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霸王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霸王祠

 位于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一公里处的凤凰山上。又名霸王庙、项王庙、项羽庙、项王祠。秦亡后,项羽与刘邦“楚汉相争”,公元202元,项羽兵败乌江(今和县东南)自刎,墓葬于此。唐初立祠祀之,后由唐少监李阳冰篆额“西楚霸王灵祠”。原祠有正殿、青龙宫、行宫等建筑共99间半。传说在封建时代,正式帝王才能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终未成帝业,故少半间。唐以后,霸王祠屡加修缮和扩建,内有霸王、虞姬、范增等塑像及钟、鼎、匾、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杜牧、苏舜钦、王安石、陆游都到此游览,并留有题诗。霸王墓又称项王墓,在霸王祠后。项羽自刎后,人们将其衣冠葬于此地,实为衣冠冢,称“乌江冠冢”。墓隆起呈椭圆形,砌以青石,墓上苍松摇曳。墓前立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和州知州谭之凤题“西楚霸王之墓”石碑。
 〔古诗文赏析〕 题乌江项羽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项羽乌江自刎,是司马迁《史记》中着力记述的历史事件,也是后人常引以为口实的历史教训。司马迁在叙述这件历史事件时饱含深情,感动了无数读者。历代诗人到乌江题咏怀古不计其数。人们为西楚霸王未能完成大业而叹息,为英雄的穷途末路而悲哀。许多人的立论往往站在同情项羽的立场上,认为他不该自杀,说:“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颇有远见卓识的大文学家王安石则不这样认为。他以冷静的政治家头脑,从战场大势已去和江东子弟不肯再为项羽效力两个方面,道出其中成败的奥秘。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楚汉相争,各种大规模的战斗已发生过无数次,何止百战。对于跟随项羽作战的大将与士兵来说,他们已深感疲劳和悲哀。疲劳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失去战斗力。项羽有妇人之仁慈,却拙于智谋,屡屡失利,“壮士哀”因而不可避免。“中原一败”应该看做是历次战争失利的总和而不仅仅局限于一场战斗。经过数次大战之后,楚汉双方实力高下已充分显示出来,楚军败局已定,无可挽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是针对杜牧诗句而言的。杜牧也算得上是有军事家、政治家头脑的人,但在项羽能否重振旗鼓、卷土重来的问题上的认识还是书生之见,意气用事。也许这只是杜牧年轻气盛时的负气之言。王安石的头脑则比较冷静,他尊重历史事实,不为传说和同情心所动,严肃地指出其中的历史性规律,失人心者失天下。项羽尽管为天下豪士,英雄末路令人同情,但他所经营的“君王”事业,人民得不到更多的实惠,因而即便是今天项羽还活着,江东子弟也不会去为他效力的。

(周家群)


