声呵叱他,杨喜连人带马都惊恐万分,倒退了好几里路。)

☚ 胡   会 ☛

还xuan

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迅疾,相当于“立即”“迅速”等。如: ❶於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初。(《韩非子·内储说上》“还”句: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个车辕,下令说:“有谁能把这个搬到南门外的,赐给他良田美宅。”大家都没去移动它。等到果真有人去把它移到了南门外,立即按照当初的命令赏赐他。)
❷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於彭城。(《汉书·魏豹传》“还”句:汉王迅速平定了三秦,过了临晋关,魏豹把本国政事委托给汉王,自己就跟从汉王到彭城反击楚军。)
❸强勉学部,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汉书·董仲舒传》“还”句:努力学习询问,就能见闻广博而越来越聪明,努力实行道义,就能使道德一天比一天高尚而功业越来越显赫:这都是可使迅速到来而立即生效的。)

☚ 许   寻 ☛

还xuan

《诗·齐风》篇名。“还”通“旋”,轻捷貌。《诗序》云“《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纵)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娴)子驰逐谓之好焉。”现代研究者多以为此诗仅描写齐俗以弋猎相矜尚,并无讽刺之意。从诗意看,是一首写猎人间相互赞美的诗。矫健英武的猎手们在山间道路上相遇,便一起并驾齐驱,追逐野兽。获取野兽后,互相道喜称贺。全诗6节,每节2行,通篇用对话写成。两位猎者的风姿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突出。反映了当时打猎生活的一个侧面。

☚ 两个小八路   励志 ☛

还(還)hái

 ❶ (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 still;yet: ~ 有一些具体问题要解决。 Some specific problems have yet to be solved. 夜深了,他 ~ 在做课外作业。 It was late at night and he was still working away at his homework.
❷ (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 even more;still more: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 ~ 要好。 This year's harvest is even better than last year's. 今天比昨天 ~ 冷。 Today is even colder than yesterday.
❸ (表示在某个范围外有所补充) also;too;as well;in addition: 除工资外,他每月 ~ 有25元钱奖金。 In addition to his salary,he has a bonus of 25 yuan per month. 你需要金钱和时间 ,此外你 ~ 需要努力。 You need money and time,in addition,you need diligence. 他们参观了这所学校,~ 参观了工厂和医院。 They visited some factories,hospitals as well as the school.
❹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 passably;fairly: 屋子不大,收拾得倒 ~ 干净。 The room is small,but it's kept quite tidy.
❺ (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尚且) even: 大人 ~ 举不起来,更别说小孩了。 Even grown-ups can't lift it,to say nothing of children. 你跑得那么快 ~ 赶不上他,何况我呢? If a good runner like you can't catch up with him,how can I?
❻ (用以加强语气): 那 ~ 用说! That goes without saying. 这 ~ 了得! This is the limit!;This is simply atrocious!
❼ (表示对某件事物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 他 ~ 真有办法。 He really is resourceful.
另见 see also huán。
◆还好 not bad;passable;fortunately;
还是 still;nevertheless;all the same;had better;or


还(還)huán

Ⅰ  ❶ (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 go [come] back: 返老 ~ 童 rejuvenate in old age;~ 家 return home;
生 ~ return alive
❷ (归还) give back;return;repay: 把它 ~给我。 Return it back to me. 能借给我十元钱吗? 我下个月 ~ 你。 Will you lend me ten yuan? I will pay you back next month.
❸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give or do sth. in return: 以其人之道,~ 治其人之身 deal with a man as he deals with you;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以眼 ~ 眼,以牙 ~ 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return blow for blow Ⅱ (姓氏) a surname: ~ 英 Huan Ying
另见 see also hái。
◆还本 repayment of principal [capital];还本付息 repay (the) capital and interest;repay capital with interest;
还魂 revive after death;return from the grave;[方] reprocessed;
还击 fight back;return fire;counterattack;{击剑} riposte;
还籍 return to one's native place;
还价 counter-offer;counter-bid;abate a price;
还口 retort;talk back;answer back;
还礼 return a salute;present a gift in return;
还清 pay off;wipe off;meet;
还手 strike back;hit back;
还俗 (of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or Taoist priests) resume secular life;
还我河山 Restore our lost territories!;return us our country;Let's restore our lost land!;还乡 return to one's native place;
还乡团 landlord's restitution corps;home-going legion;
还阳 return to life;come back from death;
还阳参 Crepis capillaris;
还音 playback;sound reproduction;
还原 return to the original condition or shape;restore;{化} reduction;deacidizing;deoxidation;recondition;electronation;regeneration;revivification;resetting;vatting;reducing;
还愿 redeem a vow to a god;votive;fulfil one's promise;
还债 pay one's debt;repay a debt;
还债高峰期 peak debt repayment period;
还帐 pay bills (on credit sales);settle account on credit sales;pay one's debt;repay a debt;
还政于民 hand state power back to the people;return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to the hands of the people;
还嘴 [口] answer back;retort

