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曲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曲品

曲品

戏曲论著。明吕天成作。载明天启以前传奇作者九十人,散曲作者二十五人,传奇作品一百九十二种。对嘉靖以前的作者、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以后的作者和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再分上中下三等,各加评语。对剧本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等问题亦兼有论述。是一部评论传奇作家和作品的专著。后来又有作者万历四十一年增补本,戏曲作者增至九十五人,传奇作品增至二百一十二种(释曲部分的南戏、传奇和杂剧三十五种尚未计算在内),但流传不广。建国后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三家村老委谈 ☛
曲品

曲品

戏曲论著。明吕天成著。二卷。上卷评戏曲作家九十五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下卷评戏曲作品二百十种。凡是明代嘉靖以前的作家、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称为《旧传奇品》;隆庆万历以降的作家、作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称为《新传奇品》。对所列各作家、作品均作简略评述,为戏剧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在这些品评文字中,贯穿着一些重要观点。关于“本色”与“当行”问题,书中认为“本色”在于“别有机神情趣”,即具有独特的内在精神;“当行”在于“自有关节局概”,即处理好结构之类技巧问题。通过对沈璟、汤显祖创作风格的比较,提出一个著名主张:“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这种“双美”主张在后人的曲话及戏曲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影响。书中转述了孙鑛的“南戏十要”,从选材、关目、词采、音律诸方面提出戏曲创作的十大艺术标准;《曲品》正是以这“十要”为准则,展开戏曲批评。《曲品》今存有曾习经传钞本、清河郡黑格钞本以及清华大学藏乾隆杨志鸿钞本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系用清河郡本及曾钞本系统各版本综合汇订。吴书荫撰《曲品校注》系以杨志鸿钞本为底本而校以各种传本。

☚ 太霞曲语   金陵琐事 ☛

曲品

戏曲论著。二卷。明吕天成撰。吕天成(1580—?),字勤之,号棘津、郁蓝生;一说名文,字天成。浙江余姚人。万历间诸生。其家藏戏曲剧本甚富。父吕姜山为汤显祖同年进士,也爱好戏曲。吕天成平生最服膺沈璟,与王骥德也为文字交。著作有《烟鬟阁传奇》十多种,杂剧八种,大多已佚,现存《齐东绝倒》一种。在创作思想上,吕天成经历了“文采一格律一双美”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曲律》称其“所著传奇,始工绮丽,才藻烨然;后最服膺词隐,改辙从之,稍流异质,然宫调、字句、平仄、兢兢毖慎,不少假借”,沈璟亦说他的作品“格律精严,才情秀爽”,在创作上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音律与才情“合之双美”的戏曲理论主张。

吕天成的《曲品》,是明代传奇作品的评论集。上卷专评作家,评判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下卷专评作品,评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凡是明代嘉靖以前的作家作品共分神、妙、能、具四品,称之为《旧传奇品》,隆庆、万历以来的作家作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称为《新传奇品》。这是他仿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画品》例,有意识地将“品”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引入戏曲领域。

通观《曲品》全书的戏曲评论,可知吕天成的批评途径大致是以孙鑛的“南戏十要”为准绳,概言之,即从戏曲情节结构、搬演、音律、词采、脱套、关风化等几方面入手。如对于戏曲情节结构,吕天成强调“奇”、“佳”和“新”,对于戏曲内容,则推重“有关风化”,关于戏曲音律和词采的关系,吕天成提出“双美说”,即“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同时,吕天成《曲品》还强调“搬演”,即戏曲的舞台性效果。《曲品》虽然是一部戏曲评论著作,但理论思想也较为丰富。突出的有如下几点:一、杂剧传奇比较论。吕天成认为:“杂剧北音,传奇南调,杂剧折惟四,唱止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所评颇为精到。二、对于沈汤的评价和理论总结。沈、汤之争是明中叶曲坛之盛事,体现了不同的戏曲创作理想和理论观点。吕天成认为:“不有光禄,词硎弗新,不有奉常,词髓孰抉?”充分肯定两者各自的功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之双美”的主张,这在戏曲史上有广泛影响。三、关于“本色”、“当行”的理论思想。吕天成认为,“当行兼论作法,本色专指填词”。曲词的本色在于“别有机神情趣”,当行则“自有关节局概”,即要处理好结构等技巧问题,并认为本色与当行是有联系的,“果属当行,则句调必多本色,果具本色,则境态必是当行矣。”

