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人口与最优人口
过剩人口与最优人口是人口经济学中相互联系的两个范畴,也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口经济过程的基本出发点。过剩人口与最优人口所反映的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是否相适应,人口变动对经济是否起促进作用,是否处于最优状态,等等。
(1) 过剩人口
所谓过剩人口是指人口相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社会条件而言的过剩,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许多社会都曾出现过剩人口,并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的存在,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对于这种人口现象的理解,很多资产阶级人口学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说成是一种超出地球可供生活资料数量限度的人口,因此不可能对其实质作出正确的解释。这种“绝对过剩论” 的过剩人口观,以马尔萨斯为代表。而马克思的 “相对过剩论”,不仅是对 “绝对过剩论” 的有力批判,也是人口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它揭示了过剩人口的社会实质,并阐明了它的相对性、历史性以及存在的社会根源和客观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剩人口只是相对于一定的生产条件而言,因而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相对过剩人口。它根源于社会生产条件本身,即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制度。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是他们取得生活资料的唯一途径,一旦劳动者得不到生产资料(即就业手段),不能实现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也就相对生产条件而成为 “过剩” 人口。在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下,由于生产条件以及劳动者和这些生产条件发生关系的方式不一样,因此,不同社会的过剩人口形成的方式也不同,各具自己的特点。
在封建社会,决定劳动者能否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根本条件是封建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佃农如果不能向地主租到土地,便会成为过剩人口。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工人能否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人如果不被资本家雇佣,便会成为过剩人口,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之后,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存在着大量过剩人口,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后备军。这种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杠杆,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所赋予的历史特征。工人人口在不断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自己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它具有两个特征:
❶构成过剩人口的是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
❷这种过剩人口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甚至是生产力 “过剩” 的条件下出现的,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是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和停滞过剩人口。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产生过剩人口的客观必然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现过剩人口,这是因为:
❶社会主义建立后,难免带有旧社会的痕迹,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彻底消除。
❷对人口规律的认识也要有一个过程。
❸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人口与生产条件的关系问题。当然社会主义社会出现过剩人口只是暂时的现象,可以通过努力使之逐渐消失。
(2) 最优人口
最优人口是与生产条件最优结合的人口,即在数量、质量、分布、构成等方面和生产条件最优结合的人口。从数量上看,最优人口是过剩人口与过少人口的临界点上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是过剩人口,低于这个临界点是过少人口。从运动的观点看,最优人口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最优人口量和最优人口增长率。前者是静态考察的最优人口,后者是动态考察的最优人口。最优人口具有多种多样的规定性,如政治最优人口、军事最优人口、生态最优人口等。而最根本的规定性是由社会生产条件决定的,即经济最优人口,它是指能够实现最优人口经济效益的人口。在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虽然从理论上说也可以有每个社会自己理想的最优人口,但这只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虚假抽象。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有计划地调节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并使两种生产相适应,也才有可能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求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最优人口近似值,为规划两种生产,取得最优人口经济效益,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主义的经济最优人口,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实现最优人口经济效益的人口。它的主要衡量指标有: 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投入量; 按人口平均的技术设备、人口投资与技术投资的比例和设备的利用率; 等等。其中,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量更能直接地反映人口变动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劳动生产率而言,最优人口是介于由最优劳动生率所测定的人口限度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人口,以劳动投入量而言,经济最优人口是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相适应的人口。
如果把随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各个时点上的最优人口连接起来,便可描绘出一条最优人口的运动曲线,找出最优人口量的运动规律,从而预测最优人口增长率,即和最优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人口增长率,对于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目标和人口经济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