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边塞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边塞诗

边塞诗

抒情诗之一种。主要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征战生活。边塞诗在汉魏六朝已经出现,但数量较少,至唐代高适、岑参等始大量创作,形成边塞诗派。

☚ 山水诗   送别诗 ☛
边塞诗

边塞诗

描写边塞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征夫思妇的怨苦以及反映边境战争的诗歌。它导源于汉魏乐府,造极于盛唐,继响于中晚,影响于宋明。钟嵘《诗品序》便把“鲍照戍边”看作“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也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边塞诗作家当以王昌龄、高適、岑参、李颀、李益为代表。他们的边塞诗,既表现了立功异域、战死沙场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反映了风沙之苦,锋镝之危,以及征夫思妇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还揭示了战士与将帅之间的阶级矛盾,展现了边区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

☚ 田园诗   赠答诗 ☛

边塞诗

以边陲战争与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产生于唐代。唐初,边疆战争频繁,一些怀有建功立业抱负的知识分子纷纷从军边塞,并以边防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至盛唐时,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边塞诗的内容复杂多变,有借边疆壮丽雄奇景象表现诗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者;有抒发慷慨御侮的爱国思想者;有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之情者;有诅咒不义战争者。体裁上以五言、七言古诗、绝句为主。其风格,或气势奔放,或激昂慷慨,或幽怨缠绵。

边塞诗

边塞诗

以边陲战争、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产生于唐代。唐初,边疆战争频繁,一些怀有建功立业抱负的知识分子纷纷从军边塞,并以边防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盛唐时,随着对外战争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代表作品有高适的 《燕歌行》、《蓟中作》、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等。其内容多结合壮丽、雄奇的边境景象,表现诗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之情及边塞军旅的荒凉艰苦生活,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边疆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体裁上以五言、七言古诗、绝句为主,大多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是唐诗中“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田园山水诗   咏史诗 ☛
边塞诗

357 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作,是盛唐重要的诗歌流派。高适、岑参是最杰出的代表,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灏、李颀等人也属此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边塞生活的亲身经历,因此他们的作品,或表现戍边将士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或描写边地绝域瑰丽奇特的风光,或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大都写得气势豪迈、格调高昂、意象雄奇、别具情致,表现了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该派创作数量繁富,名篇迭出。如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等,皆是传诵不衰的佳作。

☚ 田园诗   初唐四杰 ☛

边塞诗

盛唐时形成的描绘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军旅生活的诗体、诗风。以高适、岑参为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故又称“高岑诗派”。风格多豪放雄浑。

边塞诗bian sai shi

frontier poetry; poetry popular or originated at border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