还 (huán) 读旋 (xuán)

【还】立即。
例1 (肾脉) 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译文 肾部脉微缓的,可有洞泄病,洞泄的症状是,饮食下咽之后未经消化,立即从大便排出。
例2 脾脉急甚为瘛疭,微急为鬲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太素·卷十五·五藏脉诊》)
译文 脾部脉搏指很快的,可有肌肉抽搐的症状; 脾部脉搏指稍增快的,可有噎膈病——饮食下咽后立即吐出,肛门排出黏液。
例3 治心痛、腹痛,积久不定,不过一时间还发,甚则数日不能食,又便出干血,穷天下方不能差,甄立言处此方,数日即愈,犀角丸方。(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腹痛第六》)
译文 犀角丸方主治如下: 心痛,腹痛,积聚日久不散没有定处,过不了多久,症状就发作,严重时几天不能吃东西,又大便解出干血,穷尽天下的药方不能治愈。甄立言用此方治疗,不过几天疾病就痊愈。
例4 凡病服利汤得差者,此后慎不中服补汤也,若得补汤,病势还复成也。(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
译文 一般来说,病人服泻下汤药病势能缓解的,此后应谨慎用药,不可服峻补汤药,病人如果得到补药服后病势会立即加重。
例5 凡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先取下管,后取三里写之。(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下》)
译文 凡饮食不化、饮食入腹即吐出的病人,治疗宜先针刺下脘,后用泻法针刺足三里。
例6 滑翳看时心且专,微含黄色白翻翻,方开还大速还小,有似水银珠子旋。(葆光道人等编 《秘传龙木论》卷一)
译文 医生看病眼的滑翳时要专心,一般滑翳微现黄白色,瞳孔即时开大即时缩小,黑睛上好像有多颗水银珠子在旋转一样。(疑为聚星障)
例7 小便淋沥膀胱热,气滞因风肠里结,聚积胞中砂石淋,热极气攻还变血。(宋刘昉 《幼幼新书》卷三十第十三引《玉诀歌》)
译文 膀胱有热则小便淋沥,兼风邪入里则气滞而热积,日久积聚在膀胱则形成砂淋、石淋症,热邪极甚侵入气血,立即变成尿血症。
例8 服药慎勿早食,触药必当大吐,吐亦无损,须臾还定。(《普济方·卷一百四·风冷》)
译文 服药时应小心莫吃早餐,食物与药物相碰一定会大量呕吐,但即使呕吐食物,对病人没有大多损害,过一会儿就会平静。
例9 立春雨水,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时有子,神效。(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雨水》引陈藏器《本草拾遗》)
译文 当立春时节饮雨水,夫妻各饮一杯后,立即性交,当时即可获得怀胎的神奇效果。
按: 还同旋。《诗·齐风·还》: “子之还兮。”毛 《传》: “还,便捷之貌。”《释文》: “便捷,本亦作便旋。”《诗·召南·采苹》:“薄言还归。”《诗经考文》: “足利本还作旋。” 《礼记·檀弓上》:“还葬。”郑玄注: “还之言便也,言已敛即葬,不待三月。” 《释文》: “还音旋。” 《礼记·檀弓下》: “还葬而无槨。”郑玄注: “还犹疾也,谓不及其日月。” 《释文》: “还音旋。” 《庄子·天地》:“还归,遗其玄珠。”《释文》: “还音旋。”王孝鱼校: “赵谏议本还作旋。”《荀子·王霸》: “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王念孙说: “还至,即至也; 还起,即起也。” (《读书杂志·〈荀子〉 第四) 《管子·任法》: “法立而还废之。” 《墨子·耕柱篇》: “则还然窃之。”于鬯说: “还有便捷之义。”(《香草续校书》) 《韩非子·内储说上》: “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王焕镳 《选注》: “还同旋,很快的。”《吕氏春秋·爱士》: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许维遹引松皋圆曰: “还音旋,疾也。” 《史记·天官书》: “殃还至。”《索隐》: “还音旋。旋,疾也。”《汉书·董仲舒传》: “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颜师古注: “还读曰旋。旋,速也。”曹操 《蒿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钱绎说:“还与旋,古同声,故义亦同也。”(《方言笺疏》卷十三)
由于古字偏旁多不固定, 还, 古又作𧾎。 《说文·走部》:“𧾎, 疾也。”
旋同还。《战国策·中山策》: “死不旋踵。”《汉书·晁错传》作 “死不还踵。” 《史记·平津侯主父偃传》: “不得旋踵而身为禽。”《汉书·徐乐传》旋作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病旋已。”《广雅·释诂四》: “旋,还也。”《小尔雅·广言》: “旋,还也。”《说文·㫃部》: “旋”字下马叙伦疏: “朱骏声曰: ‘旋为旋还字。 从疋, 㫃声。’ 伦按朱说是也。 旋之本义本是足之转旋。”(《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三) 足之转旋是转瞬间事,故引申有“疾”、“立即”义。《广韵·仙韵》: “旋,疾也。”
还、旋古音皆属元部,叠韵。还属匣母,旋属邪母。