《曲品》还保存了大量的作家生平史料和剧目内容,从而为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品”的形式来评论戏曲作家作品这种戏曲批评形式自吕天成始,自此以后,这种形式在戏曲批评史上日见其多,成为戏曲批评的一个重要形式。作为草创之作,《曲品》自不免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如品评时分等级太多,将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列入一个品级等,均是不够科学的,对此,王骥德在其《曲律》一书中曾经提出过批评。

此书初稿完成于1602年,1610年应王骥德建议对旧稿加以更订,成现在常见的通行本《曲品》,1613年又有增补。增补本《曲品》1791年由杨志鸿过录,现藏清华大学图书馆,是目前唯一善本。明刻本均已佚。现还有暖红室刻本、《曲苑》本等,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曲品

曲品

明·吕天成撰。二卷。天成 (1580—1618),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郁蓝生。余姚 (今属浙江) 人。神宗万历间诸生。此书成于熹宗天启三、四年间。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论作品。记载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将世宗嘉靖以前的作家,作品分成四个品级,穆宗隆庆以后作家、作品分成九个品级,并各加短评,大抵以音律为标准。故不仅是一部评论明代戏曲作家、作品的著作,而且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传奇作家略传和目录。从这里可以知道许多不见于他书记载的作家和许多已佚作品的内容,具有很高的资料参考价值。
其论曲非常推崇沈璟严守格律的主张,但对其中的片面性则有所认识,故于汤显祖亦颇有好评。谓“天壤间应有此两项人物。不有光禄 (沈璟),词硎不新; 不有奉常(汤显祖),词髓孰扶? 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不为无见之论。关于“本色”,提出了独自的见解,认为戏曲语言“别有机神情趣”,方为本色,而非仅在于“摹勒家常语言”,或“袭朴淡以充本色”。书中还明确提出戏曲批评的原则: 即注意作历史的分析比较。有暖红室刻本、《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 唐音癸签   远山堂曲品 ☛

曲品

❶曲论。明吕天成(约1573—?)撰。二卷。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浙江余姚人。万历诸生。工古文词,精音律。有剧作八种,均佚。此书约成于天启三、四年(1623—1624)间。载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评作品。不仅为评论明代戏曲之作,且为现存最早一部传奇作家传略和目录。由此可知诸多不见于他书记载之作家及诸多已佚作品之内容梗概。有清末民初暖红室刻本,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出版吴梅校本,《曲苑》本等。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本,最为精审。
❷明郁蓝生撰。三卷。蓝生,东海(今属江苏)人。字号仕履未详。此编成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约八千字。卷上分“神品”、“妙品”、“能品”、“具品”诸类,品评传奇作家。又以上中下三类评论,三类中又各分上中下三类,品评至细。如评沈璟及汤显祖为“上之上”,评曰:“此二公者懒作一代之诗豪,竟成千秋之词匠。盖震泽所涵秀,而彭蠡所毓精者也。”颇有见识。卷中列“古人传奇总目”,囿于见闻,仅列二百余目,然颇有价值。黄文晹《曲目》多取材于此。近人王国维以为“盖著录戏曲之书,除元钟丑斋《录鬼簿》、明宁献王《太和正音谱》外,以此为最古矣。”卷下分类品评传奇作品。《琵琶记》等人“神品”,《荆钗记》等入“妙品”,《白兔记》等入“能品”。每条之下有细致论述。以品评甲乙之法评论戏剧、散曲,用诗家评法于梨园,所见虽未必公允,而论述充足、观点鲜明,亦可成一家言。有《曲苑》本。

