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这是一首感兴之作。博山,在今江西永丰县西南。诗人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兴水利,练新军,救灾荒,朝廷却诬陷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罢了他的官。他被迫在江西隐居20年。这首词是他到永丰县投宿一家小茅屋时所写。上片四句,描绘自己夜宿的王氏茅屋凄凉破败的景况,象征着衰亡的国势;下片抒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无限感慨,抒发出一个民族志士不得驰骋沙场,反而身老户牖的遭遇。但是,松涛吹醒秋宵梦,眼前江山万里明。夜间被冷风吹醒,追忆平生经历,仍不忘思念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抗战复国的伟大事业,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引起无限感慨。全词写景自然,抒情真切,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②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 ①博山:在江西广丰县西南约二十余里,远望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②“平生”句,指作者一生走遍中国南北。他生长于北方沦陷区,少年时曾两次去燕山一带观察地形(见他的《进美芹十论札子》),后南归宋,在南方又了多年地方官,足迹遍于江南。此句概括这种经历。 【译文】 饥饿的老鼠不断绕着床铺奔突,蝙蝠围着孤灯翻来复去地飞舞。从松林里刮来阵阵冷风,风夹带急雨吹打着茅屋。窗间的破纸在风里沙沙作响,好像自个儿将什么言语倾吐。 我一生走遍了塞北江南,全为了抗金大业早日实现。不料如今只好退职闲居,已接近白发苍颜的老年。在这秋夜里我从布被中醒来,眼中看到的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集评】 清·许昂霄:“后段有老骥伏枥之概。”(《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 “数语写景逼真,不减昌黎《山寺》诗。语奇情至。”(《云韶集》卷五)又:“短调中笔势飞舞,辟易千人。结更悲壮精警,读稼轩词胜读魏武诗也。”(《词则》) 现代·刘永济:“此词有‘烈士暮年,壮心未己’之概。前半阕从眼前景物,写出凄寂难堪之境,因而引起心情中之矛盾。盖抱有热烈之志之人不能堪此种境界也。后半阕即写因此种境界而引起之感慨。辛本先在北后归南,故曰‘平生塞北江南’。此词作于辛年近五十岁时,故曰‘白发苍颜’。言外有年岁已老,志业未成之意。‘布被’二句,为一梦初醒时之感觉,即此‘眼前万里江山’六字,已大足表现辛弃疾无时忘却祖国江山。而此‘万里江山’,乃在凄寂之境中倏现‘眼前’,其情之悲愤如何,读者不难想象。”(《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总案】 此词为闲居上饶期间游广丰博山时所作。作者以夜晚山寺凄凉荒寂之境映衬内心悲慨抑郁的情绪,表达了忧患君国、至老不已的“烈士暮年”胸怀。上片,环境气氛的渲染十分出色。在写景的同时,已暗寓凄侧孤愤之情于其中。下片直抒政治怀抱。前二句用对仗概述自己大半生的政治斗争和蹉跎不得志的经历,感慨很深,概括力极强。后二句以瞻望万里江山的描写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仍不忘祖国统一大业的真实思想,一下子把全词的思想境界提高了。此词短小精悍,内含丰富,章法谨严,语言凝重洗炼;景中含情,情景相生;结尾波澜突起,使主题升华。这些都是其艺术上的优长之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