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肌肉酸痛Yundongxing jirou suantong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刚开始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之后往往感到肌肉有酸痛感觉,这在运动医学中叫运动性肌肉酸痛。引起运动性肌肉酸痛的原因,目前还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乳酸堆积理论、肌肉痉挛理论、肌肉或结缔组织损伤理论。
❶乳酸堆积理论。简单地说是由于肌肉工作超过了其有氧供能的极限而造成的。因为肌肉收缩时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它们在肌肉收缩时分解放能,在肌肉松驰时又重新合成。重新合成过程就要靠体内糖酵解或糖和脂肪有氧氧化放出的能量。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而消除这些乳酸就需要氧气。在从事大强度运动时, 如果供氧系统所供给的氧气不足以消除乳酸,那么这些乳酸就会堆积在肌肉内。由于乳酸属于强酸,它刺激肌肉中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传导大脑皮层感觉区, 就会反射性的引起肌肉酸痛感觉。
❷肌肉痉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肌肉本身具有可塑性,在剧烈运动之后,部分肌纤维仍处于轻度收缩状态,这在运动生理学称为肌肉痉挛。肌肉处于痉挛状态,不仅导致肌肉僵硬,而且还挤压肌肉中的神经末梢,从而反射性的引起肌肉酸痛感觉。
❸肌肉或结缔组织损伤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在从事剧烈运动时,由于肌肉进行猛烈地收缩, 造成部分肌纤维或结缔组织撕裂, 从而引起酸痛感觉。
运动性肌肉酸痛是经常发生的, 关键在于如何尽快消除这种酸痛现象。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人们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❶静力牵拉法。在剧烈运动之后,体育教师除组织必要的放松活动之外,还应让学生认真做好静力牵拉活动, 特别对参加活动的肌肉尤为重要。静力牵拉法十分简单,即将肌肉先慢慢拉长,然后在拉长位置保持2—3秒静止状态。例如,对大腿前侧肌群做静力牵拉时,可让学生腹卧在地上将腿伸直,让另一名学生将其腿慢慢抬起,然后静置2—3秒钟再放下,如此重复2—3次即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有较好的效果。
❷热水浴或按摩。运动后有条件应进行热水浴或按摩, 这有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
❸针刺。实践证明,运动后用毫针(针灸用的细针)直刺或斜刺肌腹对消除肌肉酸痛有良好的效果。
❹服用维生素。每天服用维生素C100毫克, 连续服1—2个月可以起到预防运动性肌肉酸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