 〔现代散文〕 项羽自刎乌江,望文生义,我原以为乌江是一条江的名字,但到那里一看,却原来是一个只有2000居民的小镇。镇旁流过一条不到200米宽的驻马河,一座钢筋水泥公路桥(乌江大桥)横跨河上。桥北是南京市所属的江浦县,桥南便是和县。从南京到此,经过长江大桥,约有五十多公里的汽车行程。
 人们告诉我,驻马河的得名,与项羽的史迹有关。这里是楚霸王当年被刘邦的汉军追赶,不愿东渡而停马自刎的地方。这条决定霸王命运的小河,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车子一直开到河堤上。我们步出车来,走下长满青草的干枯的河床。因上流筑了坝,河面变得只有30米宽。一条小木船横在河边,看来不须费力一霎眼便可渡过彼岸去。望着静静而流的河水,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那悲壮的最后一幕似乎又呈现在眼前。项羽带着800人从垓下突围,身后被刘邦的5000大军所追赶,南渡淮河,且战且走,驰驱200多公里到了和县境内时,只剩下28骑了。最后败退到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河渡为,且籍(项羽名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他把坐骑送给了好心的亭长。“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他忽然发现汉军中的一个将领是他的故人吕马童,他知道刘邦以“千金邑万户”买他的头颅,便对吕说:“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便拔剑自刎而死。项羽起事时,年24岁,死时方31岁。吕马童和其他4个汉将各夺得项羽一部分遗体,后均领赏封王。
 这时,一名游客指着对岸远处的一片河滩说:“喏,那里就叫‘滚马滩’。”据说,项羽死后,乌骓马思念它的主人,对天长嘶不止,后来就滚到地上死去了。更神奇的,据说马一滚地,马鞍子一甩便到长江的南岸,变成一座马鞍山。这就是今天的钢城马鞍山市,距滚马滩少说也有10公里。据说项羽青年时跟随叔父项梁由北方的家乡下相(今江东宿迁),移到江南的吴中(今江苏苏州)避难。他身体长得十分魁梧,练就一身本领,膂力过人。一次他与叔父观看秦始皇过钱塘江,仪仗十分显赫。项羽脱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从此,他的大智大勇就在国中暗暗流传。当时,吴中有一位大家闺秀叫虞姬的,长得天姿国色,胸怀大志,苏州城内外方圆百里的豪门贵族,遣媒求亲者络绎不绝,她传出话来说:“能举起文庙千斤鼎者,毋须媒聘即以身许之。”从此,人们望而却步。一日,虞姬携婢数人到文庙拜谒。忽见一黑脸彪形大汉,立于人群中,单手将那口千斤铜鼎高高举在头顶上。虞姬大喜,遂不避男女之嫌,上前互通姓名。他们就这样成了佳偶良缘。不久,江东的八千子弟兵,纷纷跑来齐心归附项羽,共图灭秦统一的大业。庙前举鼎,一得美妻,二得精兵,后人就将这称为“一举两得”。象这样的传说和神话,在民间流传的还有不少。这一带是项羽一生中最后活动的地区。因此,至今还留有许多与他的事迹有关的地名。如散兵镇(楚军最后被打散的地方)、失姬桥(虞姬失足落水的地方)、兰花塘(虞姬死后,头上的兰花簪掉落的池塘)、霸王泉和霸王桩(项羽饮马和拴马的地方)等。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是颇有人情和英雄气概的。古典戏剧里有两出传统折子戏,《鸿门宴》和《霸王别姬》。前者是说刘邦慑于项羽的权势,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请罪,项羽设宴款待他,但未按范增的计谋将刘邦杀害的故事。后者说的是项羽在垓下兵败被围,夜听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便爱抚着虞姬和乌骓马,唱出那首著名的“霸王别姬”悲歌。虞姬席间舞剑,安慰大王,答歌曰:“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歌罢,为了让大王轻骑突围,便用剑自刎了。

(秦泥)


 〔民间文学〕 楚霸王项羽一生骄矜恃勇,刚愎自用。最后,终于被刘邦手下大将灌婴一路追杀至乌江,被迫拔剑自刎。
 项羽死后,深觉愧对江东父老,也更加思念故土,于是他就托梦给逃散隐居在乌江边的一名侍卫,要他在江边择一高地,建祠一座,以便自己能魂有所归。侍卫梦中得到项王嘱托,哪敢怠慢,第二日即筹钱,在乌江东边的凤凰岗上建起了霸王祠,供奉项羽铜像一尊。可是侍卫按常规把霸王祠建成了座北朝南向。没想到建成后的第二日,项王塑像和霸王祠都转而朝东,侍卫始知项羽虽为七尺男儿,却深怀儿女长情,心中一酸,遂决心服侍项王一辈子。
 项羽虽死,却丝毫不改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只要有船过江,不管什么人,如不带上香烛纸马上岸叩拜霸王祠,他就兴起一股狂风,掀起层层波涛,轻则船身巅簸不能前行,重则船翻人亡。就这样,霸王祠香火日盛,那个侍卫也就用这些香火钱不断扩建霸王祠,已扩建到九十九间半了。
 这一日,乌江边来了一位上京赶考落了榜的举子。自打从京城回来,就一直闷闷不乐,到了乌江边,举子喊来船家,准备过江。船家问他有没有到霸王祠烧香叩头,不料举子正在气头上,狠狠地说道:“我是当朝举子,他是死去孤魂,我为何还要向他叩拜。你尽管渡我过江。”船家无法,只好摇船过江,船刚到江心,就觉一阵狂风吹过,紧跟着一个巨浪打来,船家和举子全身立刻湿淋淋如从水中捞出的一样。那船一会儿被送上浪尖,一会儿又跌入波谷,不管举子如何说,船家赶忙掉转船头,驶回江岸,非要举子烧过香后才肯摆渡。举子无法,只好带上香烛来到霸王祠,只见到霸王祠烧香的人穿梭来往,络绎不绝。举子看到四周的老百姓敬项王如神,项王不仅不保佑他们,反而兴风作浪,把自己的失败之恨加在他们身。心中本来就有气,这时更加愤恨,遂从书袋中拿出笔墨,在霸王祠正殿的墙上题写了一首诗:“君不君来臣不臣,空余遗恨对江东;半壁江山你不要,香烛纸马值几文。”写完扔下笔墨,扬长而去。
 就在当天夜里,狂风暴雨持续到天亮。早晨人们再来一看,霸王祠已变成了坐北朝南,大殿里还飞来一架神钟,并且夜里项王又托梦给侍卫,叫他平时不要撞钟,只在每年除夕撞钟31响,因为项羽自刎乌江时年仅31岁,以此来表达项羽对家乡的思念,对江东父老的问候。钟声每撞一响,长达一分钟,31响就是半个小时,钟声悠长传千里。
 从此以后,项羽再也没有兴风作浪了,霸王祠也就一直朝南。
 

