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祝英台近 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①宝钗分:指情人分手时用女方头上金钗擘为两股以赠别。古代多有这种做法。宋以前诗中屡见,南宋时犹盛行。桃叶渡: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传说东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曾在此渡水,献之作《桃叶词》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该地因此得名。这里借指情人分别之地。南浦:南朝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后以之泛指分别之地。②觑(qu去):斜视。花卜归期:以所簪花瓣的数目来预卜离人的归期。

【译文】 摘下发髻上的宝钗分作两股,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别在桃叶古渡,那分手的地方景色多么凄暗,垂柳笼罩着重重的烟雾,从那天起我就害怕登上高楼,因为十有九天都风狂雨怒。满眼是纷纷飘落的红白花片,看上去真叫人万分悲苦。这种残败的情景无人来管,更有谁来把黄莺的啼叫给我劝住?

我斜眼看着鬓边戴的花朵,把它取下来数数花瓣的数目。用花瓣来测定他的归期,才把花插回,不放心又取下来重数。夜深了,我在昏暗的灯下躺进罗帐,睡梦中都在泣不成声地哭诉:“春天啊,都因为你的到来,给我也带来了忧愁满腹。现在你回到什么地方去了,却不懂得把愁带回原处!”

【集评】 宋·刘克庄:“雍陶《送春》诗云:‘今日己从愁里去,明年莫更共愁来。’稼轩词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和愁将去’。虽用前语,而反胜之”。(《后村诗话》前集卷一)

宋·陈鹄:“余谓后辈作词,无非前人已道底句,特善能转换尔。……辛幼安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人皆以为佳。不知赵德庄《鹊桥仙》词云:‘春愁元是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盖德庄又本李汉老《杨花》词:‘蓦地便和春,带将归去’。大抵后之作者,往往难追前人。”(《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

宋·魏庆之:“‘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下略)’此辛稼轩词也。风流妩媚,富于才情,若不类其为人矣。……盖其天才既高,如李白之圣于诗,无适而不宜,故能如此。”(《诗人玉屑》卷二十一)

宋·张侃:“辛幼安《祝英台近》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又不解和愁归去’。王君玉《祝英台近》云:‘可堪妒柳羞花,下床都懒,便瘦也教春知道’。前一词欲春带愁去,后一词欲春知道瘦,近世春晚词少有比者。”(《张氏拙轩集》卷五)

宋·张炎:“辛稼轩《祝英台近》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下略)’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故其燕酣之乐,别离之愁,回文题叶之思,岘首西州之泪,一寓于词。若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是亦汉魏乐府之遗意。”(《词源》卷下)

清·沈谦:“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填词杂说》)

清·张惠言:“此与德佑太学生二词用意相似。‘点点飞红’,伤君子之弃。‘流莺’,恶小人得志也。‘春带愁来’,其刺赵、张乎?”(《词选》)

清·谭献:“‘断肠’三句,一波三过折。末三句,托兴深切,亦非全用直笔。”(《谭评词辨》卷二)

现代·唐圭璋:“此首借闺怨以寄意。《贵耳集》谓因吕正己之女而作,殆非其实。就词论,则温柔缠绵,一往情深。上片言人去后之冷落,下片言盼归之切。起言别时凄景,次言别后懒情。……换头三句,觑花卜归,才簪又数,写盼归之痴情可思。‘罗帐’两句,言觑卜无凭,但记梦中哽咽之语,情更可伤,末用雍陶‘今日己从愁里去,明年莫更共愁来’送春诗,但以问语出之,韵味尤厚。”(《唐宋词简释》)

【总案】 这是一首由男子代女子言情(即代言体)的闺怨词。它写一个女子春末因景伤情、苦苦思念和埋怨久出不归的情郎的种种情状。全词温婉缠绵,一往情深,若不类稼轩之为人。前人多有赞颂之语,此不具引。唯沈谦所谓“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云云,最为简切精当。需要指出的是,前代颇有一些论者无视此词确为一首写儿女柔情的天然好词的事实,硬作比附,认为它是借闺怨以寄托政治情怀。其中张惠言之说,尤为牵强附会。这些说法都不足为信。我们应该允许稼轩这样一位豪侠之士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允许他把男女恋情形之于小词,而决不要把他歪曲成一个无时无处不谈政治的道学先生。至于南宋有好事者进行无聊编造,硬说此词是写作者与官僚吕正己之女的关系,那就更与词意不合,毫无根据,前人对此已经驳正,这里就不来详细介绍了。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祝英台近 晚春》·辛弃疾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著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 “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大家风度的表现。只不过这首词作,感情表现更为细腻罢了。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蓼园词选》云: “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上片起头: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濛的杨柳岸边,情凄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常见的以香草美人作为感情渲泄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辛弃疾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法。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手后,登楼远眺,怀念离人,已是使人不胜其感情负载了,更何况又总是十日有九日地遇到那风雨晦冥的时节呢?刮风下雨,虽能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因;风雨晦冥,大自然的阴冷更加深离人的凄苦情怀,这又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因素。只此一句话,就有多层涵义,层层深入,对比映衬,令人不忍卒读!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落花不要飘零了吧,啼莺也不要叫唤了吧,但都无法摆脱心中那不绝如缕的忧愁,简直叫人断肠了!这是何等深沉曲折的笔触啊。“都无人”和“更谁唤”,加强了那种寂寞凄清、无处寻求知音的氛围。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下片,“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作者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闺中少妇那复杂的感情。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写她即使昏然入睡之后,还哽咽叨念,春天到来,把忧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给带走呢?这也就是说,季节变了,远方的游人啊,怎么还不回来呢?描写思念远人归来之情,真是无以复加了。作者把人物感情写得如此细腻而缠绵,如同沈谦所形容的,使人“魂销意尽”,艺术的魅力竟是那么强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