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辞赋大辞典︱前言 前言 辞赋乃我国古典文学之一种特殊体裁,它兼有韵文与散文之长,既音节浏亮,又恣肆汪洋,在诗歌、散文、戏曲、小说诸种文体中独树一帜。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其主要特色。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诗歌等四种文体,却没有辞赋。从这一意义上说,辞赋是中国文学的独特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辞赋勃兴于先秦,屈原为我们留下《离骚》等光辉篇章,下启汉赋,衣被百代;大盛于两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彪、班固、张衡、赵壹、蔡邕等都是“辞赋之英杰”。他们许多杰出的作品,不仅多方面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面貌和文人心态,而且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美文学高潮,为魏晋文学的自觉开辟了道路。魏晋南北朝时期辞赋与五言诗争雄竞秀,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九愁赋》,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向秀的《思旧赋》,潘岳的《西征赋》,陆机的《文赋》,木华的《海赋》,鲁褒的《钱神论》,陶渊明的《闲情赋》、《归去来兮辞》,谢灵运的《山居赋》,谢庄的《月赋》,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恨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艺术表现的精美方面超越汉赋,这是辞赋创作的又一辉煌时期。隋唐至晚清,诗、词、散文、戏曲、小说竞吐奇葩,辞赋在文坛的地位不像以前那样显赫,但仍然因时递变,推陈出新,代有佳作,其中的不少篇章至今脍炙人口,传诵不衰。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辞赋文学不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求变求新,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无数艺术珍品,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其它文学样式的创作。以对唐诗的影响为例:初唐四杰为了扭转当时柔弱的诗风,自觉地借鉴汉赋,创作了《帝京篇》、《长安古意》等气势宏伟的诗篇;杜甫的五言杰作《北征》,从命题到谋篇,都有取于班彪的《北征赋》;韩愈不满于俗浅诗风而救之以汉赋的古奥宏肆,甚至以赋为诗,长篇五古《南山》便是典型例证;唐人的许多乐府歌行名篇,大都从辞赋中广摄营养,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鸣皋歌送岑征君》等,连不少句型都取法辞赋。 与数千年的辞赋创作相适应,辞赋研究也有长足的发展。赋论、赋话、辞赋作品的整理汇编,以及辞赋作家、作品的研究专著和辞赋史专著等等,层出不穷,为促进我国辞赋文学的繁荣从另一侧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丰硕的辞赋创作成果和研究成果,都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需要挖掘和总结、推广和发扬,以便推动当前辞赋的深入研究,促进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建设。 编写本辞典的计划肇始于1990年济南首届国际赋学讨论会,至今历经三载,始克成功。 全书由我作总体指导,徐宗文具体操作包括研定体例与词目,撰写样稿,各位编委分工负责,最后由徐宗文统一定稿。 参加本书编写、付出主要劳动的有:先秦两汉曹道衡、康达维,魏晋南北朝章沧授,隋唐五代叶幼明,两宋暨辞赋理论万光治,辽金元明清康金声、赵乃增、许结,辞赋词语暨典故轶事毕万忱,辞赋体类暨论著索引王琳,辞赋文集曹明纲、何新文。凡属“辞”类词条,包括辞赋人物、研究专著等,绝大部分由周建忠承担前期工作。由于上述诸君的全力协助,这部辞典才得以最后完成,特此郑重说明。 最后需要感谢的是,本书所聘顾问都对本书的编写方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马积高、曹道衡、毕万忱、龚克昌、康达维、何沛雄所示尤多。本书的编纂出版,是海内外学者共同劳动的成果,其间凝聚了老一辈专家和一批青年学者的多年心血。 饶宗颐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我们更加难忘,谨对他表达最诚挚的谢意。霍松林 1994年7月18日 |
☚ 辞赋大辞典︱傅抱石《九歌图·山鬼》 辞赋大辞典︱宋苏轼自书《赤壁赋》 ☛ 00013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