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黄沙道:在今江西上饶西。别枝:飞离树枝。社林:有土地神庙的树林。见:现。

入选理由

夜景全由声色组成,名句句句是景,如临其中。

诗词赏析 作者由于主张抗金而与权贵政见不合,不仅遭贬到外地去做官,还有长期赋闲的时候。本篇就是他长期居住在上饶带湖时的作品。

白描写景是本篇特色,模糊视觉之景,突出听觉和嗅觉之景更是本篇特色。两者真可带你进入夜行之中。上阕写月色明亮,是实景,也是可以夜行的条件。半夜蝉鸣,正是因月光明亮的刺激产生的。不过月光再明亮也到处有暗影。树丛中的鸟一下飞离枝头,是受到作者突然到来的影响,人是看不见鸟鹊的。也有人认为鸟是因月光太明亮而飞。“稻花”两句是名句,作者运用了拟人和幻觉的表达方式,主观上将蛙声当做是预报丰收年的声音,这是突出听的效果,但还有嗅到的稻花香气作为理解蛙声的依托。下阕还是看和听的兼用,看的方位很有变化,让明暗和虚实得到了恰当的结合。先看天,后听地,似明非明,最后仍以暗影结束写景。因为视野有限,只有天上的景物清楚,天落雨而有感觉。稀疏的落雨正是夏季的特征,所以前两句也是写景名句,尽管前人已经有“七八个星犹在天”,“有时三点两点雨”的诗句。结尾两句是叙述也是抒情,抒发了闲居时不得志的苦闷。“旧时”表示已经到过此地,很可能是常行此道。“茅店”是供人住和吃的地方,作者很可能常到此饮酒。“路转”一句可以读出作者急迫想到茅店的心情。“忽见”就是突然出现在眼前,当然含着作者的喜悦心情,因为到那里可以喝酒解闷了。


唐宋词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黄沙:指黄沙岭,在上饶西面。②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转拐弯处。

【译文】 明月之光惊起了枝头栖息的喜鹊,半夜里凉风习习,蝉也随着叫唤。稻花香里传来一片欢快的蛙声,象是在向人们汇报一个大丰年。

七八个星星镶嵌在很远的天边,两三点细雨飘洒到了山前。那片熟悉的茅顶酒店现在怎么不见了?拐弯过了溪桥,它就在土地庙的树林子边!

【集评】 清·许昂霄: “后叠似乎太直,然确是夜行光景。”(《词综偶评》)

现代·顾随:“稼轩之词,固以意胜。以意胜,则不能无所谓。此稻花香中蛙声一片,固与《鹊桥仙》中之‘千顷稻花,‘一天风露”同其旨趣。然彼早酿成,此曰丰年,彼为因,为辛苦,此为果,为享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真乃鼓腹讴歌,且忘帝力于何有,千秋之盛事,而众生之大乐也。而稼轩之所以为稼轩者乃于是乎在。尚何须说‘别枝惊鹊’、‘半夜鸣蝉’之簇簇新,与夫稻花、鸣蛙之于鼻根、耳根,异乎其他诗人词人所染之香尘、声尘也耶?复次,过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联,粗枝大叶,别具风流。元遗山《论诗绝句》盛称退之《山石》句之有异于女郎诗。持以较此,觉韩吏部虽然硬语盘空,而饰容作态,尚逊其本色与自然。”(《倦驼庵稼轩词说》卷下)

【总案】 此词为稼轩农村词中较有代表性的名篇。优美的夏夜之景,以轻快灵活的抒情笔调出之。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似乎随意拾取,略加点染,置入画面,粗枝大叶,别具风流。疏淡的自然景色适足以反映作者胸次旷达,略无纤尘。闲情与美景融合在一起,几乎不可分。其长处不止情景逼真,更在于境界高洁、清新、自然、平淡。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为题材的佳作。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南。社林,土地庙四周的树林。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绘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写来,有“明月”,有“清风”,有疏“星”,有微“雨”,也有鹊声、蛙鸣、蝉叫,还闻到了稻花的芳香,向行人报道着丰收的年景。走得久了,溪回路转,茅店忽然映现,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反映出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显示出他对农村生活的爱好。作者对于景色的描绘生动逼真,氛围的渲染与烘托和感情抒发互为融合,恬静自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