曲品

曲品

戏曲论著。二卷。明吕天成撰。吕天成(1580—?),字勤之,号棘津、郁蓝生;一说名文,字天成。浙江余姚人。万历间诸生。其家藏戏曲剧本甚富。父吕姜山为汤显祖同年进士,也爱好戏曲。吕天成平生最服膺沈璟,与王骥德也为文字交。著作有《烟鬟阁传奇》十多种,杂剧八种,大多已佚,现存《齐东绝倒》一种。在创作思想上,吕天成经历了“文采一格律一双美”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曲律》称其“所著传奇,始工绮丽,才藻烨然;后最服膺词隐,改辙从之,稍流异质,然宫调、字句、平仄、兢兢毖慎,不少假借”,沈璟亦说他的作品“格律精严,才情秀爽”,在创作上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音律与才情“合之双美”的戏曲理论主张。
吕天成的《曲品》,是明代传奇作品的评论集。上卷专评作家,评判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下卷专评作品,评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凡是明代嘉靖以前的作家作品共分神、妙、能、具四品,称之为《旧传奇品》,隆庆、万历以来的作家作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称为《新传奇品》。这是他仿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画品》例,有意识地将“品”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引入戏曲领域。
通观《曲品》全书的戏曲评论,可知吕天成的批评途径大致是以孙鑛的“南戏十要”为准绳,概言之,即从戏曲情节结构、搬演、音律、词采、脱套、关风化等几方面入手。如对于戏曲情节结构,吕天成强调“奇”、“佳”和“新”,对于戏曲内容,则推重“有关风化”,关于戏曲音律和词采的关系,吕天成提出“双美说”,即“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同时,吕天成《曲品》还强调“搬演”,即戏曲的舞台性效果。《曲品》虽然是一部戏曲评论著作,但理论思想也较为丰富。突出的有如下几点:一、杂剧传奇比较论。吕天成认为:“杂剧北音,传奇南调,杂剧折惟四,唱止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所评颇为精到。二、对于沈汤的评价和理论总结。沈、汤之争是明中叶曲坛之盛事,体现了不同的戏曲创作理想和理论观点。吕天成认为:“不有光禄,词硎弗新,不有奉常,词髓孰抉?”充分肯定两者各自的功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之双美”的主张,这在戏曲史上有广泛影响。三、关于“本色”、“当行”的理论思想。吕天成认为,“当行兼论作法,本色专指填词”。曲词的本色在于“别有机神情趣”,当行则“自有关节局概”,即要处理好结构等技巧问题,并认为本色与当行是有联系的,“果属当行,则句调必多本色,果具本色,则境态必是当行矣。”
《曲品》还保存了大量的作家生平史料和剧目内容,从而为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品”的形式来评论戏曲作家作品这种戏曲批评形式自吕天成始,自此以后,这种形式在戏曲批评史上日见其多,成为戏曲批评的一个重要形式。作为草创之作,《曲品》自不免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如品评时分等级太多,将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列入一个品级等,均是不够科学的,对此,王骥德在其《曲律》一书中曾经提出过批评。
此书初稿完成于1602年,1610年应王骥德建议对旧稿加以更订,成现在常见的通行本《曲品》,1613年又有增补。增补本《曲品》1791年由杨志鸿过录,现藏清华大学图书馆,是目前唯一善本。明刻本均已佚。现还有暖红室刻本、《曲苑》本等,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 曲律   远山堂曲品剧品 ☛
曲品

曲品

(明)吕天成作。2卷。收录明天启以前传奇、散曲作家150人及作品目录192种。

☚ 太和正音谱   远山堂曲品剧品 ☛

曲品

二卷。明吕天成(1577? —1614?)撰。吕天成字勤之,别号棘津,又号郁蓝生,东海余姚(今属浙江)人,诸生,工古文辞,幼年嗜曲,稍长即能填词。有《烟鬟阁传奇十种》及其他小剧二三十种。《曲品》分上下二卷,上卷以评论作者为主,分为作旧传奇者及作新传奇者两部。作旧传奇作者评论元及明初的高则诚等八人,分为神、妙、能、具四品;作新传奇者评论嘉靖至万历年间自沈璟至朱从龙等八十人,又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复分为上、中、下三等。后又附论作南戏者徐渭、汪道昆二人及作散曲者周宪王等二十五人。下卷专论作品,于旧传奇部分,就四品分论高明《琵琶记》等及无名氏之作二十七种;于新传奇部分,就三品九等分论沈璟等及无名氏之作共一百六十四种。本书著录了一百九十一种传奇目和若干已佚传奇的内容,保存了传奇作者的一些史料,是著录明代传奇目最可靠的文献。但也有一些颇为著名的作品未加著录。在评论中,概用骈句,分类过细,语多空泛,“于诸人概饰四六美辞,如乡会举主批评举子卷牍,人人珠玉,略无甄别。”(王骥德《曲律》卷四)此书曾有明刊本,已佚。后通行各本均以曾习经藏抄本为祖本,贵池刘世珩从其抄出,后于宣统间暖红室《汇刻传奇》据以附刻于后,此后有吴梅校北京大学排印本 (1918年初版,1922年再版)、《曲苑》石印本(1912年古处流通印)、《重订曲苑》 石印本 (1921年古书流通处印)、《增补曲苑》排印本 (1932年上海、杭州六艺书局刊行,题圣湖正音学会增校)。以上各本均与清高奕《传奇品》合刊,两书互为混误,已不是《曲品》的本来面目。《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把吕天成的 《曲品》单独收入第六集。

《曲品》qu pin

Classification of Plays→吕天成 (Lü Tianche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