(赵寒松 整理)

霸王祠

霸王祠

又名项王祠,项王庙,项羽庙。在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始建于唐或更前,以后屡经修葺扩建。原有正殿、青龙宫、行宫等共九十九间半。传因项羽未成帝业,故比正式帝王祠少半间。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及钟鼎匾碑等文物。

☚ 晋祠   司马太史祠 ☛
霸王祠

霸王祠

位于乌江镇东南约1公里的凤凰山上。亦称霸王庙,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之畔。其首级、四肢被汉将抢而分割,残骸和血衣被就地墓葬,为衣冠冢。后人在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有殿房99间半,传说帝王方可建祠百间,项羽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祠在元、明、清均重修。清嘉庆年间存正殿五间、仪门三间,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有“拔山盖世”匾额,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现已全面修复,大殿金碧辉煌,塑像体现项羽盖世气概。祠后有霸王墓。杜牧有《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陋室   和县猿人遗址 ☛
霸王祠

霸王祠

又称霸王庙,在和县乌江镇东南1公里的凤凰山上,是纪念西楚霸王项羽的祠宇。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之滨。其首级、四肢被汉将抢而分割,残骸和血衣被就地埋葬,为衣冠冢。后人于此地建亭祭祀,称项亭。唐初建祠,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有殿房99间半,传说帝王方可建百间,项羽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历代文人多有凭吊吟咏,有贬有褒,杜牧有《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霸王祠在元、明、清各代均重修。明嘉靖年间存正殿5间,仪门3间。清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有“拔山盖世”匾额,两侧楹联为“山襟水带,虎啸龙吟”。现已全面修复,大殿金碧辉煌,塑像气势雄伟,成为游览胜地。

☚ 侯村祠堂   米公祠 ☛
霸王祠

霸王祠

又名项王祠、项王庙、西楚霸王祠。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东南凤凰山。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固镇县),逃至乌江自刎于此。后人建祠祀之。祠始建于唐或唐以前。原有正殿、青龙宫、行宫等99间半(传帝王可建祠百间,项羽未成帝故少半间),年久毁坏。1986年重修正殿及塑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像。祠后霸王墓为衣冠冢,有钟、鼎、匾、碑等历史文物及唐宋题诗。1993年建霸王祠游览区。祠内建塑像馆、陈列室及石人石马;祠外修建骑士坡、响钟亭、楚歌亭等8个游览点。已对外开放。

☚ 刘禹锡陋室   蜀山溶洞 ☛

霸王祠

又名项王祠、项王庙、项羽庙。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1公里凤凰山上。前202年西楚霸王拔剑自刎于此,后人立祠祀之。祠始建于唐代或以前,有唐少监李阳冰篆额“西楚霸王灵祠”,唐以后屡加修葺,原有飞殿、青龙宫、青宫等,共99间半。传说正式帝王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所以只能少建半间。内有霸王、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及钟鼎、匾、碑等文物。祠前有一对联:“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其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含余悲。”唐宋诗人多有题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