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近代中国体育
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体育。中国近代体育的特点是欧美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体育同步发展。近代体育的发展,首推清廷废科举、兴学堂,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规定体操课为各级学校必修课,从根本上改变了汉代后封建教育中无体育内容的严重缺陷。欧美近代体育首先在学校中发展,早期内容主要是德、日兵式体操; 1924年后近代体育由学校进入社会,内容变为以田径、体操、球类运动为主的欧美近代体育,主要参加者是学校、军队和城市知识分子。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民国政府颁布了《国民体育法》、建立了由教育部领导体育工作的行政组织体制。精武体育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等体育团体先后建立,六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特别是一批体育专业学校的建立,培养出一批体育专业人才等,均应肯定是这一时期体育的进步与发展。这一时期中传统体育继续发展,在太平天国、捻军、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抵抗帝国主义入侵和反抗清廷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养生学与武术以其为几千年实践证明的在健身自卫、防病、治疗上的特殊效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并且长盛不衰。1927年张之江先生创建中央国术馆,宣扬中华武术,培养武术教师,对中华武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中国近代体育在世界上还是很落后的,中国人民体质轻细,平均寿命只有36岁;在远东运动会上的成绩逐届下降,参加三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未获一分,此一时期中国体育已降入历史上的低谷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