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近代治河方略和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近代治河方略和技术

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洪水暴涨,在河南兰阳(今兰考)铜瓦厢决口,从此河道发生了一次大的改道,改变了长期南夺淮河入海的流向,而折向东北,横穿运河,在山东利津注入渤海。因清政府未行治理,听任洪水泛滥,给河南、直隶、山东的部分州县带来了巨大灾难。在堵复决口、挽河回淮徐故道,还是因势利导、就新河筑堤、改行山东的问题上,清政府内部长期争论不休。由于清朝忙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之挽河归故工程艰巨,耗资庞大而就新河筑堤较为方便,使黄河应走新道的意见占了上风。光绪十三年(1887年),河决郑州,南流夺淮入海,次年堵筑后,确立了河行山东新道的意见。直隶、山东等沿河两岸人民,为抵御洪水,筑起了长埝,在此基础上,各县陆续修筑新河堤防。到光绪十年(1884年),铜瓦厢改道后的新河堤防已相当完整的建立起来。民国以来,军阀混战,国家分裂,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危难日重,此时,黄河的治理更加混乱,堤防、埽坝残破已甚,灾难频繁,30余年中决溢多达100多次。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当局以阻止日军西犯为由,掘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滔滔洪水穿堤而出,直泄东南,冲过淮河,而后分注长江、黄海,造成了跨越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广大的黄泛区,给灾区人民造成了惨痛的灾难。直到民国36年(1947年)才开始堵复,黄河才又回归豫鲁河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