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善恶顺逆
主要根据四诊来观察疮疡的局部症状和全身情况,以辨别证候的善、恶、顺、逆从而判断疾病的预后,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所谓善、恶,是结合全身症状以观察脏气是否受损; 顺、逆是指局部症状表现好坏。凡疮疡见五善者,顺而易治;见七恶者,逆而难疗。故《疡科心得集》谓:“五善见三自吉,七恶有二即凶。”这是前人在治疗疮疡的实践中总结出观察病情的经验,在医疗实践中也有其一定的指导作用。
(1)善证:
❶精神清爽,语言流利,舌质润泽鲜明,无烦躁,不口渴,醒时安静,睡眠正常,谓之心善。
❷身体灵活不沉重,情绪安定,无恼怒及惊恐现象,指(趾)甲红润,二便通畅,谓之肝善。
❸唇色泽润,饮食知味,食欲正常,大便和调,疮疡已溃者脓稠黄而无恶臭,谓之脾善。
❹声音响亮,皮肤光滑润泽,呼吸均匀,无喘咳嗽痰,谓之肺善。
❺无午后潮热,口不渴而齿润泽,小便清长,夜卧安静,谓之肾善。
(2)恶证:
❶神志模糊,时有谵语妄言,心烦口舌干燥,疮色紫黑,谓心恶。
❷身体强直,双目斜视或上视,时作惊搐,疮口时流血水,谓肝恶。
❸胃纳日减,日渐消瘦,疮形平塌而木硬,脓液稀而臭秽,谓脾恶。
❹皮肤枯槁,呼吸喘促,鼻翼煽动,痰多音喑,谓肺恶。
❺面色黯黑,阳萎囊缩,引饮而咽干不解若火燎,谓肾恶。
❻全身浮肿,肠鸣泄泻,频频呕吐呃逆,谓脏腑衰败。
❼疮形倒陷,颜色紫黯,时流污水,四肢逆冷,大汗淋漓谓阳脱。
(3)顺证:
❶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根脚不散而紧束。
❷成脓早,顶部高起,皮薄光亮,根脚收柬。
❸溃后脓液稠厚,为黄白色脓液,无臭味,腐肉易脱,肿消痛减,疮面红活而润,食欲增进。
❹脉象溃前有余,溃后不足。
(4)逆证:
❶疮疡初起形如粟米,四周漫肿坚硬作痒而不甚痛,颜色紫黯不泽。
❷疮势已成,但四周肿硬,疮顶软陷,不脓不腐,色如猪肝。
❸溃后表皮糜烂无脓,腐肉不脱,肿痛不减。
❹溃久脓水不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疮口边缘变硬。
以上所述的善、恶、顺、逆是观察疮疡轻重的标志。疮疡重证,在正邪斗争过程中,早期由于邪毒方盛而正气一时不能抵御或治疗攻伐太过,或由于体质素弱,后期正气衰败而未能及时采用补托都会出现恶、逆证侯,如三陷证等。总的来说,善证、顺证属病轻而浅,正气未伤;恶证、逆证属病重且深。病情是不断变化的,遇善证、顺证不能因其善、顺而粗心大意,致生他变。遇恶证、逆证不能因其恶、逆而不敢大胆施治。前人所谓“不治”、“难治”之病,我们及时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也能转为善证、顺证,不少危重病人是可以获得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