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血尿
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虽经详细检查找不到其他原因者,称为“运动性血尿”。有些人运动后出现的血尿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这就不属于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在文献上有的称为“运动后肾性血尿”、“运动员肾”、“运动性假性肾炎”或“足球血尿”。运动性血尿均在运动时发生,呈镜下或肉眼血尿,而以镜下血尿为多见。运动性血尿的发生率各界报道不一,多者达80.0%,少者仅5.3%(见表)。这可能与调查的对象、运动项目、运动量大小和诊断标准等因素的不同有关。运动性血尿以男性为多见。
运动性血尿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❶血尿的发生与运动,尤其是运动量的突然增加或强度增加过快有关。因此,运动新手突然加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季节和冬季训练开始时多见血尿。有的仅在身体局部负担量过大,例如腰部练习过多,跳动训练量(蛙跳、蹲跳、向上跳、单腿跳等)过大后出现。
❷停止运动后血尿消失很快。其半数病例在运动后第二次排出的尿中,已找不到红细胞,90%的人中血尿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最长不超过7天。
❸除血尿外,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肾功能试验、肾的X线等检查为正常。运动性血尿的真正原因和发生原理还不清楚。
有人把运动性血尿列入“特殊原因的肾出血”中,认为出血原因与肾的小血管瘤、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微结石等有关。
也有人强调运动性血尿与剧烈训练或比赛时腰部受到直接的外伤有关,尤其是在拳击、摔跤、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中常见。
另有人认为,蹲立姿势下运动易出现血尿,是与血管受挤压和牵扯有关。这是因为在此姿势下腹内压增高,压迫肝、下腔静脉、肾蒂,或将右肾压向前下方。尤其在连续长时间的跑、跳动作,使肾脏位置有所下降,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角度变锐,或者扭曲,使肾静脉压增高,从而导致红细胞漏出。由于原先有肾的疾病时,可由运动所诱发,所以决不可将运动后出现的血尿一概看作是运动性血尿。根据上述运动性血尿的各种特点,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炎等病因所引起的血尿,作出鉴别诊断。
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者应暂时中止运动,无主诉的镜下血尿的运动员可采取边运动边检查的方法,如要用药,可试用大剂量维生素C或中药治疗。一般停止剧烈运动后血尿即可逐渐消失,但也有反复发作者。
各项运动员运动后血尿的发生率(综合资料)
项 目 | 人数 | 血尿发生率 人数% | 报告者 | 备注 |
拳 击 | 103 | (73) | Amelar | |
拳 击 | 1518人次 | 986 (65) | Kleiman | |
摔 跤 | 140人次 | 67 (48) | 同上 | |
足 球 | 37 | 6(16.2) | Boone | 均为肉 眼血尿 |
足 球 | — | (55) | Alyea | |
足球(职业) | 30人次 | 21 (70) | Kleiman | |
足 球 | 68人次 | (15) | 国家体委体育 科学研究所 | |
冰 球 | 60 | (30.0) | 啥尔滨医科大 学 | |
篮 球 | 大学生 | 40人次 | 30 (75) | Kleiman | |
职业 | 28人次 | 20 (71) |
橄榄球 | | (80: | Alyea | |
划 船 | — | (55) | Alyea | |
公路自行车 | 9 | (33.3) | 吉林体育学校 | |
田 径 | | (80) | Alyea | |
田 径 | 71人次 | (39.1) | 南京医学院 | |
田 径 | 短跑 | 108 | (10.7~ 33.3) | 吉林体育学校 | |
审跑 | 80 | (21.2~50) | 同上 | |
长跑 | 32 | (27.5) | 同上 | |
超长跑 | 18 | (44.4) | 同上 | |
长 跑 | 401人次 | 33(8.2) | 国家体委体育 科学研究所 | 其中肉眼 血尿9名 |
长 跑 | 28 | 17(60.7) | 同上 | 其中肉眼 血尿10名 |
滑 冰 | 短距离(女) | 19 | (10.5) | 吉林体育学校 | |
短距离(男) | 18 | (16.7) | 同上 | |
长距离(女) | 19 | (5.3) | 同上 | |
长距离(男) | 16 | (12.6) | 同上 | |
少 年 田 经 | 短跑 | 16 | 4(25.0) | 湖南师范学院 | |
中长跑 | 16 | 1 (6.2) | 湖南师范学院 | |
体院学生 | 353人次 | 28 (7.9) | 成都体育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