☚ 归   空 ☛

还huán

淳返朴|珠返璧|元返本|原反本|珠合浦

❸ 返本原|返老童|告老乡|借尸魂|买椟珠|讨价价|衣锦乡|以牙牙|以眼眼|欲说休|乍暖寒|得匣珠|反本元|反老童|锦衣乡|要价

❹ 合浦珠|倦鸟知|血债血|倦翼知|昼锦荣

还還

(7画)
❶hái

❷huán

【提示】辶,3画,旧字形4画,多一点; 第二笔宋体是横折,楷体是横折折撇。不,不要错写成横下一个小。

*还(還)hái

7画 辶部 副词。
(1) 仍然;依旧(表示没有变化): 他~是那么热情|他~在写。
(2) 更(表示进一层): 他比你~高|屋里的气温比室外~低好几度。
(3) 再;另外(表示有所增补): 洗完了衣服,~要做饭|写得快,~应当写得好。
(4) 放在形容词前,表示勉强过得去: 做得~不错|工作~顺利。
(5) 尚且: 一个月~做不完呢,十天就更不行了。
(6) 表示强调语气(有未曾料到之意): 他~真行|到这儿~真够远的。
 另见huán(160页)。


*还(還)huán

7画 辶部 
(1) 返回: ~乡|出门未~。
(2)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原|~他的本来面目。
(3) 使钱、物等回归: ~账|~书|偿~。
(4) 回报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 ~礼|~手|~嘴|以血~血。
(5) 姓。
 另见hái(143页)。

还還huán

西周金文以来的形声字。从辵(chuò,走路、步履踌躇义),睘(环本字)声。回,归。如:还家|还原。古代或“旋”。如:还师。近代草书楷化为“还”。现以为规范字。见《总表》。引申为回报。如:还礼|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又引申为偿。如:还钱。组词如:归还|偿还。以下各义古汉语仍为huán,近代以后说hái。由回、归义引申为仍旧,依然。如:乱离还奏乐(杜甫诗)|你还是那样。又引申为更。如:子孙还相保(晋陶潜诗)|今天比昨天还热。又引申为再,又。如:若为南国春还至(唐白居易诗)。另外,还有,还是。现代汉语读hái。

还還★繁◎常★常◎异


還,形声,从辵,睘(huán)声,本义读huán,返回,引申为恢复、归还、回转、回报等;又读hái,引申为副词,相当于“依然”“更加”等。汉代俗字、《简体字表》、《简化字表》简作“还”,据草书楷化。
【辨析】
❶还/环/旋 “还”和“环”都有回转、环绕义,读音相同。“旋”有旋转义,音义与“还”和“环”相近。这三个字是同源字。
❷还/返 见99页“返”。

(1)〈动〉恢复。
《醒》六一: 唬这们一遭,淹头搭脑、没魂少魄的,待四五日~不过来。
<方>今浙江宁波话有此义。
(2) 〈连〉表示假设。若;若或。
《醒》六九: 你既入了会,以后~有甚么善事,一传你要即刻就到;若有一次失误,可惜的就前功尽弃了。
另见hái(“还且”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