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辽陵及奉陵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辽陵及奉陵邑 辽陵及奉陵邑祖陵和庆陵是迄今所知有明确位置的两处辽代帝陵。祖陵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州城址西北2.5公里的一条袋状山谷中,内葬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贞烈皇后述律氏等人。山谷座落于群山环抱之中,谷间林木茂密。南面被称作“黑龙门”的谷口是进出的唯一通道,谷口东西两侧是高达70余米的陡壁,其间筑土墙连接,墙中央原有门楼建筑。在谷口内东侧的一个小山峦上尚存建筑遗址两处,址内有石龟趺一具,其周围多次出土刻有契丹文字的石碑残片,当为碑亭等建筑所在。作为奉祀的献殿等建筑遗址北距谷口不到2公里,在山谷中后部的西北方有一高大土丘,俗称“大券坟”,与史书记载相对照有可能是祖陵寝宫所在地。守护祖陵的奉陵邑祖州城位于林东镇西南约30公里处,三面环山,面向东南,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夯土城垣把祖州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周长1785米,四面各开一门,东、西、南三门并有瓮城;内城位于外城北部,城北侧东西并列三个高约2米的土台基址,原是置放太祖像和其生前遗物的主体殿堂;内城外东侧有两排州官衙署等建筑遗址,内城外西北隅的高台上有一座由六块巨大花岗岩石板搭筑的石屋址。从内城南门至外城南门有一条长约300米,宽约45米的大街遗址。庆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属大兴安岭山脉的庆云山麓,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及钦哀皇后、仁德皇后的东陵;兴宗耶律宗真及仁懿皇后的西陵、道宗耶律洪基及宣懿皇后的西陵的统称。三陵西北排列,均面向东南。由于时处辽代鼎盛阶段,陵墓建筑宏伟,随葬品丰厚而奢华,但战乱和盗掘,使庆陵地面建筑毁坏殆尽,墓内的随葬品大多也已流失,唯地宫内的大量壁画得以保存了下来。地宫由墓道、前、中、后室和四个侧室组成,宫内的门、壁、顶有砖砌的仿木结构,其上饰有浓郁契丹民族风格的彩绘,各室及墓道壁上均有壁画,尤以东陵的最为壮观,其各式与真人等高的人物画和巨幅四季山水,都是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佳作。庆陵南15公里是其奉陵邑庆州城址,地处查干木伦河西岸的冲积平原上。庆州城由平面呈“回”字形的内、外两城组成,外城现仅存西、北两面城墙遗迹。内城墙则保存较好,夯筑的城墙四面均设城门及瓮城,城内北侧有前殿、配殿、主殿等建筑的土台遗址,城内还发现有居民区、作坊区、寺院等大片建筑遗址。城的西北隅矗立着一座八角七级楼阁式辽代砖塔,俗称白塔,保存较完好,塔身上下布有各式人物活动、花卉、动物等浮雕,题材广泛,雕刻细致,是研究辽代文化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1988年国务院将辽陵及奉陵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元上都遗址 成吉思汗陵 ☛ 辽陵及奉陵邑 辽陵及奉陵邑辽祖陵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巴林左旗的一座小山谷中,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被葬在山谷中的西北坡上。现在的辽祖陵地宫墙身遗址已基本暴露于风景优美的山谷地表,遗址处布满琉璃残瓦和大小柱基。当年的辽祖陵筑造讲究、规模浩大,后遭金人洗劫,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地下的陵寝则因其实在坚实浩大,至今无法对其考察探寻。 ☚ 元上都遗址 成吉思汗陵 ☛ 辽陵及奉陵邑 辽陵及奉陵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林东镇西南石房子村,和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的白塔子(察罕城)。前者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陵墓及其奉陵邑祖州城,后者为辽圣宗耶律隆绪(982—1031)、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三陵及其奉陵邑庆州城。祖州城为耶律阿保机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出生地,故名为祖州城。祖陵在祖州城西北2公里的山谷中,有土墙和守卫建筑,周围山峰陡立,林木参天。陵墓的地宫石墙已暴露地表,附近有石雕大龟趺和刻有契丹文的残碑 庆州城垣残址,南北为930米,东西为1090米。建筑遗址较明显,高者达2.5米,地表遗物较多。西北部存有辽代释迦如来舍利塔。城外西北有伏虎林,为辽秋季捺钵所在。庆陵在城北约10公里的大兴安岭王坟沟中。三陵东西排列,均东南向,间隔2公里,均有陵门、享殿、羡道和前、中、后墓室、侧室,墓壁均有人物山水壁画。 画中四季风光,表现辽代皇帝“捺钵”场景。墓门、墓室为砖砌仿木结构,均有花鸟、龙凤、祥云、宝珠等彩绘,为已发现的辽墓彩绘中等级最高者。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进行调查和挖掘,随葬文物多已散失。 ☚ 辽上京遗址 辽祖州城遗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