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计划和长远规划》
这是周恩来1963年12月2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第三部分节录。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批准了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和196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了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和1964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周恩来在会上就国内外形势和任务作了报告,并解答了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这部分节录说到过渡计划和长远规划问题。过渡计划指1963年到1965年的三年计划。为了摸索把马列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过渡到以后15年的三个五年计划,实现在基本上建成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我们需要有这三年的过渡,以便总结经验,全面安排,创造条件,全面跃进。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几年,我们想摸出经济建设的规律来,但由于求成心急,发生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和缺点。加上三年严重灾荒,苏联在1960年突然撤退专家,撕毁合同,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经过三年调整,我们克服了困难,开始了全面好转,打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基础。但今后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总结过去三个时期的经验,作出全面的安排,以创造出有利于今后长期规划的条件,完成历史的任务。我们要利用这三年过渡时期,进行这样的准备工作。关于长远规划,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6个:(1)农业的规划和技术措施。(2)工业交通的布局,地质勘察规划,国防工业规划和工业体制。(3)商业的全国布局和管理体制。(4)外贸规划。我们要在有利的条件下,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进口一些新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资料。需要在外贸工作上开展一个新局面。(5)在高等教育、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也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6)科学规划。(7)需要一个文化改革的规划。新闻、广播、体育也应该有长期的规划。(8)卫生工作,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要有长期的规划。(9)大中城市的建设规划。城市扩大应该有控制。(10)城市劳动力的安排和工资规划。(11)要将超过城市需要的那部分劳动力有计划地下乡上山,现正在进行规划。(12)物价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13)财政税收要有规划。(14)金融管理和信贷计划应有规划。(15)行政编制的计划。要使编制适合我们这样人口多、面积广的国家的需要,不是图案画式的千篇一律,而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16)政府应该有一套工作制度和办事的章程。全文约3 300字,载《周恩来经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